<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從“小而美”到“專而強”,鉑力特的十二年進階史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15 18:10:28

    剛開始時并不知道公司未來能占據多大位置,只希望借此機遇,扎扎實實把企業做好,力爭成為行業內有分量、有影響力的企業。

    因此,在市場對3D打印技術十分陌生之際,薛蕾毅然從高校走出來,組建獨立研發團隊,聚焦金屬3D打印工藝、材料、設備等領域,最終實現社會廣泛關注以及多個行業的運用,推動金屬增材制造技術在國內爆發。

    每經記者 張文瑜    每經編輯 賀娟娟

    西工大校友中向來盛產“A股現任董事長”,薛蕾便是其中之一。

    從創始人之一到董事長兼總經理,外界對薛蕾這位“80后”掌舵者早已不陌生。西工大鑄造專業出身,又有曾在材料學院副教授的任職經歷,主持過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薛蕾是一名帶著“技術”標簽的學院派創始人。

    雖然有著“3D打印第一股”的光環,其市值也一度成為全球最高的3D打印企業,但鉑力特的愿景一直很簡單,就是想讓金屬3D打印能夠“做得出,用得起”,讓金屬3D打印走進千萬家工廠,走進各行各業。

    薛蕾也向粉巷財經坦言,剛開始時并不知道公司未來能占據多大位置,只希望借此機遇,扎扎實實把企業做好,力爭成為行業內有分量、有影響力的企業。

    因此,在市場對3D打印技術十分陌生之際,薛蕾毅然從高校走出來,組建獨立研發團隊,聚焦金屬3D打印工藝、材料、設備等領域,最終實現社會廣泛關注以及多個行業的運用,推動金屬增材制造技術在國內爆發。

    可以說,鉑力特并非一味地去追求技術的先進性或深度,而是真正讓3D打印技術服務于業務,最終產生價值。

    最初只想做“小而美”

    鉑力特的前身是國內最早做3D打印的團隊之一。成立時正好迎來了3D打印行業發展的風口,從學校開始積累的技術正好能夠運用到市場中。因此,薛蕾向粉巷財經坦言,鉑力特能夠做到現在首先是運氣好。

    由于彼時金屬3D打印并非主流賽道,市場前景“撲朔迷離”。因此,從高校跳出來創立鉑力特之時,鉑力特的創始人團隊只是想一門心思做好金屬3D打印這項技術,至于公司能夠做到哪一步并未過多考慮。

    用薛蕾的話來講,早期的鉑力特只想把技術做好,具備一定的競爭力,做一個小而美的公司。

    不過,從早期十幾人的科研創業團隊,逐漸成長為全國性的明星企業,最后成為首批登陸科創板的陜企,鉑力特的成功絕非“運氣”二字可以概括,堅持與先發優勢同樣重要。

    于整個3D打印賽道而言,全國只有三四家大學有相關課題組,因此人才早期就比較少,而鉑力特擁有國內頂尖專家團隊的聚集。

    據悉,鉑力特早期應用技術的創始團隊,正是源自任教于西北工業大學的黃衛東教授團隊。黃衛東教授團隊從1995年就開始進行金屬增材制造技術研究,是國內外較早開展相關研究的團隊之一。

    從1995年開始研究3D打印技術,二十多年來鉑力特創始人團隊始終相信這門技術有用武之地。

    2001年,該團隊擁有的專利基本覆蓋金屬3D打印技術的重要領域;2007年,該團隊研制并售出國內第一臺大型金屬3D打印商用化設備;2011年,鉑力特成立,最終趕上了3D打印的發展風口。

    其次是干得早。

    鉑力特成立于2011年,在彼時3D打印技術并不為人熟知時,其便是國內增材制造行業最早的參與者之一。自成立以來,鉑力特堅持做好金屬3D打印相關的業務,專注地把金屬3D打印業務做扎實。

    盡管后續有眾多企業陸續布局,但在3D打印領域搶占先機,第一個有明確研發、產品技術規劃的只有鉑力特一家。

    “先發優勢真的很重要,無論是研發還是企業管理,趕得早就比別人先去做了一些事情。”薛蕾向粉巷財經表示。

    經過十余年的聚焦,鉑力特構建了一個圍繞3D技術打印全鏈條的技術創新體系,并持續為航空、航天、能源動力、軌道交通、電子、汽車、醫療齒科及模具等行業客戶賦能,應用足跡遍布全球。

    薛蕾告訴粉巷財經,“目前,鉑力特在行業內、國內外的金屬3D打印領域來講,研發體系是比較完備的。研發的實力協作性也比較強,具備了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認為這是鉑力特在行業內一個比較重要的優勢。”

    長期關注3D打印行業的產業化以及技術路線、發展規律,不斷在技術層面進行突破和引進,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鉑力特也在向前發展。在始終專注技術的前提下,上市對于鉑力特來說也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

    2019年,鉑力特頂著“3D打印第一股”的光環進軍資本市場,成為首批登陸科創板的企業之一。

    不過,鉑力特的管理層對上市表現得頗為平靜。“那天上市儀式簡單完成之后,飯都沒來得及一起吃,都各自忙著干活去了”薛蕾回憶道。

    沒有高研發算不上科創企業

    縱觀全球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公司,無一例外重視科技研發投入,鉑力特也不例外。與其說是脫胎于高校的技術基因一直驅動著鉑力特持續成長,倒不如說其創始人團隊“技術改變世界”的理想從未減弱。

    “在研發投入來講,我們是下了很大力氣的。”在薛蕾看來,沒有強的研發投入的科創企業,就不算是科創企業。3D打印正值行業上升期,擁有各種可能性,如果鉑力特不去做技術層面的探索的話,可能會有很多不可預見性。

    穿透其年報來看,2019年至2022上半年,其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3.06%、16.55%、20.69%、22.35%。通過長期不間斷的高研發投入,鉑力特實現企業長期發展與業務成長。

    研發投入的激勵引導,為鉑力特技術升級帶來關鍵、共性、核心技術的突破,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逐步形成研發投入產出的良性循環。

    從成果來看,鉑力特自主研制開發了選擇性激光熔化成形、激光立體成形、電弧增材制造三種技術路線的金屬3D打印設備,形成了多個系列多個型號的標準化設備產品。

    其業務覆蓋金屬增材制造全產業鏈,粉末原材料、裝備、定制化產品及服務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工業機械、能源動力、科研院所、醫療研究、汽車制造、船舶制造及電子工業等領域。

    作為一個需要不斷創新的高科技公司,除了研發成本之外,最為核心就是人才。技術派出身,薛蕾深知研發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人才建設。

    “截至目前,公司員工人數在1400人左右。”薛蕾也向粉巷財經透露。

    翻閱其歷年年報發現,鉑力特的研發人員始終占比三成左右,隨著鉑力特員工總數的提升,其人數亦在不斷增加。

    不過,雖然3D打印技術不斷發展,行業規模不斷擴大,細分行業潛力無窮,但人才短缺的難題始終困擾著行業更進一步,3D打印運用人才需求十分強大,頭部企業難免遭遇人才流失的問題。

    談及此,薛蕾表示,“鉑力特整個結構技術其實是有一定的防范能力的,從成立開始對于技術波動風險的把控以及應用都會格外注意,所以一直在完善相關的工作。”

    作為科創板上市企業,投資者看重的不僅是企業的短期盈利能力,更看重企業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和轉化成果。

    近年來,鉑力特在3D打印方面的研究不斷有新的突破,連續取得了豐碩的技術和產品創新成果,首次在全球實現單向1000毫米級大尺寸SLM 3D打印,填補了國內外空白。

    截至半年報周期,鉑力特累計自主申請專利397項,其設備已經在德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實現裝機,帶著“中國3D打印技術”走出國門。

    募資31億擴充產能

    眾所周知的是,增材制造行業屬于技術及資金密集型行業,相關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度都比較高。

    2019年登陸科創板的鉑力特,在凈利潤連續兩年增長后,2021年由于股權激勵首次出現虧損。

    不過,最新業績表現上,由于產能擴大及市場應用領域的拓展,鉑力特預計2022年度實現營業收入9.2億元,歸母凈利潤0.76億元,相較2021年同期-0.53億元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實現扭虧為盈。

    需要提及的是,此前高額創新研發的投入開始成為鉑力特業績增長驅動因素,

    出于面向未來高強度研發投入,鉑力特在上市第三年拋出一則定增預案。隨著鉑力特產能擴建項目的持續推進,其業務的價值將更加明晰,公司業績也會有進一步改善空間。

    具體來看,鉑力特擬募資總額不超過31.09億元進行擴產。本次募投項目中,金屬增材制造大規模智能生產基地擬投入25.09億元,余下6億元擬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關于本次進一步擴產的原因,鉑力特公告稱,此舉將大幅提升公司金屬增材定制化產品和原材料粉末的產能,滿足航空航天、醫療齒科及汽車等應用領域對增材制造快速增長的需求,同時滿足公司和行業對金屬增材制造粉末的需求。

    薛蕾解釋稱,“隨著增材制造產品批量化帶來的產業鏈成熟化、成本降低和制造模式轉變,下游客戶群體將會不斷擴大,其實就是產能調整來逐漸地滿足鉑力特當下增長的市場需求問題。”

    對于鉑力特來講,3D打印實際上是一個普遍性的加工技術,金屬加工所及都是3D打印所涉及的范疇。即便是當下沒有展現出太大機會的市場,但鉑力特也會提前進行布局應對。

    因此,除了在航空航天、汽車制造、能源動力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以外,鉑力特也在圍繞金屬3D打印技術路線,做周邊文具以及工藝品,同時其設備產品和技術也被運用在了醫療領域。

    “鉑力特的核心優勢是全鏈條的創新體系,將內部整個全技術創新體系進展為全要素的創新體系,最后呈現出各個板塊都具備競爭力。”薛蕾告訴粉巷財經。

    從金屬3D打印的產業鏈位置來看,行業上游是3D打印材料,下游是航天軍工、汽車制造等高端制造業,此前金屬增材制造原材料生產壁壘高,依賴進口。

    不過,隨著國產粉末材料的應用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國產粉末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作為3D打印龍頭企業,鉑力特也借助技術壁壘、企業先發優勢以及上市后的資源、資本的積累,布局金屬3D打印全產業鏈,且已成功開發的高品質鈦合金球形粉末及部分高溫合金粉末材料,目前在行業建立了較高的行業護城河。

    據賽迪顧問預測,未來三年中國3D打印產業復合增長率為24.1%,2024年產業規模高速增長至500億元。

    可以預見的是,依靠技術降本增效,3D打印增材技術不再遙不可及,疊加市場對增材制造的關注度持續增高,以及政策支持力度的升級,3D打印的潛力也將不斷被挖掘。

    面對未來發展,薛蕾也直言:“鉑力特只要把該做的事都做好,把該完成的、規劃的事情做好就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鉑力特 3D打印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