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19 18:09:11
每經編輯 王月龍
據環球網報道,據聯合國當地時間19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預估印度人口將于今年年中前超過中國人口,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9日表示,一個國家的人口紅利,既要看總量,更要看質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
汪文斌在當天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有14億多人口,其中勞動年齡人口近9億,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0.9年,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更是達到14年。同時中國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動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積極應對人口發展變化。正如李強總理指出的那樣,中國的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發展動力依舊強勁。
據長安街知事,有預測稱,印度勞動力在未來10年將達到10億,擁有可觀的經濟增長潛力。然而如何利用“人口紅利”加快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使龐大的人口規模不成為“負擔”,是印度當前面臨的一大難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早在2019年8月的“獨立日”演講中,當時剛剛再次當選的印度總理莫迪就將印度人口快速增長的現象稱為“人口爆炸”。他表示,“人口爆炸”影響了印度的持續發展,對此感到憂心。“如果人們不接受教育,不健康,那么無論是家庭還是國家都不會幸福。”莫迪說。
據九派新聞報道,龐大的人口規模給資源和環境帶來壓力。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小雪對記者表示,印度是“先發展再治理”,擁有全球污染最嚴重的幾個城市。
從年齡結構上看,印度人口非常年輕,國家無法提供足夠合適的崗位。劉小雪表示,中國的制造業最高能占比GDP40%左右,能吸納很多從農村出來的勞動力,而印度的制造業占比GDP只有14%,而每年新增勞動力上千萬,這些人在農村肯定是剩余勞動力,到城市之后,如果沒合適的崗位提供,就會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
據澎湃新聞,印度人口雖多而年輕,卻并不均衡,其階層分化、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女性就業率低等問題,都牽制著其經濟社會發展。據人口普查的臨時數據顯示,孟買大約60%的人口生活在貧民窟。
此外,“人口紅利”想真正發揮效用,還要看印度人口的“健康狀況、受教育水平、職業培訓和技能”,以及政府治理水平。印度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分析師蘇珊特·辛格認為,印度的勞動力沒有受到足夠的教育來完成“人口紅利”。據相關數據, 25歲以上的印度人有46%沒有完成小學教育。
而據中工網,根據聯合國預測,未來10年,我國人口平均每年下降約200萬人,年均下降幅度為0.1%。2035年前我國人口規模將保持在14億以上,2050年前保持在13億以上,在本世紀內始終居于世界前兩位。因此,我國的人口負增長是超大人口規模基礎上的緩慢的負增長,人口眾多仍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編輯|王月龍?杜恒峰
校對|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環球網、長安街知事、九派新聞、澎湃新聞、中工網、中國經營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