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深讀政府工作報告丨每經專訪張燕生:穩就業一定要穩住企業預期和信心,最大限度減少各種不確定性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05 16:12:28

          ◎張燕生認為,對于不同的行業來說,在2023年,房地產等受各方面因素沖擊較大的行業,其關鍵詞基本上就是“止損”;服務消費等行業的關鍵詞則是“修復”;新能源汽車、光伏、鋰電池等新興行業,在這一年的關鍵詞就是“擴張”。

          ◎張燕生強調,穩就業是2023年特別重要的目標,但有個別企業出于對行業不確定性的考慮,開始選擇持有現金及減員,因此,今年一項工作重點就是要最大限度減少各種不確定性,盡最大可能來穩預期和穩信心。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旭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社會高度關注的全年經濟預期目標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

          為何提出這一預期目標?這一目標實現的路徑是什么?針對上述話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進行了專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 圖片來源:受訪者

          不同行業今年會有截然不同的關鍵詞

          NBD: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及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時提出“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5%的GDP預期增速確定,您認為釋放出了一個怎樣的信號?

          張燕生:我們注意到,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對今年經濟的預期增長普遍采取了一個比較謹慎的態度。

          比如說,剛剛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今年發展的一個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

          而在地方層面,統計顯示,約三分之二的省份GDP增速目標設定在5%~6%,一些主要的經濟大省基本將經濟增長率定在5%左右。

          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圖片來源:中國政府網

          這種謹慎的態度,可以理解是為今年的發展留出足夠空間,也是適應疫情考驗結束以來的現實需要。

          在目前的特殊背景下,各個經濟部門、各個企業和每個個人在相關的生產、經營和生活中都采取了一種“三步走”的方式:第一步是止損,第二步是修復地方、企業和居民的資產負債狀況,第三步才是擴張。

          從這個角度來說,相對謹慎的經濟增速可以說體現了這樣一層意思:今年的工作重點,在很大程度上與“修復”有關。

          具體到不同的行業來看,在2023年,房地產等受各方面因素沖擊較大的行業,其關鍵詞基本上就是“止損”;服務消費等行業的關鍵詞則是“修復”;新能源汽車、光伏、鋰電池等新興行業,在這一年的關鍵詞就是“擴張”。

          穩就業就一定要穩定企業的預期和信心

          NBD:2023年我國要實現5%左右的GDP增速,需要推進哪些方面的關鍵工作?

          張燕生: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剛剛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可以說這是當前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因為當前總需求不足是主要矛盾,擴大消費又是擴大內需的最大短板。因此,當前擴大內需和消費最能夠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最符合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需要,也能夠體現出中國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當前國際主要機構都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形勢會比較艱難,這意味著我們如果要讓中國經濟走出一條獨立上行的軌跡,關鍵就在于擴大內需、穩定消費。

          對于直接服務消費市場的廣大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來說,如果消費市場得以穩定,他們就可以用汗水和努力換來好日子,市場主體的穩定對當前的經濟來說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

          如何擴大消費?我認為要解決一個思想認識轉變的問題。比如過去常常強調艱苦奮斗精神,新創造的“蛋糕”更多用于資本積累、資本形成,擴大新增的生產能力,所以我國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保持在43%左右,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保持在38%左右,比國際水平要低很多。

          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我們應該更多地把新創造出的生產能力用于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滿足消費。具體來看,這一點還體現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的提升上,我認為這是一個當務之急。

          同時,我們還要努力提升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解決老百姓花錢的后顧之憂,這主要體現在有針對性地改善社會保障、住房等領域。

          此外,要擴大消費,關鍵還是要實現中等收入人群占全體人口比例的倍增,這可以說是一個刻不容緩的任務。

          NBD:今年就業形勢引人關注,政府工作報告也繼續在就業領域提出多個量化指標,您對此有何解讀?

          張燕生: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城鎮要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

          這個目標也體現出了一個相對謹慎的態度。2020年前,我們每年能夠實現的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基本能超過1300萬人,從這一點來看,新增1200萬人左右就業這個指標應當說還是比較謹慎的。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我覺得關鍵還是在穩預期和穩信心。

          從目前情況看,我們已經進入了16歲到24歲年輕人密集進入職場的關鍵階段,他們是“Z世代”的第一批年輕人,第一份工作對他們的人生影響很大。

          此外,我們還要關注到農村的外出務工人員。此前的疫情對他們的資產負債狀況傷害很大,他們迫切需要走出去、能正常找到工作,恢復正常的生計和家庭的收入。

          對于2023年來說,穩就業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目標。但是現在這樣一個現象也不容忽視:有部分大企業手持巨額現金,同時還在減員,也就是準備“過冬”,這是基于其對全球經濟、國內經濟、行業經濟的未來仍有不確定性的預期。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不能夠及時改變市場的預期和信心,我們的穩就業工作可能就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我們的工作重點就是要最大限度減少各種不確定性,盡最大可能來穩預期和信心。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社會高度關注的全年經濟預期目標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 為何提出這一預期目標?這一目標實現的路徑是什么?針對上述話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進行了專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圖片來源:受訪者 不同行業今年會有截然不同的關鍵詞 NBD: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及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時提出“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5%的GDP預期增速確定,您認為釋放出了一個怎樣的信號? 張燕生:我們注意到,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對今年經濟的預期增長普遍采取了一個比較謹慎的態度。 比如說,剛剛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今年發展的一個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 而在地方層面,統計顯示,約三分之二的省份GDP增速目標設定在5%~6%,一些主要的經濟大省基本將經濟增長率定在5%左右。 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圖片來源:中國政府網 這種謹慎的態度,可以理解是為今年的發展留出足夠空間,也是適應疫情考驗結束以來的現實需要。 在目前的特殊背景下,各個經濟部門、各個企業和每個個人在相關的生產、經營和生活中都采取了一種“三步走”的方式:第一步是止損,第二步是修復地方、企業和居民的資產負債狀況,第三步才是擴張。 從這個角度來說,相對謹慎的經濟增速可以說體現了這樣一層意思:今年的工作重點,在很大程度上與“修復”有關。 具體到不同的行業來看,在2023年,房地產等受各方面因素沖擊較大的行業,其關鍵詞基本上就是“止損”;服務消費等行業的關鍵詞則是“修復”;新能源汽車、光伏、鋰電池等新興行業,在這一年的關鍵詞就是“擴張”。 穩就業就一定要穩定企業的預期和信心 NBD:2023年我國要實現5%左右的GDP增速,需要推進哪些方面的關鍵工作? 張燕生: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剛剛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梢哉f這是當前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因為當前總需求不足是主要矛盾,擴大消費又是擴大內需的最大短板。因此,當前擴大內需和消費最能夠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最符合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需要,也能夠體現出中國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當前國際主要機構都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形勢會比較艱難,這意味著我們如果要讓中國經濟走出一條獨立上行的軌跡,關鍵就在于擴大內需、穩定消費。 對于直接服務消費市場的廣大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來說,如果消費市場得以穩定,他們就可以用汗水和努力換來好日子,市場主體的穩定對當前的經濟來說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 如何擴大消費?我認為要解決一個思想認識轉變的問題。比如過去常常強調艱苦奮斗精神,新創造的“蛋糕”更多用于資本積累、資本形成,擴大新增的生產能力,所以我國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保持在43%左右,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保持在38%左右,比國際水平要低很多。 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我們應該更多地把新創造出的生產能力用于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滿足消費。具體來看,這一點還體現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的提升上,我認為這是一個當務之急。 同時,我們還要努力提升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解決老百姓花錢的后顧之憂,這主要體現在有針對性地改善社會保障、住房等領域。 此外,要擴大消費,關鍵還是要實現中等收入人群占全體人口比例的倍增,這可以說是一個刻不容緩的任務。 NBD:今年就業形勢引人關注,政府工作報告也繼續在就業領域提出多個量化指標,您對此有何解讀? 張燕生: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城鎮要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 這個目標也體現出了一個相對謹慎的態度。2020年前,我們每年能夠實現的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基本能超過1300萬人,從這一點來看,新增1200萬人左右就業這個指標應當說還是比較謹慎的。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我覺得關鍵還是在穩預期和穩信心。 從目前情況看,我們已經進入了16歲到24歲年輕人密集進入職場的關鍵階段,他們是“Z世代”的第一批年輕人,第一份工作對他們的人生影響很大。 此外,我們還要關注到農村的外出務工人員。此前的疫情對他們的資產負債狀況傷害很大,他們迫切需要走出去、能正常找到工作,恢復正常的生計和家庭的收入。 對于2023年來說,穩就業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目標。但是現在這樣一個現象也不容忽視:有部分大企業手持巨額現金,同時還在減員,也就是準備“過冬”,這是基于其對全球經濟、國內經濟、行業經濟的未來仍有不確定性的預期。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不能夠及時改變市場的預期和信心,我們的穩就業工作可能就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我們的工作重點就是要最大限度減少各種不確定性,盡最大可能來穩預期和信心。
          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 GDP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精品视频 | 香蕉网伊中文在线字幕视频 | 日本三级手机在线播放线观看 | 一级少妇全黄性色生活片 | 伊人网在线视频 |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4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