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15 20:08:20
◎數字化轉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已經超出了單個企業主體的破題范圍。她建議,國家在政策層面給予更多的政策紅利,強化政策引領、標準引領,形成創新的合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強化招商引資之時將特定場景作為創新引爆點,來牽動大中小微企業的協同創新,以此破局。
每經記者 王紫薇 每經編輯 劉雪梅
在消費側,數智化已經成為了國家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實融合,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的必經之路。
3月15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以“沸騰新‘煙火’”為主題的——“2023中國消費創新發展沙龍”在京舉辦。沙龍上,來自政務、產業、投資、人工智能、學術界的多領域大咖共濟一堂,圍繞新一年消費市場的變化趨勢、復蘇中產業創新的機遇、新周期下數智化場景的創新與重構等話題,展開了多維度的思維碰撞與精彩討論。
在會上,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發表了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看法。她認為,目前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瓶頸,一是資金,一是人才。
陳端所在的研究中心去年承擔了全國工商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相關課題,定向采集了覆蓋大中小微企業的4000多個企業樣本。
陳端在會上分享調查結果,“調研結果就顯示,束縛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最重要因素,是資金和人才瓶頸。尤其是在資金層面。碎片化的資金投入起不到效果,但對于企業來說,開始全面系統的大資金投入是難以承受的。”。
陳端認為,數字化轉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已經超出了單個企業主體的破題范圍。她建議,國家在政策層面給予更多的政策紅利,強化政策引領、標準引領,形成創新的合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強化招商引資之時將特定場景作為創新引爆點,來牽動大中小微企業的協同創新,以此破局。
數字化轉型不僅僅與企業實力有關。因為對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首先涉及到觀念認知層面,包括組織架構是否支撐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等。
進入到資金層面,數字化轉型涉及到的也不僅僅是企業實力及現金流問題,也包括對未來收入回報不確定、缺乏穩定預期帶來的內生激勵不足等諸多問題。
數字化轉型看起來千絲萬縷,但總要有一些底層技術支撐。談到企業數字化轉型,離不開一個關鍵詞:關鍵共性技術。
這些底部的技術核心投入的初始門檻更高,包含資金門檻、技術研發實力門檻等。同時,這些投入也面臨著變現路徑長,變現過程中需要在工具層、場景層持續豐富等問題,否則,關鍵共性技術離市場端的商業化轉化距離太遠。
在人才方面,尤其是對于傳統企業來說,既懂數字,又懂原專業的復合型人才稀缺,數字化人才的缺少讓企業的數字化基因不夠完整。
根據調研結果,陳端認為,這些因素是導致了大中小微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缺乏投資意愿的主要原因。她同時表示,這些問題也已經超出了單個企業主體的破題范圍。
她建議,面對這樣的局面,一方面需要國家在政策層面給予更多的政策紅利,強化政策引領、標準引領,形成創新的合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強化招商引資之時,不再強調大而全,而是將特定場景作為創新引爆點,或許是破局之路。
“這兩年不少地方政府在強化招商引資,并列出各種各樣的場景清單。這些場景清單開放的時候大而全,但到了真正落地的時候仍有一些隱形門檻。在當前的早期階段,在社會面整體資金投入、算力、電力及能源供給等多重瓶頸下,我認為選擇一些特定的場景作為創新的引爆點,以場景的供給來牽動后端大中小微企業的協同創新,是破局方式之一。”陳端說。
在政策指向更精準的場景之外,陳端也提出了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的重要性。
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涉及到上下游產業鏈的同頻共振。對于產業鏈中的企業來說,某一個環節的數據不共享,只靠單個企業投入很多,最終這種數據孤島的數據也會影響企業最終的轉型效果。”她說。
因此陳端建議,在政策層面需要強化創新聯合體。這樣對參與企業來說,前期由龍頭企業來牽頭并率先投入,等到產業鏈上下游真正打通之后,龍頭企業作為生態“主企業”從中獲得的發展紅利也會更豐厚。
當天,由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中譯出版社等優質生態合作伙伴共同設立的“數智未來場景實驗室”正式成立。未來,將以實驗室為載體平臺,共同探索以“智媒+智庫”復合型服務聚合“產學研用金媒”一體化創新生態、打造創新飛輪的新思路新模式。
陳端表示,數智未來場景實驗室成立的初心之一,是聯動產業鏈上下游,共同探討在當下急劇變革的大時代背景下,如何針對數字化轉型底層技術的創新方向和未來數智技術支撐下場景開放的可能落點,優化協同創新路徑及機制。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統計,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市場規模自2018年的4072億元增至2022年的6983億元,預計2023年中國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達7733億元。
行業人士認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仍在紅利期。面對這樣的機遇,陳端認為,實現領軍企業“大手牽小手”,形成產業鏈上下游的創新協同,通過創新標桿案例的示范效應也能形成社會面的觀點啟蒙,讓更多企業愿意去投入、分享整個時代的數字化紅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