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08 20:03:09
◎3月8日午后,A股光刻膠板塊突然拉升,容大感光20CM漲停。南大光電、彤程新材、晶瑞電材等光刻膠概念紛紛跟漲,截至收盤,南大光電、彤程新材、晶瑞電材分別上漲9.90%、4.03%、6.42%。
◎容大感光于3月8日午間發布《投資者活動記錄表》,表示經過公司多年來的技術攻關,干膜光刻膠、顯示用光刻膠、半導體光刻膠等產品已經面向市場實現了批量銷售,其中部分產品已進入核心客戶的供應鏈體系,公司干膜光刻膠、顯示用光刻膠、半導體光刻膠等產品的銷售將會是未來業績發展的驅動點。
每經記者 朱成祥 每經編輯 楊夏
3月8日午后,A股光刻膠板塊突然拉升,容大感光(SZ300576,股價27.48元,市值58.66億元)20CM漲停。南大光電(SZ300346,股價33.41元,市值181.65億元)、彤程新材(SH603650,股價34.85元,市值207.75億元)、晶瑞電材(SZ300655,股價17.56元,市值102.76億元)等光刻膠概念紛紛跟漲,截至收盤,南大光電、彤程新材、晶瑞電材分別上漲9.90%、4.03%、6.42%。
據悉,容大感光于3月8日午間發布《投資者活動記錄表》,表示經過公司多年來的技術攻關,干膜光刻膠、顯示用光刻膠、半導體光刻膠等產品已經面向市場實現了批量銷售,其中部分產品已進入核心客戶的供應鏈體系,公司干膜光刻膠、顯示用光刻膠、半導體光刻膠等產品的銷售將會是未來業績發展的驅動點。
對于其具體下游半導體客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3月8日下午致電容大感光,并欲轉接董秘辦,但未獲得相應回復。
事實上,近年來半導體材料的“國產替代”愈發引起行業及投資者的重視。光刻膠便是其中重點關注的方向。
根據方正電子2022年12月研報,中國光刻膠市場主要由日本、美國廠商占據。其中,東京應化、杜邦、JSR、住友化學、DONGJIM、富士膠片市場份額分別為27%、17%、13%、13%、11%、8%,合計88%。
各類型光刻膠中,大部分都依賴進口。光刻膠按照技術難度高低,可分為半導體光刻膠、LCD光刻膠(顯示用光刻膠)和PCB光刻膠。半導體光刻機門檻最高,顯示用光刻膠、PCB光刻膠依次降低。
從市場規??矗?020年,中國光刻膠市場中,半導體光刻膠占比22%、面板光刻膠占比28%,PCB光刻膠占比23%。方正電子認為,目前國內顯示用光刻膠占比最大,技術壁壘最高的半導體光刻膠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此次容大感光披露的信息稱,其干膜光刻膠、顯示用光刻膠、半導體光刻膠均面向市場批量銷售。
對于投資者提問:“公司目前顯示用光刻膠、半導體光刻膠的收入比是怎么樣的,干膜光刻膠目前的產能情況?”
容大感光表示:“公司目前顯示用光刻膠、半導體光刻膠的收入大致相當。公司2022年1-9月干膜光刻膠的收入是923.37萬元,公司已具備干膜光刻膠的配方及生產技術,但尚未建設好與之配套的生產廠房及生產線,因此目前公司干膜光刻膠主要生產環節采用外協加工的模式,其產能受限于合作的外協加工廠商。”
而干膜光刻膠,正是PCB光刻膠的一種。在該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中,容大感光僅披露了技術難度較低的干膜光刻膠營收,對于技術難度較高的顯示用光刻膠、半導體光刻膠并未說明具體業績。
據上述研報,PCB光刻膠主要分為干膜光刻膠、濕膜及阻焊油墨。其中,干膜光刻膠幾乎全進口,濕膜及阻焊油墨國產化率約為50%,國內代表廠商為容大感光、東方材料等。
LCD光刻膠主要分為CF彩色光刻膠、CF黑色光刻膠、TFT-LCD正性光刻膠。前兩者國產化率均為5%,TFT-LCD正性光刻膠大部分進口。
而最受業界關注的,當屬半導體光刻膠。半導體光刻膠可分為g線光刻膠、i線光刻膠、KrF光刻膠、ArF光刻膠和EUV光刻膠。
g線光刻膠適用的邏輯制程工藝為0.5微米以上;i線光刻膠適用為0.5微米;KrF光刻膠適用0.25微米-0.11微米;ArF光刻膠適用90納米-7納米,EUV光刻膠適用7納米及以下。
晶圓尺寸方面,g線光刻膠適用6英寸;i線光刻膠適用6英寸、8英寸;KrF光刻膠適用8英寸;ArF光刻膠、EUV光刻膠適用12英寸。
半導體光刻膠國產化方面,g線光刻膠、i線光刻膠國產化率為10%。g線光刻膠、i線光刻膠代表廠商有容大感光、蘇州瑞紅(晶瑞新材子公司)、北京科華和徐州博康。
KrF光刻膠、ArF光刻膠國產化率僅為1%,國內代表廠商為上海新陽(SZ300236,股價34.60元,市值108.43億元)、南大光電、蘇州瑞紅、北京科華和徐州博康。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7458123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