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15 16:43:57
每經編輯 李澤東
3月15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
有記者就“北溪”管線爆炸事件進行提問。汪文斌表示,“北溪”天然氣管線是重大跨國基礎設施,其爆炸事件對全球能源市場和生態環境產生了重大負面影響,對此事開展客觀、公正、專業的調查并追究有關責任十分必要,應加快調查進程,迅速查明事實真相。
“我們注意到一些西方媒體在赫什發布美國是‘北溪’爆炸案策劃者的調查報道后保持了非同尋常的沉默,現在卻出奇一致地同步發聲。面對諸多反常現象,請問美國對此如何解釋?是不是有‘難言之隱?’”汪文斌說。
他表示,中方支持聯合國作為最具權威性和代表性的國際機構,為開展國際調查,保障跨國基礎設施安全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支持安理會就此進行討論,我們也敦促有關方面就此切實回應國際社會的疑問和關切。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去年9月26日,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向德國等歐洲國家輸送天然氣的“北溪”系列管道發生爆炸泄漏。各方普遍認為這一事件系“蓄意破壞”。數日后,丹麥、瑞典和德國分別開始獨立調查。俄方曾多次呼吁共同調查,遭相關國家拒絕。
今年2月初,赫什發布重磅炸彈報告,直指美國在挪威的協助下策劃并實施了對“北溪”管道的襲擊。
根據赫什的說法,去年6月,美國海軍潛水員打著北約演習的幌子,靠演習部隊的掩護在“北溪”管道上放置了遠程遙控炸彈。三個月后,挪威海軍遠程引爆了炸彈,導致“北溪”管道四處發生氣體泄漏。
目前,丹麥、德國和瑞典對“北溪”管道事件進行了調查,瑞典調查結果秘不示人,拒絕同俄方分享調查結果,也不同意與德、丹兩國進行聯合調查。
圖片來源:新華社
據央視新聞3月8日報道,《紐約時報》7日發布文章稱,“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是由某個親烏克蘭的團體所為。同一天,德國多家媒體透露,根據德國有關部門的調查,盡管目前還沒有證據顯示到底是誰造成了破壞,但有線索指向烏克蘭。
對此,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顧問波多利亞克當天回應稱,烏克蘭絕對沒有參與對“北溪”天然氣管道的襲擊。烏方對此毫不知情,也沒有所謂親烏克蘭組織的相關信息。
對于此事,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社交平臺Telegram上發文表示,是那些不想在法律層面進行調查、想方設法轉移公眾對事實的注意力的人,允許媒體披露這樣的消息的。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