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05 21:41:10
◎《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
◎《改革方案》強調,要建強數理化生等基礎理科學科專業,適度擴大天文學等緊缺理科學科專業布局。同時,還要深化新工科建設。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旭
4月4日,教育部官網發布消息,教育部等五部門近日印發了《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發布的《改革方案》涉及優化調整高校學科專業、高校撤銷專業條件等多方面重磅內容,引起全社會普遍關注。
例如,《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要建設一批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產業學院、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
貴州醫科大學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正進行師生交流 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發布的《改革方案》明確提出要“優化調整高校20%學科專業”,有關內容一經披露,立刻登上社交媒體熱搜。
《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基礎學科特別是理科和基礎醫科本科專業點占比進一步提高。
此外,《改革方案》還明確,加強學科專業存量調整,完善退出機制。對高校連續五年未招生的專業予以撤銷處理。
對這一學科專業調整大動作,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書面采訪時分析表示,2012年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提出,高校設置和調整專業,應主動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應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同年,教育部提出建立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開始鼓勵高校自主調整和撤銷“過剩低質錯位”專業。
從現實看,我國高校前期設置專業也存在著一哄而上盲目追逐“熱門”的現象,這導致不少新設專業不符合學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條件,沒有辦出特色與高質量。
熊丙奇強調,此次提出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調整步伐之大前所未有。而要做好此次優化調整,需要相關部門和學校各司其職、雙向奔赴,深入推進教育領域的放管服改革及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
《改革方案》提出“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未來新設的學科專業將聚焦哪些領域?
對此,《改革方案》指出,未來要突出優勢特色。以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為引領,做強優勢學科專業,形成人才培養高地;做優特色學科專業,實現分類發展、特色發展。同時,要建設一批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產業學院、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建成一批專業特色學院。
《改革方案》強調,要建強數理化生等基礎理科學科專業,適度擴大天文學等緊缺理科學科專業布局。同時,還要深化新工科建設。主動適應產業發展趨勢,主動服務制造強國戰略,圍繞“新的工科專業,工科專業的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深化新工科建設,加快學科專業結構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改革方案》還特別提出“加強新醫科建設”。
《改革方案》明確,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落實“大健康”理念,加快構建服務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醫學學科專業體系。聚焦理念內容、方法技術、標準評價等,全方位改造升級現有醫學專業。
熊丙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此前在高等教育擴招過程中,我國不少本科院校為快速擴大規模,選擇新增的專業中,辦學成本低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遠大于理工科專業,這導致相關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從重視規模發展,到重視質量提升,優化學科專業設置也勢在必行。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