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02 20:26:09
最近理財圈又有新動作了。近日,工銀理財發消息稱,旗下多只開放式產品最快可實現“T+0.5”到賬。據記者了解,其他也有部分理財公司的現金理財產品可提前到賬。
每經記者 趙景致 每經編輯 馬子卿
最近理財圈又有新動作了。近日,工銀理財發消息稱,旗下多只開放式產品最快可實現“T+0.5”到賬。據記者了解,其他也有部分理財公司的現金理財產品可提前到賬。
此外,記者注意到目前也有銀行推出了理財銷售服務,投資者購買該服務相當于一鍵購買一只或多只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可以大幅提升快速贖回額度。
提前資金贖回到賬時間,提升快速贖回額度,本質上是增加產品流動性,讓投資者更快、更多拿回資金。不過一資深銀行人士對記者表示,這是否會增加部分產品的波動,影響產品穩健性仍有待觀察。
銀行理財在經過去年的兩波贖回潮后,發生了新的變化。為吸引個人理財投資者,低風險、低波動理財產品被理財機構主推,理財新發產品也朝更穩定的產品類型傾斜,如攤余成本法估值理財產品、偏存款類理財產品及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
最近,理財公司又對旗下產品進行了改變,“壓縮”了資金贖回到賬時間。3月1日,工銀理財發布消息稱,為改善投資體驗,工銀理財通過流程優化、技術升級等方式加快產品贖回到賬時間。目前,工銀理財的4只低風險理財產品實現了最快“T+0.5”贖回到賬。
工銀理財4只低風險理財產品實現最快“T+0.5”贖回到賬
資料來源:工銀理財公眾號
據悉,上述4只理財產品均屬于開放式理財產品,該類理財產品常見的贖回模式是“T+n”,簡單講,就是T日贖回,n個工作日內資金到賬。其中T指的是開放日(通常為工作日),如遇非工作日則順延至下一個工作日。
記者查閱上述理財產品其中一只的銷售文件發現,此前該產品為“T+3”,投資管理人在贖回申請當日后2個工作日內確認客戶贖回是否成功,贖回的資金將于贖回申請當日后3個工作日內到賬。
上述工銀理財某同業存單及存款類理財產品的銷售文件
資料來源:工銀理財網站
從投資范圍來看,上述產品主要投資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包括銀行存款、同業存單等。據悉,T+0.5模式即是資金贖回到賬時間將提前到最快第二天中午。將贖回時間縮短為“T+0.5”,可以讓投資者更快拿回資金。此外,資金到賬后投資者也可在當日交易時間內立即再投資。
除了工銀理財的開放式產品,也有部分理財公司的現金管理類產品也可以提前到賬。如平安理財此前便表示,該公司的現金理財產品,可實現T+1最快上午11點前到賬。
據悉,理財產品不當日贖回,主要是由于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是各類金融資產,在產品開放日,投資者的申購贖回要求各不一樣,產品管理人需要一定的時間靈活處置所投資的各類資產,合理安排資金滿足投資者的申購贖回需求。簡單來說,主要是考慮到流動性風險。
早在2021年年中,為了讓現金類理財產品更合規,更穩健,控制可能出現的流動性風險,銀保監會、央行就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要求,當日認購的現金管理類產品份額應當自下一個交易日起享有該產品的分配權益;當日贖回的現金管理類產品份額自下一個交易日起不享有該產品的分配權益,銀保監會認定的特殊現金管理類產品品種除外。
此外,《通知》還要求,商業銀行、理財公司應當審慎設定投資者在提交現金管理類產品贖回申請當日取得贖回金額的額度,對單個投資者在單個銷售渠道持有的單只產品單個自然日的贖回金額設定不高于1萬元的上限。
這意味著,現金類理財的贖回時效從“T+0”變為了“T+1”,即當日開放時間贖回,下一個工作日到賬,也同時設置了單個銷售渠道不超過1萬元的當日快速贖回額度。據悉,《通知》設置的過渡期已于2022年底結束。
而對于理財產品T+0.5贖回,一資深銀行人士對記者表示,理財公司之所以將“T+1”變為“T+0.5”,本質上來講就是希望理財產品的流動性能增強一些,滿足投資者流動性方面的需求。
同時該人士表示,監管的初衷就是要讓產品運營穩健一些,讓市場平穩一點,減少短期劇烈波動風險。“將‘T+0’改為‘T+1’,本意就是防范流動性風險,在下一個交易日結束前不能贖回資金。現在T+0.5的話,早幾個小時實際上就會產生不一樣的影響,可能會增加部分現金管理類產品波動等。”
“監管將‘T+0’改為‘T+1’,還有設置1萬的快速贖回額度,主要是讓產品運營更加平穩,”上述人士表示,這有助于防范產品短期的劇烈波動,保護投資者。
對于一些理財產品由“T+1”變為“T+0.5”,他認為需要建立在兩個前提之上:第一是產品的穩健運行,第二是做好投資者保護。“否則,現在的‘T+0.5’,加之提高快速贖回額度的理財銷售服務,就與監管規則、初衷產生了沖突。”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7786555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