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20 19:04:17
◎孫玉寧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去年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總值比2012年翻一番,對外貿易占比由2012年的15.7%提高到現在的20%。
◎海關總署將積極支持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轉型升級,大力支持“保稅+”業態的創新發展,促進保稅研發等產業集聚。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旭
3月20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海關總署介紹“守國門、促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海關力量”相關情況。
發布會現場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在發布會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海關總署提問:我國海關特殊監管區的發展現狀如何?在解決特殊監管區域發展不平衡方面存在哪些難點痛點?目前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
海關總署副署長孫玉寧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2022年,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總值達到8.4萬億元人民幣,占我國對外貿易總值的20%。海關特殊監管區以不到十萬分之五的國土面積,貢獻了全國五分之一的對外貿易進口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提問 圖片來源:國新網(劉健 攝)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關境內,實行特殊的稅收政策和進出口管理政策,具有加工制造、國際貿易、物流分撥、保稅倉儲、檢測維修、研發設計、商品展示等功能,由海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施監管的經濟功能區。
談及近些年來海關特殊監管區的發展現狀,孫玉寧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為適應不同時期對外貿易的發展需要,我國先后共設立了六個類型的特殊區域,包括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和跨境工業區。
“按照科學統籌發展要求,我們積極落實國務院部署要求,正在推動各類型特殊區域向綜合保稅區轉型升級。目前,全國共167個特殊區域,其中綜合保稅區已達156個,占到了93.4%,覆蓋了31個省市區。”孫玉寧介紹,在新時期,綜合保稅區就是特殊區域的發展主要呈現出三個方面的特點。
首先是區域規模不斷擴大。去年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總值比2012年翻一番,對外貿易占比由2012年的15.7%提高到現在的20%。
其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保稅研發、保稅維修、“保稅+”等行業持續發展,融資租賃、跨境電商等新興業態蓬勃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其中,2022年保稅維修進出口總值達到1984億元,同比增長32.7%。
三是區域發展更加協調。特殊區域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帶動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態勢明顯。其中,四川、重慶、河南、陜西等省(市)特殊區域進出口總值占當地外貿進出口總值的比重超過50%甚至6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海關總署網站相關信息了解到,以綜合保稅區稅收政策為例,區內企業可以為開展加工、物流、服務等業務所需而進口的原材料、零部件、物料等貨物實行保稅。特殊監管區域內企業的貨物可以自由流轉,不征收增值稅和消費稅。
針對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平衡問題,孫玉寧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東部地區的特殊區域發展優于中西部地區,部分省份設立了多個特殊區域,也存在著發展參差不齊的問題。在發展過程中還有不充分的問題,部分特殊區域產業單一,同質化現象比較突出,產業配套不夠完善,競爭優勢還不明顯。
談及下一步的工作規劃,孫玉寧表示,要積極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出臺新時期推動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的改革措施,主動融入國內統一大市場,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與此同時,要積極支持特殊區域轉型升級,大力支持“保稅+”業態的創新發展,促進保稅研發等產業集聚,助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服務于科技自立自強。
此外,海關總署還將積極推動智慧綜保區的建設。孫玉寧表示,將以深化綜保區綜合改革為切入點,創新海關監管模式,加強科技賦能,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提升企業獲得感。
對于外界普遍關心的外貿形勢,海關總署署長俞建華表示,今年外貿形勢嚴峻復雜,但也蘊含了不少機遇,困難更多是全球性的。比較來看,我國競爭優勢依然明顯,隨著我國經濟形勢整體好轉,外貿前兩個月平穩開局的勢頭有望保持下去。
封面圖片來源:國新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