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21 17:04:35
◎董事蔣建文的看法是今年5、6月鋰鹽產品價格會企穩,鋰鹽市場波動不會重蹈2018年和2019年全行業虧損的覆轍。理由是當時新能源汽車銷售主要靠補貼,現在則是電動車需求驅動,會有購買鋰鹽和鋰礦的需求支撐,“我們初步判斷每噸鋰鹽產品20萬左右價格比較合理。”
◎川能動力董事長何連俊在股東大會上回應投資者稱,現在礦山建設已經進入到一個正常、可期的狀態,“礦山可視范圍內已可看到明顯的進展……礦山建設客觀上存在困難,但要把建設投產進度細化再細化,優化再優化,做到進度不會有大偏差。”
每經記者 胥帥 每經編輯 張海妮
來自李家溝的鋰輝石
4月20日,鋰礦熱門股川能動力(SZ000155,股價14.46元,市值213.42億元)舉行了年度股東大會。這一次股東大會備受關注,一方面公司新任董事長何連俊首次與川能動力投資者面對面進行深度交流,另一方面鋰價波動背景下,李家溝項目進展又該何去何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見到,川能動力此次年度股東大會頗有誠意,將李家溝帶來的鋰礦制作成小禮品贈予投資者,還用PPT、短片詳細展示了李家溝項目最新進展。何連俊在會上回應投資者稱,現在礦山建設已經進入到一個正常、可控、可期的狀態,“礦山可視范圍內已可看到明顯的進展……礦山建設客觀上存在困難,但要把建設投產進度細化再細化,優化再優化,做到進度不會有大偏差。”
成為川能動力董事長后,何連俊向記者和投資者談到自己的心得,用了三句話總結:一是公司鳳凰涅槃,2023年是公司發展的重要時間節點;二是公司未來可期,公司業務發展將迎來重大機遇;三是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給各位股東一個圓滿回報。
鋰礦熱門股川能動力披露了2022年年報,公司去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04.12%。
投資者最關心的是川能動力李家溝項目的進展情況。李家溝已探明的礦石資源儲量3881.2萬噸,平均品位1.3%,氧化鋰資源儲量50.22萬噸,并伴生鉭、鈮、鈹、錫礦等稀有金屬。礦區共有15個礦體,其中I號主礦體是目前探明并取得采礦權證的亞洲最大單體鋰輝石礦。
李家溝項目外景及儲量情況
川能動力在年報中表示,去年,公司全力推進李家溝鋰輝石礦105萬噸/年采選項目建設,同時開展部分基建出礦(即井巷工程掘進中產生的副產礦)的銷售。公司將力爭鋰礦項目三季度內選廠建成進入試生產。
在4月20日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川能動力董事長何連俊、總經理萬鵬、董事蔣建文(兼任能投鋰業、鼎盛鋰業兩家公司董事長)、董秘歐健成等悉數出席。董事蔣建文在會上闡述了李家溝項目進展情況。
蔣建文提到李家溝項目采礦系統建成投產的三大條件:一是采礦通道實現機械通風,二是管道要達到輸送條件,三是碎磨車間要完成調試。
李家溝項目 碎磨工業場地
記者在現場注意到,股東大會上,川能動力對李家溝項目進展進程展示表現得十分有誠意。一方面在股東大會上展示了來自李家溝的鋰輝石礦,這部分鋰輝石礦相對品位較高。另一方面,在給投資者的ESG報告、現場展示的PPT和短片中,更加詳細地展示了李家溝項目的現場圖片。從PPT圖片能看到從李家溝山下到山上的蜿蜒公路,碎磨工業、浮選場地處于建設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從洞口運輸鋰礦的運輸帶清晰可見,隨后公司還展示了李家溝四月上旬的雪景,上面還寫道,李家溝礦山處于高海拔地區,4月上旬仍然在下雪,極端惡劣的氣候條件和極端復雜的地質構造是項目施工的最大障礙。蔣建文也多次提及復雜多變的氣候條件對李家溝項目的干擾。而從短片能看到鋰礦運輸管道,據了解,管道長度在十公里左右。
李家溝項目 運輸帶
李家溝項目 雪景
何連俊在會上回應投資者稱,現在礦山建設已經進入到一個正常、可期的狀態,“礦山可視范圍內已可看到明顯的進展……礦山建設客觀上存在困難,但要把建設投產進度細化再細化,優化再優化,做到進度不會有大偏差。”
鋰價迎來一波大的跌幅,從每噸60萬一路跌至目前的18萬。即便川能動力加緊建設,但也錯過了這輪鋰價的最高點。
川能動力方面也談到了對當前鋰價的看法。
蔣建文現場表示,今年鋰鹽市場變化很大,主要還是受到供求關系影響。首先從動力電池來看,2022年動力電池裝機量290多GWH,但實際產能是460多GWH。今年第一季度電動車銷量不及預期,存在去庫存的情況,多種因素疊加造成市場上鋰鹽成交量比較少。
“我們最近也和鋰鹽同行交流過,目前鋰鹽出貨量小、成交量少并且都是零單,造成量價齊跌。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長期來看電動化趨勢沒有變,我們對鋰鹽產品銷售還是有信心的。至于產品價格何時企穩反彈,大家仁者見仁,都有不同看法。”他的看法是今年5、6月鋰鹽產品價格會企穩,鋰鹽市場波動不會重蹈2018年和2019年全行業虧損的覆轍。理由是當時新能源汽車銷售主要靠補貼,現在則是電動車需求驅動,會有購買鋰鹽和鋰礦的需求支撐,“我們初步判斷每噸鋰鹽產品20萬左右價格比較合理。”
目前,川能動力的鋰鹽業務由控股子公司鼎盛鋰業開展,其主要從事電池級碳酸鋰、氫氧化鋰產品的生產、銷售和研發。去年,鼎盛鋰業5000噸電池級碳酸鋰技改項目建成投運,已投運設計產能為1.5萬噸/年(碳酸鋰10000 噸、氫氧化鋰 5000噸)。2022年度,鼎盛鋰業以代加工和自產相結合共生產鋰鹽產品8731.54噸,較上年同期增長32.6%。
實際上,在李家溝項目無法供應原礦的基礎上,鋰價下跌對鼎盛鋰業影響幾何?
“鼎盛鋰業生產模式是主要以代加工為主,同時會自購部分鋰精礦。雖然去年自購的精礦價格很低,貢獻了很大收入,但是今年精礦下行趨勢明顯,所以我們在如何采購上會根據市場價格變化謹慎確定。”蔣建文表示,鼎盛鋰業在國內外均有自購鋰精礦。
在去年年報里,川能動力用了大段內容提及未來在資源方面的規劃,當中不僅涉及鹽湖鋰、非洲鋰礦,還有鎖定下游頭部企業。以合作開發的方式,積極布局鹽湖鋰資源。重點加強西藏、青海等鹽湖鋰資源獲取,采用合資開發、收并購等方式布局鹽湖資源。然而一個現實問題在于,川能動力本身并沒有鹽湖資源和鹽湖提鋰技術的儲備,這一塊應該如何化解?
公司董秘歐健成表示,這一塊會依靠并購、合作等方式去解決,可以考慮用技術、生產、建設方式切入鹽湖領域,彌補資源短板。
去年9月,川能動力擬收購啟迪新材料持有的啟迪清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啟迪清源)40%股權。啟迪清源是一家環保能源新材料公司,是節能環保、鋰電新材料領域的科技創新型企業,以工業過濾、凈化、分離、提純、濃縮為核心技術,進行產品研發、制造、工藝過程應用開發,并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在國內多家鹽湖提鋰企業中,都曾采用啟迪清源的技術和服務。
另一塊是鋰資源并購,畢竟鋰產品屬于周期產業,該如何回避高點并購資源的難題?歐健成表示,不管國內還是海外,找礦勘探是一個長期過程,這是必須要做的基礎工作,至于并購時間節點則需考慮市場變化、經濟價值和風險控制等等。
何連俊對此補充道,風電、光伏和鋰資源等項目看起來很好,但實際落地困難,需要專業的判斷。“我們抱著對股東和公司負責的態度,在項目選取上會以穩為主,綜合判斷,并依法依規履行完決策流程。簡單說就是要走得穩,因為資源類項目都是重資產,今天的投資就是以后的成本,重資產項目更需要穩。”
今年,川能動力管理層也出現了變動。2月公司公告,時任董事長張昌均被四川省監察委員會立案調查及實施留置措施。何連俊則成為新任董事長。有投資者在股東大會還調侃:“參加了四次股東大會,見過4位董事長。”
何連俊成為川能動力董事長,他也向記者和投資者談到一些心得和想法,總體上他歸納為三點。
“第一點是川能動力轉型成功,2023年是公司發展的重要時間節點。2015年以前公司業務以化工為主,2016年公司破產重整,2017年注入風電股權,2018年更名,到2020年注入鋰礦股權……”他首先回憶起川能動力這幾年的發展歷程,從傳統化工企業到現在風能、垃圾發電、鋰電的布局。他形容經過幾年發展,川能動力是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現在已經形成一個比較好的格局。
他緊接著說了第二點——“未來可期”。戰略可期意味著發展方向明確,控股股東支持川能動力發展,注入新能源資產筑造出了堅實的底盤。現在,風電光伏和垃圾發電的穩定運行是川能動力重要的現金來源,再加上鋰鹽和礦山,李家溝正在有序可控的開發過程中,這是未來發展的重大機遇。同時公司會抓住行業發展機遇,爭取獲得更多的風、光、鋰等資源。”
談及第三點,他形容為“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不是‘畫大餅’畫出來的,現在支撐骨架已經搭好了,我們將堅定按照規劃方向去走,抓好內控,做好存量開發,全力爭取新資源的機會,給各位股東一個圓滿回報”。(本文所有圖片均為每經記者 胥帥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