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25 17:10:35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法’,是指與自然合作,以減緩氣候變化、推動經濟發展、提高糧食安全、改善人類健康狀況和增強人類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使生態系統更好造福人類的發展過程?!睏铋_忠解釋道,這包括,基于生態系統的適應(EbA),基于生態系統的減災(DRR)和基于生態系統的緩解(EbM)等。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編輯 楊歡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黨委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楊開忠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一定要走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協同融合發展之路。”在今日(2月25日)于成都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上,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黨委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楊開忠如是指出。
經濟學家、未來學家杰里米·里夫金在新書《韌性時代》中曾指出,眼下,新一輪以綠色低碳可再生能源技術、數智技術、交通技術的融合為特征的第三次科技產業革命正在推進當中。
論壇現場,楊開忠再次回顧這個論斷。在他看來,我國正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本質是提升在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是在全球配置資源的根本戰略方向和重點,因此,能否最大限度獲取在全球配置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的強大能力,關系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成敗。
一個問題是,如何更好推進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協同融合發展?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楊開忠特別提到,在探索推進“兩化融合”時,各地應與本地方的市情、區情結合起來,推動實際問題的解決。
一種觀點認為,當前已經進入數字文明時代,數字文明區別于工業文明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協同最優化,協同最優化不僅是經濟相關聯的領域要協同發展,更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共生。
在楊開忠看來,從本質上看,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是相輔相成的。二者協同發展,恰是推進彼此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和重要來源。
一方面,經濟的綠色發展,離不開數字化的推進。據楊開忠分析,數字經濟具有三大功能,一是降本增效;二是提高企業對市場變化的響應速度,均是綠色發展的重要推進力;第三,創造新業態、新產品、新服務,從這個維度上,數字經濟可以直接為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或廣泛有效應用,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撐。
另一方面,綠色經濟反過來也能為數字經濟進一步發展打開新空間。
從整體上看,數字經濟是能源密集型的。楊開忠提到半導體行業的例子,隨著半導體制程的先進性提升,水、電消耗會倍增。比如與28納米制程芯片相比,10納米制程的用電消耗會增長50%,5納米會增長110%。
此外,數字基礎設施能耗同樣可觀。據楊開忠提供的數據,一個數據中心整個運營的周期中,能耗占成本的50%以上;此外,5G基站的能耗是4G基站的4倍左右,有數據預測,到2025年,5G基站總能耗大致占全社會用能量的2%。
“如果數字經濟持續基于化石能源,其極大解放生產力的同時,必然大規模增加碳排放,加劇氣候危機,讓地球支撐不了。”楊開忠分析,“因此,數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賴于綠色經濟的協同發展,特別是能源系統從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根本轉變。”
他特別提到,推動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協同發展時,應把握和強調基于自然和基于數字化網絡的解決方法。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法’,是指與自然合作,以減緩氣候變化、推動經濟發展、提高糧食安全、改善人類健康狀況和增強人類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使生態系統更好造福人類的發展過程。”楊開忠解釋道,這包括,基于生態系統的適應(EbA),基于生態系統的減災(DRR)和基于生態系統的緩解(EbM)等。
而基于數字化網絡的解決方法,據他所說,則是強調通過數字網絡的收集、整合和分配資源,并最大限度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以支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眼下,地方政府正成為“兩化協同”先行先試的重要主體。去年10月,10個市區獲批成為首批開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雙化協同)綜合試點,此次論壇舉辦地成都同樣在列。
楊開忠提到,對于試點地區的產業發展來說,將有4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包括數字產業的綠色低碳化轉型、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和綠色化“雙化”轉型、數字化綠色化結合所產生的預示新產品新技術,以及城市運行的綠色化智慧化等。
在試點城市中,不乏成深圳、成都、重慶等超大城市。楊開忠認為,這也涉及到超大城市的治理問題,比如,前些年城市紛紛打造的以智慧大腦為代表的整個智慧治理系統,同樣也存在能耗問題,眼下就需探索城市運行智慧體系的綠色化。
而要打破過去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分而治之的問題,城市更需要從體制機制和人才引育上探索創新發展的路徑。
“雙化協同,涉及到多部門、多主體、多要素,推進也會存在時間上‘今天明天后天’的區別,一定要做一些整體性的系統性的體制機制的創新。”楊開忠指出,“從人才上看,也要從理念、思想各方面,對雙化協同有比較充分的認識,地方應該想辦法培育培養一批能夠積極、有效推動雙化協同發展的人力資本和人才,這一點很重要。”
此外,他也認為,地方試點要遵循一個關鍵原則,就是從理念到行動,與本地方的市情、區情結合起來,推動實際問題的解決。
據楊開忠分析,試點城市分布在沿海、內陸地區,各地資源稟賦、產業體系各異,各地需求條件、市場條件也不盡相同。一個具體的例子是,不同人均GDP之下,環保意識存在差異。因此,各地在制定方案時,一定要結合這幾方面因素,與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有機結合,創造多元化的試點成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