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28 23:28:23
◎根據調整,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將分別建立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的董事會,實行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負責制,對各自經營結果負總責。
◎28日當晚,在阿里內網答問的視頻中,張勇進一步補充表示,“1”是阿里巴巴集團,作為阿里巴巴的上市公司主體不會改變,但集團的運營重心會從具體業務抽離出來。“……孩子大了,要走出去,獨立面對市場。阿里巴巴集團更像一個大底座,給它們做好支撐?!?/p>
每經記者 陳婷 王郁彪 趙雯琪 每經編輯 董興生
3月28日,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發出內部信的方式,阿里巴巴(NYSE:BABA,股價86.12美元,市值2280.06億美元;HK:09988,股價84.25港元,市值1.78萬億港元)宣布了“成立24年來最重要的組織變革決定”,構建“1+6+N”的組織結構。
根據調整,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將分別建立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的董事會,實行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負責制,對各自經營結果負總責。
張勇在內部信中說,“讓組織變敏捷,讓決策鏈路變短,讓響應變快,是本次變革的初衷和根本目的。”
與此同時,28日當晚,在阿里內網答問的視頻中,張勇進一步補充表示,“1”是阿里巴巴集團,作為阿里巴巴的上市公司主體不會改變,但集團的運營重心會從具體業務抽離出來。“……孩子大了,要走出去,獨立面對市場。阿里巴巴集團更像一個大底座,給它們做好支撐。”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這是張勇所力倡的“敏捷組織”的延續。張勇曾多次強調,今天的阿里巴巴已成長為多業務、多業態的超大型組織,這些業務特質不同,面臨的市場環境不同、客戶不同、發展階段也不同。這也意味著,它們需要擁有更獨立的經營策略,能夠根據變幻的市場需求快速做出適合自身的判斷和選擇。
據悉,張勇曾將組織設計原則總結為四個字:縱、橫、分、合。“你要跑得快,就要分,變成縱向;你要沉淀經驗、沉淀知識積累,你就合,變成橫向。”在商業競爭中使用謀略,面對復雜的市場競爭環境,阿里巴巴顯然是為了更好地“應戰”。
廣科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阿里巴巴作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平臺企業,已經從早期的電商,擴展到金融、物流、文娛、云計算等諸多領域,這些業務領域之間的關聯性、協作性難度越來越大,讓阿里巴巴在面對新的市場競爭與挑戰時,除了規模效應外,難以進行更加靈活、更加敏銳的反應。
“因此,阿里這次組織結構調整更加突出各業務板塊的獨立性,也是希望能夠積極調動業務組織內部的活力,為各業務板塊在研發創新等方面注入新的動能。”沈萌說。
截至3月28日港股收盤,阿里巴巴港股收盤價84.25港元,跌1.17%,總市值1.78萬億港元。美股盤前則漲超9%。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所謂構建“1+6+N”的組織結構,即在阿里巴巴集團之下,設立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國際數字商業、菜鳥、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這意味著各個業務集團將能以更敏捷的姿態獨立面對市場,未來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都將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
根據全員信,張勇在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兼CEO的同時,兼任阿里云智能集團CEO;戴珊任淘寶天貓商業集團CEO;俞永福任本地生活集團CEO;萬霖繼續擔任菜鳥集團CEO;蔣凡任國際數字商業集團CEO;樊路遠任大文娛集團CEO。其他公司也將獨立經營管理。
事實上,對阿里巴巴而言,組織變革并不罕見。
從1999年成立以來,阿里巴巴就不斷在創新和變革中演進和迭代。某種程度上,阿里巴巴每一次組織調整,都是與整體戰略發展需求相適應的自我變革。
回顧阿里巴巴歷年來的動作,此次“1+6+N”的組織變革,并非毫無基礎。
2015年12月,阿里巴巴啟動“大中臺、小前臺”戰略。到2016年,張勇強調阿里巴巴集團已經擁有多元的業務板塊,并表示未來阿里“將逐漸實現板塊化發展”。2019年,云智能、B系兩大業務板塊開始實行板塊治理,由業務總裁代表集團分管。
從2020年開始,阿里巴巴積極倡行打造敏捷組織,并推行多元化治理結構下的經營責任制。2021年7月27日,在年度致股東信中,阿里巴巴首次對外正式披露,“隨著業務賽道越來越豐富,我們也在探索創新阿里巴巴的多元化治理體系”。此外,在2021年12月6日發布的全員信中,阿里巴巴進一步明確“多元化治理”將成為集團全新的組織戰略。
阿里巴巴歷史上每次重要的組織變革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近兩年,國內數字商業、海外數字商業、本地生活、阿里云智能四大業務板塊均已實行多元化治理,多家獨立經營的環路公司也先后成立。
此次變化的一個關鍵動作是,各業務集團分別成立董事會,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負責制,阿里巴巴集團則全面實現控股公司管理。對各業務而言,治理架構獨立意味著直面市場洗禮,與之對應的是創新激勵的可能性。
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所執行所長崔麗麗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阿里巴巴在現有外部競爭環境的壓力下,基于過去經營中所表現出來的一些比較集中的問題,通過組織結構的調整來改善內部溝通,應對更加激烈的行業競爭。
“基本上這個結構的調整,將阿里巴巴集團內部主要的幾個條線業務做了清晰地劃分,同時我們也可看到云業務是備受關注的重點。”崔麗麗認為,這一組織變革的背后,一方面可能和過去一年中阿里云經營的整體表現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在GPT系列大模型在全球掀起投資和應用創新熱潮之后,結合國家在數字中國建設和發展中或有的機會,強化這個條線的管理和領導。
總體來看,當前階段,阿里巴巴各業務線的表現不盡相同。
阿里巴巴2023財年第三季度(自然年2022年第四季度)業績報告顯示,整體來看,這一季度,雖說淘寶和天貓的在線實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訂單)同比錄得中單位數下降,但淘菜菜、餓了么、盒馬等業務實現了虧損同比顯著收窄,優酷已連續七個季度虧損同比收窄。
值得關注的是,就核心電商收入而言,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三個月,阿里來自中國零售商業的收入為人民幣1657.65億元,相較2021年同期的人民幣1676.70億元下降1%。其中,客戶管理收入同比下降9%。
此外,早在2022年底,張勇便宣布了一項組織調整,自己同時擔任阿里云智能總裁。根據本次全員信,張勇在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兼CEO的同時,兼任阿里云智能集團CEO。
對于“哪些業務將獨立上市”這一問題,28日當晚,在阿里內網答問的視頻中,張勇解答稱:“條件成熟一個,上市一個。”
張勇說,希望阿里巴巴未來能夠長出若干個上市公司,過幾年繼續“生兒育女”,長出更多上市公司。“上市不僅是上市本身,也是獨立面對市場的更高要求。希望大家都能為自己而戰,為自己所奮斗的事業而戰。”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目前,阿里旗下阿里云、菜鳥等多個業務已是市場頭部企業,盒馬、平頭哥等業務融資上市傳聞不斷。為了守住市場領先地位,在本次組織變革之后,阿里巴巴“六箭齊發”,為業務而戰。
沈萌向記者表示,阿里巴巴此時宣布進行大規模的組織結構深度調整,是針對當前市場環境,特別是阿里巴巴自身遇到的發展瓶頸進行的一次內部變革。在他看來,作為存在明顯估值差異的各業務板塊,獨立發展能夠更好發揮業務內部成長的優勢,也能夠更好地在同一體系內進行多元化合作,有利于阿里巴巴各板塊價值的重構,進一步釋放獨立業務的估值潛力,為各業務單位的發展凝神聚力。
崔麗麗也表示,組織變革之后,從阿里巴巴內部來講,業務邏輯條線更清晰,條線CEO也作為第一責任人,決策的反應速度會更快;這種目標責任下放到每一個員工,以期發揮每位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也有助于組織動態能力的激發。
“二是從公司治理與資本市場的角度來講,任何一個業務模塊都有可能與外部資本市場發生鏈接,既借助于來自于阿里集團的資源、能力,也能夠從外部吸收發展過程中需要的資源。對于每一個條線的發展更獨立、更市場化,也會更強壯。”崔麗麗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阿里巴巴的六大業務集團中,本地生活也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根據全員信內容,由俞永福任本地生活集團CEO,而就在一周前,俞永福剛剛出席高德內部會議并宣布高德和阿里巴巴旗下本地生活的到店業務口碑正式合并。如今看來,這也是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業務重新整合獨立出發的前兆。
在業內看來,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務板塊下的到店業務與高德合并也意味著高德將取代口碑承擔到店重擔的計劃正在逐步落地,將與餓了么到家業務共同組成阿里本地生活的“雙輪”。而在此前,高德這張地圖承載著導航之外越來越多的生活場景,用張勇的話來說,高德地圖“成功從一個地圖工具走向一個基于地圖的搜索、發現、交易、履約完整鏈路的目的地服務平臺”。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實際上,本地生活戰場也在今年迎來競爭最為激烈的一年,前有抖音試水外賣業務,后有美團上線“特價團購”、“神搶手”等外賣特價業務加速反擊。現今,抖音、快手等巨頭的跨界入局,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更使阿里的本地生活業務腹背受敵。如此格局之下,阿里本地生活也必須以一種更積極的姿態主動加入“群聊”。本地生活集團獨立作戰,以一種創業的心態重新出發,或許也是阿里不得不為的舉動。
此外,阿里本次組織變動也令外界產生了與京東有關的聯想。兩家戰略布局的方向雖然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承托他們成長的底層業務的分設,基本有著大差不差的選擇。
2020年以來,京東集團旗下多個子業務紛紛獨立上市,京東系版圖也由此徐徐展開。
2020年6月,達達集團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即時配送第一股”。隨著去年8月達達集團組織架構調整,京東零售CEO辛利軍成為達達集團董事會主席,多名京東高管也一并進入,達達集團正式并入京東系。而其下設京東到家與達達快送兩大板塊,是京東在同城業務布局上的重要抓手。
緊隨其后,京東集團也于2020年6月完成了二次上市,登陸港交所。同年12月,京東健康在港交所敲鐘。值得一提的是,據最新財報,阿里健康與京東健康均實現扭虧。
而作為京東成立以來最重要也最“重”的硬資產,2021年5月,京東物流成功完成港股IPO。幾經多年業務方向的變革,阿里菜鳥“輕”平臺化運營的思路,如今也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砸重金補貼送貨上門,承托更多阿里自營業務的物流使命。
當前,排隊等待IPO的還有京東另外三個獨角獸子業務,即整合京東云與AI業務的京東科技、京東在產業基礎設施領域的重要抓手京東產發以及京東最隱秘的獨角獸京東工業。
無論如何,推動這次變革,張勇顯然下了很大的決心。
在內部信中,他說:“會當水擊三千里,24歲阿里正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我們有變革的勇氣和使命感,更有變革的能力和底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