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10 18:45:34
近期,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公開掛牌出讓神木市木獨石犁南—牛定壕區塊煤炭勘探等7宗煤炭礦業權,起始總價62.06億元,最終總成交金額396.52億元,總體溢價率達538.93%,按照20%的首付比例計算,預計將增加一季度財政收入超79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124家企業長達8小時的激烈競爭中,競拍的第二大單由一家民企拿下。根據公告,陜西黑龍溝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黑龍溝礦業)以125.28億元競得神木市大保當-黑龍溝區塊煤炭詳查探礦權,溢價率467.37%。
每經記者 張靜 實習生 夏子博 西安 每經編輯 賀娟娟
2022年,煤炭行業從上游到下游皆燒得火熱,關于礦權的競爭亦水漲船高。
近期,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公開掛牌出讓神木市木獨石犁南—牛定壕區塊煤炭勘探等7宗煤炭礦業權,起始總價62.06億元,最終總成交金額396.52億元,總體溢價率達538.93%,按照20%的首付比例計算,預計將增加一季度財政收入超79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124家企業長達8小時的激烈競爭中,競拍的第二大單由一家民企拿下。根據公告,陜西黑龍溝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黑龍溝礦業)以125.28億元競得神木市大保當-黑龍溝區塊煤炭詳查探礦權,溢價率467.37%。
125億對于任何企業都不是一筆小數目,更何況是一家民企。記者經過梳理發現,黑龍溝礦業背后實控人付小東不僅資本雄厚,還是上市公司實控人,以其為成員之一的“付氏家族”深耕本地煤炭行業長達20余年,是頗為低調的隱形豪族。
根據公告,本次7宗煤炭礦業權拍賣均大幅溢價,總體溢價率達538.93%。
記者注意到,造成上述拍賣高溢價的原因一部分在于煤炭市場供需不平衡。就需求端看,隨著2023年地產行業復蘇,煤炭需求有望繼續增長;供給端則呈現優質未開發井田稀缺,好礦難求,而本次競拍煤礦大部分是優質環保動力煤和化工用煤,在全國范圍內具有很強的產品競爭力。
其次,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也逐漸發揮作用。根據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公告,近年來,隨著《陜西省自然資源廳礦業權出讓登記工作規程(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為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嚴格限制協議出讓,積極推進“凈礦”出讓。
截至目前,省自然資源廳已通過市場方式累計出讓礦業權15宗,出讓收益總計494.87億元。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特聘教授、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上述高溢價在預期之內,屬行業正常水平,之前是煤炭價格走低導致買礦熱情不高,甚至需要打折賣,現在情況反過來了,大環境對于油、氣需求上漲,煤炭需求跟漲,加上政府對于煤炭開采逐漸收緊,才出現如今高溢價買礦現象。
“更關鍵的是,油、氣價格預期還會高好幾年,煤炭價格景氣預期也還會持續好幾年,這就是一個周期過去了,以前將近10年的煤炭價格低迷過去了。”林伯強進一步解釋稱。
記者發現,本次7宗煤炭礦業權拍賣,前兩宗項目成交金額占到了總成交金額的91.4%。其中,陜西省神木能源集團牛定壕礦業有限公司豪擲233.81億元,以521.67%高溢價競得神木市木獨石犁南-牛定壕區塊煤炭勘探探礦權,創造陜西省礦業權成交金額最高紀錄。
根據企查查信息,陜西省神木能源集團牛定壕礦業有限公司屬國有企業,最終實際控制人為神木市人民政府。
拍賣的第二高價由民企黑龍溝礦業創造。公開資料顯示,黑龍溝礦業成立于1986年5月26日,位于陜西省榆林市神木市大保當鎮黑龍溝村,也是其拍得礦權煤礦所在地。穿透黑龍溝礦業的股權發現,黑龍溝礦業的大股東為陜西秦煤實業集團運銷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秦煤運銷”),最終實控人為付小東,即深耕地方煤炭的隱形豪族付氏家族成員之一。
公開信息來看,付氏家族主要成員為付宣亮(父親),即陜西秦煤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秦煤實業)實控人,以及其子女付小東、付小銅,付小莉等。
記者查詢發現,付氏家族以“秦煤系”為主體平臺,在地方煤炭行業經營多年,對于本次拍賣可以說是志在必得,而且與本次拍賣總溢價率538.93%相比,其拿下黑龍溝區探礦權似乎不算費力。
記者就本次高價買礦致電陜西秦煤運銷集團希望進一步了解情況,對方表示這個問題目前不接受采訪。
作為地方民營煤炭企業龍頭,“秦煤系”站在了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的浪頭之上,成為第一批獲利者,而這并非是其第一次順勢而上。
公開信息顯示,秦煤運銷算是“子承父業”。
早在2000年,付小東之父付宣亮便開始創業,搭乘煤礦生意風口,成功地在榆林、延安開發了兩個煤礦,賺到了發家致富的“第一桶金”,之后通過不斷參與各類重點項目逐漸在陜西站穩了腳跟。
記者注意到,目前年近八十的付宣亮處于半隱退狀態,最近幾年未見其大動作。但付宣亮的幾個子女,分別在不同行業獨當一面,其中,付小東、付小銅、付小莉經營運作較為頻繁。記者發現,早些年付宣亮將公司股權平等分給付小東、付小銅、付小莉、付永峰、付永強五人。
以秦煤實業為例,截至2020年,股權比例為付宣亮60%,其余五人各8%;秦煤運銷一開始也是如此,成立時五人各占16%。 但是2020年底,上述五人退出秦煤實業,變更為付宣亮獨占95%,付靜5%。
同時付靜在秦煤運銷中也占到16%股份,并且已經成為北京科銳北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記者注意到,付靜1994年出生,按照年齡來算,應屬于家族的第三代。
經過數年運作,付小東、付小銅、付小莉之間產業界限逐漸劃分清晰,很少可以再看到家族成員混合股份的企業。
在此基礎上,幾位接班人之間分工明確,依靠秦煤實業這根“大樹主干”逐漸向不同方向生長,看似“貌離”,卻“神和”。
具體來看,產業劃分之后,付小東接過煤炭老本行,以煤為基,開辟新能源領域。根據公司官網,秦煤運銷目前有下屬黑龍溝(探明儲量1.5億噸)、千樹塔(探明儲量1.34億噸)兩座現代化綠色煤礦,年生產能力300萬噸,同時還有年發運能力800萬噸的?發運站。
依托自身煤炭資源優勢,秦煤運銷布局新能源賽道。2019年,秦煤運銷通過市場化競爭方式,與華能國際(600011)各持50%均股混改模式重組法人單位華能秦煤瑞金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能秦煤),首次實現“央企+民企”煤電聯營混改,混改首年即實現扭虧為盈,形成了煤炭生產、運輸、發電為閉環的產業鏈條。
圖片來源:秦煤運銷官網
事實上,付小東還是上市企業北京科銳(002350)的實際控制人。記者注意到,依托北京科銳在電力及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優勢,付小東開始對旗下產業開始進行組合。
根據企查查顯示,付小東2022年5月成立贛州新源同昌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其中付小東占股50%,另外兩位合伙人則為北京科銳關鍵管理人,同時注冊地點與華能秦煤一樣在江西贛州。
與付小東不同,另一接班人付小銅則在白酒領域另辟蹊徑,依托柳林酒業成為付氏家族另一支柱。2018年,付小銅從資金周轉出現問題的浙商周加喜手中全資收購了柳林酒業,彼時柳林酒業年銷售額不到1億元,付小銅接手后,柳林酒連續3年銷售保持40%以上增長,付小銅在2022公司年會中表示,2023年柳林酒要全年營收力爭達到10億元。
另外,之前柳林集團耗資6.6億元購買的柳林大廈已于2022年10月正式封頂,預計將在2023年交付使用。與哥哥付小東動輒上百億的煤炭生意相比,付小銅的白酒生意并不算大。
但事實上,付小銅的過人之處在于資本運作,其被稱為股市知名“牛散”。另外,付家兄弟雖然主營業務不同,但都鐘情于資本市場,兩兄弟都曾入主上市公司,是低調的資本運作獵手。
付氏兄弟第一次“試水”資本市場是在2016年。
陜西本土企業金花股份在2016年報中顯示,付小東新進入前十大股東名單,之后又在2018年半年報中消失。
此后,付氏兄弟一直以類似的“閃現”進場、離場方式進行短線資本運作。其中,付小東常以秦煤運銷名義投資,而付小銅則大部分時間以“散戶”名義投資。
據查,自2016年以來,付氏兄弟至少“閃現”在不下十余家上市企業十大股東名單中,包括方大碳素、潤達醫療、多氟多、雅本化學、萬隆光電、龍大肉食、太鋼不銹、新天然氣等。
這之中,最能反映付氏兄弟資本運作能力的便是付小銅對于金種子酒定增的投資。2019年,付小銅及柳林酒業參與金種子酒定增,累計共獲得7.71%股份,隨著金種子酒股價水漲船高,付小銅和柳林酒業在股份甫一解禁,就宣布了減持計劃,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最終套現超3億元。
2020年后,付氏兄弟不再局限于短線收益,而是分別直接拿下兩家上市公司控制權。2020年11月,秦煤運銷通過出讓方協議轉讓方式獲取科銳北方75%股權,從而間接控制北京科銳27.11%股權,成為北京科銳實際控制人。
而付小銅則在2021年入主*ST中天,這一舉動直接讓*ST中天股價兩月內翻了一番,市場寄希望于付小銅能通過注入優質資產柳林酒挽救*ST中天。
然而,在成為*ST中天實際控制人的半年間,付小銅不僅沒有將柳林酒業注入上市公司,其他“挽救”*ST中天的手段也見效不佳,無奈中*ST中天股價從高點4.19元/股一路降至不足0.3元/股。
最終,*ST中天黯然退市。而付小銅似乎在*ST中天退市中得以“全身而退”,記者注意到,主要是因為其在接手*ST中天時只是通過表決權委托實現控制權轉移,尚未進行真正股權交易。
另外,記者通過梳理發現,付小銅的身影最近又在另一家上市企業*ST博天中隱現。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柳林酒業在 2023年1月12日入主海南每天新能源產業發展合伙企業(以下簡稱“海南每天”),以36.4%股份成為最大股東。
根據《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計劃》,海南每天與深圳市高新投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招商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同為上市企業*ST博天的重整投資人。
付小銅如此鐘愛ST企業,背后一部分原因在于其通過柳林酒上市從而“振興陜酒”。
目前,中國四大名酒中,僅剩鳳香型白酒尚無一家上市企業,作為與西鳳酒同源的柳林酒,付小銅一直致力于將自己的柳林酒打造成鳳香型白酒第一股。
但事實上,目前營收尚未超過10億的柳林酒業很難撐得起借殼或IPO上市,柳林酒想要“彎道超車”趕在西鳳酒之前上市應該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