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每經記者直擊氫能展:電價到0.13元左右才能實現綠氫平價,2025年后有望迎來灰氫、綠氫行業“死亡交叉”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29 17:54:26

    ◎彭超才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隨著綠氫成本不斷下探、灰氫成本增加,2025年~2030年大概會出現灰氫、綠氫行業“死亡交叉”現象,這會成為行業內一件大好的事情。

    ◎在氫能成本中占比最高的電價,未來會隨著光伏、風能等度電成本的下降而下降;而隨著電解槽關鍵技術的進步,能耗和制氫設備價格下降,也會改善綠氫的成本。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實習記者 周逸斐    每經編輯 陳旭    

    綠氫何時能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氫能從業者仍在進行艱難的探索。

    3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參加2023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CEEC2023)暨中國國際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展覽會(2023中國氫能展)時發現,氫能成為諸多清潔能源行業從業者今年重點追蹤的熱點領域之一。出現在氫能這個賽道上的,除了創業者,還有尋求優質標的的一級市場投資人。

    制氫在國內其實并不是一件新鮮事。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王翔的說法,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但目前仍是化石原料制氫(灰氫)產能占比最多,通過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等)生產的氫氣(綠氫)量還比較少。

    而使用可再生能源制氫并直接獲取高純綠氫,才是未來利用氫能實現碳中和的主要路徑之一。

    論壇現場 每經實習記者 周逸斐 攝

    對于當前綠氫的發展狀況,陽光電源副總裁彭超才在展會同期舉辦的氫能產業創新發展論壇上表示,綠氫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成本,主要分為設備/系統成本、用電成本和設備利用率。其中,影響比重最大的是電力成本。

    彭超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進一步透露,未來隨著綠氫成本不斷下探、灰氫成本增加,2025年~2030年大概會出現灰氫、綠氫行業“死亡交叉”現象,而這會成為行業內一件大好的事情,說明制約綠氫成長的成本瓶頸有望被打破。

    2025年~2030年有望出現灰氫、綠氫行業死亡交叉

    彭超才看來,綠氫成本過高是當前綠氫發展的最大挑戰,其中電價問題一直是可再生能源制氫的焦點——電價太高就會導致綠氫的成本居高不下,與灰氫相比難以形成競爭力。

    按照彭超才提供的數據,電價在0.616元/kWh的時候,平準化氫氣每千克成本大概是39.06元,電價在0.3元/kWh時,每千克成本約21.22元,電價降到0.13元/kWh的時候,成本能到11.63元,“基本就能夠實現與目前成本最低的煤制氫平價了。”

    論壇上彭超才展示的PPT 每經實習記者 周逸斐 攝

    “未來灰氫的成本也會上升。比如受歐盟碳稅影響,2025年之后,國內水泥、鋼鐵等產業進入歐洲市場,歐盟會因碳稅把環保成本折現到價格中,這將給中國企業帶來成本大幅抬升。另外,煤炭的價格也是不穩定的,煤炭資源越來越少,也意味著成本的變相增加。”基于此,彭超才認為,2025年~2030年大概會出現灰氫、綠氫行業成本的“死亡交叉”現象。

    在制氫端,除了電價以外,電解槽設備也是導致當前綠氫成本高企的重要原因。

    在氫能成本中占比最高的電價,未來會隨著光伏、風能等度電成本的下降而下降;而隨著電解槽關鍵技術的進步,能耗和制氫設備價格下降,也會改善綠氫的成本。

    目前電解水制氫有多種技術路線,其中工藝較為成熟、應用最多的是堿性電解水制氫(ALK)?!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咴诓┯[會現場發現,參與上游制氫的企業比如隆基氫能、陽光電源等企業的最新展品,大多集中于堿性制氫裝備。

    而被外界認為未來最有前景的制氫路線——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PEM),因為成本較高,在誕生半個世紀后,仍遲遲無法形成規?;?,行業也存在著較多難以攻克的關口。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展會上發現,PEM電解水制氫也開始成為參展企業討論的熱點。

    彭超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PEM電解水制氫代表了一種更先進的技術流派,因此不少氫能企業在發展堿性電解槽的同時,也試圖在PEM電解槽同步做一些探索。國內部分廠家的PEM電解槽技術水平和國外廠家相比,各項指標已經非常接近了。

    “當然,PEM電解槽的膜電極等關鍵技術、關鍵材料,確實還依賴進口。全球產能本身比較緊張,可能會優先供應美國、歐洲等市場,對中國市場的投放量相對較少。但是國產的‘膜’也比較爭氣,我們做了一些測試,現在國產‘膜’的質量比我想象的水平要好一些,至少沒有完全掉鏈子。”

    實現氫能經濟性 行業中下游需進一步優化

    上游制氫技術突破,只是實現氫能經濟性的一個環節,與此同時,行業的中、下游也需要進一步優化。

    據央視報道,3月25日,我國在廣州和昆明同時實現把光伏發出的電制成固態氫能,并應用于電力系統。

    目前,儲氫方法主要分為低溫液態儲氫、高壓氣態儲氫、固體材料儲氫及有機液體儲氫四種。氫氣液化及固化的難度,使得其目前主要以高壓氣態的形式儲存。

    彭超才認為,上述固態儲氫技術從技術方面考量,是一項突破性成果,但也面臨很多挑戰,比如儲氫罐體的體積、材料可獲取性、成本等。

    氫燃料電池也是氫能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上海驥翀氫能科技有限公司集團副總經理郭川銘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國商用車應用場景比較豐富,海外市場比如日本、德國,并沒有中國這樣豐富的商用車運行環境,因此,我國氫燃料電池產業化應用的第一階段主要聚焦在商用車領域,比如城際物流、冷鏈物流領域。

    不過,高企的成本依然是氫燃料電池規?;l展的限制性因素。

    也正是氫能的多環節存在技術問題、整體不夠成熟,多位氫能參展企業的工作人員在博覽會現場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綠氫行業尚在起步階段,從“灰氫”到“綠氫”過渡還需要較長的路要走。

    對于制氫的未來發展方向,包括彭超才在內的多位氫能行業從業者認為,制氫的下一步是制氨。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實習記者周逸斐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新能源 氫能源 電力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