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31 11:57:06
◎趙志宏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金融機構都有其推進綠色金融的社會責任。這也意味著在個人業務方面,銀行可以將低碳生活方式和金融消費相結合。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李可愚 張祎 每經編輯 陳旭
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會于3月28-31日在海南博鰲召開,今年年會主題為“不確定的世界:團結合作迎挑戰,開放包容促發展”。
此次年會召開期間,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行長、首席風險管理官趙志宏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的采訪。
在論壇現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趙志宏提問:銀行在推進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投資過程中,應當主要關注哪些因素?如何平衡社會責任和商業利益?
趙志宏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趙志宏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所有金融機構都有其推進綠色金融的社會責任。目前我國綠色貸款余額超22萬億元,這顯示出國家在政策和監管層面利用碳減排支持工具,指導銀行提供與綠色減碳相關的金融服務。
趙志宏以渤海銀行的實踐舉例說明,如果涉及綠色融資背景的業務,銀行需要在客戶的準入、項目的評估、審批決策以及貸后管理、付款審核方面都要把ESG評估進行場景化切入。
趙志宏表示,當前中國正不斷鼓勵消費者增加綠色環保意識。“比如說普通消費者喝完礦泉水,如果將礦泉水瓶的瓶蓋和瓶身分開投放(垃圾箱),就可以降低收集和處理的成本。”
這也意味著在個人業務方面,銀行可以將低碳生活方式和金融消費相結合。
比如說,像渤海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就可以鼓勵對綠色生活方式感興趣的消費者,把綠色的出行、綠色的消費、綠色的支付等記錄下來建立積分,然后在金融服務上給予一些相應的優惠。“這樣一來,既可以讓廣大市民增加綠色環保意識,同時也為綠色金融服務進行引流。”趙志宏說。
在論壇現場,趙志宏還與《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記者分享了有關銀行數字化轉型領域的觀點。
他表示,此前的三年是金融機構數字化發展取得重要進展的三年,數字化消費等成為廣大居民的重要生活方式。因此,包括渤海銀行在內的商業銀行都加大了數字化轉型的力度。
趙志宏以渤海銀行為例表示,目前,銀行圍繞著面向生態、面向實體經濟的金融基礎設施做了一些工作,比如說基于分布式微服務的業務平臺,可以對一些共享的服務進行連接,以隨時的差異化定制響應客戶需求。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張懷水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