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05 20:45:03
每經編輯 盧祥勇
據人民日報微博3月4日消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乒乓球協會主席劉國梁建議,對學齡前兒童運動類課程和課外運動培訓內容出臺指導性意見,提升體育在學校和家庭教育中的權重,讓每個孩子接觸并熟悉2至3個運動項目,幫助孩子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逐步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在評論區,不少網友紛紛表示,“沒有強壯的體魄,何談報效祖國。”
就在上月,國家體育總局、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四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在學校設置教練員崗位的實施意見》,部署學校教練員崗位設置工作。其中明確——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普通高中、職業院校和普通高校可根據工作實際,設立專(兼)職教練員崗位;
有條件的地區可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與相關專業機構等社會力量合作向學校提供體育教育教學服務,緩解體育師資不足問題;
不搞“一刀切”,給予基層自主權;
鼓勵退役運動員在學校教練員崗位繼續發揮專長。
那么,哪些體育運動能夠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中國教育報2022年11月有一篇報道采訪了清華大學體育部黨委書記、運動人體科學博士馬新東教授。
馬新東表示,在所有運動當中,有氧訓練能較好地促進大腦功能發揮。慢跑屬于中等強度的運動,能夠促進大腦生成更多毛細血管,促進神經細胞連接和神經發生,讓大腦更“強壯”。對于兒童青少年來講,每天進行適量的慢跑是非常有意義的。
快跑屬于高強度間歇運動,它可以大幅度提高人體腎上腺素,會讓兒童青少年變得更有力量,神經系統更強。
游泳可以提高大腦對外界環境的反應能力。當水面達到心臟位置時,大腦中的血液流量會增加。
騎車時既要注意周圍環境,也要做好平衡工作,因此需要騎手保持專注,這有利于促進血液循環,讓大腦攝入更多氧氣,思維變得清晰。騎車還能使人放松心情,促進大腦海馬區細胞的生長。
還有一些集體運動對青少年幫助更大,比如說籃球、排球、足球等球類運動,它鍛煉提高的不僅僅是青少年的身體素質,還有社交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等。
關于運動時間,馬新東表示,學齡前兒童在全天內各種類型的體力活動時間應累計達到180分鐘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強度的體力活動累計不少于60分鐘。中等及以上強度體力活動并不是指一次完成,可以穿插在日常生活中,如上樓梯、快走等,也可以在幼兒園活動課中完成,如做體操、玩游戲等。
小學階段運動強度可以逐漸加大。一般來講,兒童青少年每周至少應進行3天的中、高強度有氧訓練。要把運動變成生活方式的一種,每天根據孩子的精神狀態、睡眠情況、營養狀況來安排合適的運動。
初中階段可以采取一些力量訓練。這時候兒童青少年的內臟系統和神經系統已經發育得比較完善了,進行一些力量訓練和高強度訓練,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
編輯|盧祥勇 杜波
校對|程鵬
封面圖來源:劉國梁微博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