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17 22:35:41
每經編輯 張錦河
17日,上海交通大學發布了文章《擦亮花火、共創未來——任正非在“難題揭榜”花火獎座談會上的講話》,披露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對天才少年、校企合作等熱點話題的看法,并劇透了華為2022年研發投入情況。
近日,2023年世界移動大會(MWC2023)期間,華為企業業務舉辦以“引領數字基礎設施,共創行業新價值”為主題的媒體溝通會。華為企業BG副總裁陳幫華表示,華為預計2022年實現銷售收入6369億人民幣,其中企業業務保持快速增長。
2022年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301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5.8%;凈利潤率5.0%,而去年同期增的凈利潤率為9.8%。據此可知,華為去年上半年凈利潤約在150.8億元上下,同比下滑51.97%。
據了解,此次講話為任正非在“難題揭榜”火花獎頒獎典禮上,與火花獎公司內外的獲獎者及出題專家座談時發表的最新講話。此前,華為特設立“火花獎”,以表彰解決了挑戰難題的專家。
任正非在此次發言中表示,華為現在還屬于困難時期,但在前進的道路上并沒有停步。
任正非說,2022年華為研發經費為238億美元(約1638億元人民幣),幾年后隨著華為利潤增多,在前沿探索上華為還會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我們與高校合作是在一定的技術邊界內探索人類的未來”。
任正非講華為之所以能夠度過這三年難關,是因為公司過去用了近二十年時間,在基礎理論上作了準備,投了幾千億培養了一批研究基礎理論的科學家、技術訣竅的專家,他們一直在爬科學的“喜馬拉雅山”。當華為受打壓時,就請這些科學家到“山腳”來“放羊”、“種地”……,拿著“手術刀”參加“殺豬”的戰斗。
任正非透露,華為用三年時間完成13000+顆器件的替代開發、4000+電路板的反復換板開發,直到現在華為電路板才穩定下來,因為華為有國產的零部件供應了。
“今年4月份我們的MetaERP將會宣誓,完全用自己的操作系統、數據庫、編譯器和語言……,做出了自己的管理系統MetaERP軟件。”任正非說,MetaERP已經歷了華為全球各部門的應用實戰考驗,經過了華為的總賬使用年度結算考驗,已成功地證明MetaERP是有把握推廣的。
“過去我們大量的研究都與西方國家大學合作,目前已開始和國內大學加強合作,這與我個人的指導思想變化有關系。我們往更前沿走的路上,逐步也會在國內加強這方面的合作。”任正非說。
任正非表示,高校的研究跟華為公司的研發沒有直接關系,因為高校要擔負起高校的任務,它是一個很廣闊的觀念,華為與高校合作,華為只是放進去一點東西,通過高校的力量來釋放,充分發揮高校學者的作用,比如,高校喜歡“面條”,華為放了點“味精”。
另外,華為希望通過與高校合作識別出一些優秀學生,作為華為的種子,包括如果學生生活確實困難,暑期也可以到華為實習賺學費,“我們需要在全世界吸納人才,才能解決我們的一些問題”。
在座談交流環節,當與會者提及ChatGPT等人工智能時,任正非回答道,未來AI大模型企業會風起云涌,不只是微軟一家,另外人工智能軟件平臺公司對人類社會的直接貢獻可能不到2%,98%都是對工業社會、農業社會的促進,AI服務普及需要5G的連接。
“德國之所以力挺華為5G,因為它要推進人工智能對德國工業的進步,德國很多工廠的生產無人化。”任正非說,大家要關注應用,尤其是工業、農業社會的應用,模型的應用有時比模型本身還有前途,但是華為只聚焦于做好AI底層算力平臺,不會做應用平臺,“ChatGPT對我們的機會是什么?它會把計算撐大,把管道流量撐大,這樣我們的產品就有市場需求”。
任正非補充道,華為的算法是解決算力的算法,精力主要放在如何用算法來降低大流量過程中的消耗問題,只做“黑土地”基礎平臺,“原則上,我們不做解決客戶應用的算法,為業務服務的算法部分,只有客戶才搞得明白,數據是人家的,我們最多是借用一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60075134
任正非還表示,未來走向信息社會,數學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人工智能都是數學,算法問題就是數學問題,所以華為公司重視數學方面的研究等。
“我們將來也可能向谷歌學習,做一些沒有現實意義的研究,不一定跟華為的業務有關,其實就是給人類社會多做一點貢獻。當然,我們現在還沒有那么多錢,當純利足夠多時,我們的科學前沿就要推進一步,從火花變到宇宙去。”任正非透露。
有人提問道:“最近關注到,有位“天才少年”在公司工作兩年離開,去做機器人創業了;我有個蘇黎世大學畢業的朋友也是類似情況,他在這個領域也算頂尖的,也是工作兩年就離開了。ChatGPT、電動車、大疆無人機……很多顛覆式創新都是這種初創企業去做的。第一個問題,任總如何看待年輕人在創新創業與守成之間的差異?第二個問題,除了待遇,我們公司在制度上能不能給年輕人一些資源上的鼓勵,鼓勵大家去突破、創新,敢于挑戰?”
任正非回答,第一,進入我們公司,“天才少年”這個稱呼就沒有了,定位“天才少年”主要用于入職的定級定薪。所有新員工在三丫坡入職培訓時,到處都是張榜公布的題目,大家要去踴躍回貼,有人會讀這個帖子,就有人來找你喝咖啡,你要認真去交流,反對意見或贊成都行。他們是在選人,這些專家有權力給你當場定級的、定工作崗位的,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很厲害的專家。如果他認為你可以培養,職級就會被定得很高,為什么非要從最低級別開始起步呢?他也可以把你拉進他的項目組,你直接就進入大項目組了。大項目組不是指規模大,而是指高端項目組。
我們強調“不拘一格選人才”,老、中、青相結合,在開放的環境中向前滾動。年輕人最有突破能力的是25-35歲;有經驗、有資歷的人有架構能力,架構和突破同樣重要??茖W技術上也有成與敗的問題,敗不餒,失敗對你來說也是一次實戰鍛煉。
第二,我們不能壟斷人才,員工想出去創業或到其他公司去,人盡其才,發揮他的價值,對國家都是有用的。過去有個電影叫《中鋒在黎明前死去》,我們壟斷人才,沒有用也扣住不放,消磨他的青春,而且還要給他發工資,兩頭不討好。我們對人才機制也有反思,比如有些人進入公司以后,沒有很好使用到他最擅長的地方,沒有發揮作用等于浪費他的青春。
人才關鍵是怎么用。比如我們強調專家垂直循環機制,專家不能在一個崗位呆很長時間,要到前線作戰去循環。“石頭”一翻開,壓在下面的“草”就長高了,大家都看見了,這樣年輕人就不會被埋沒在“石頭”底下。專家垂直循環的目的,是讓他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去解決實際問題。垂直循環下去不一定降薪,工作組沒有級別,他可以比行政部門的級別高,他可以是“尉官”、“校官”、“少將”、“上將”……,保持他的循環,直到有合適崗位。當然,不合適的人也面臨著淘汰。沒有理論的實踐,會在盲目摸索中經歷數十次才能感覺到;沒有實踐,對理論就沒有深刻的理解。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6007513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