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26 22:47:14
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編輯 肖芮冬
股東申購贖回自家基金產品,總是被解讀為對市場和自家產品的信心指標。
最新披露的基金一季報顯示,東海證券對自己改造的券商大集合產品頻繁贖回。今年一季度期間,其中兩只產品被分別贖回了12次和16次,其中一只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刷新了參公改造大集合產品規模新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東海證券在一季度末持有兩只產品的份額比例均為15.99%,逼近實際大多數券商執行自有資金申購占比不超過16%的風控線。
1只產品凈值僅65萬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共有21只參公改造的大集合產品的資產凈值(合計)跌破5000萬元,規??亢蟮拿阅阈彤a品為東海證券海鑫尊利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其資產凈值只有65萬元,份額為63.84萬份。而去年底,參公大集合產品最低的紀錄是其同門東海證券海盈3個月持有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其資產規模為0.0381億元。公開資料顯示,該產品改造后,成立時間為2021年12月6日,成立時份額為725.4萬份,并在去年一季度末攀升至最高峰約1162.25萬份,隨后規模一路萎縮。剛剛披露的今年一季報顯示,在今年一季度期間,該基金總申購份額只有5441.75份,贖回份額為39.92萬份,凈贖回份額逼近40萬份。
此外,產品管理人東海證券在今年一季度期間,進行了每月4次、總計12次的贖回操作,其中贖回的份額總計62939.66份。截至今年3月31日,東海證券持有該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份額總計約10.21萬份,占基金總份額的比例為15.99%。
為何東海證券要在一只基金上贖回12次?
“參公改造的大集合產品現在既要符合公募基金的規定,也要遵守大集合產品的運行要求。公募基金這邊沒有什么壓力,券商這邊則是有要求。大集合產品中自有基金參與比例,大部分券商在實際操作中都是按照不超過16%來執行的,有的券商嚴格一點可能將比例設置為15%。這個基本上就是壓線操作了,估計是被合規那邊要求的。”一券商資管資深人士告訴記者。
深圳某券商資管人士則表示:“(規模)連續低于5000萬元,提出解決方案,如果還不行,就只能清盤了。估計是產品規模不斷萎縮,不斷觸碰16%的風控線,所以只能不斷贖回。”
8只規模低于5000萬
東海證券的精準式贖回,還同樣發生在另一只產品東海資管海鑫增利3個月定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一季報顯示,該產品期間被贖回了527.416萬份,其中東海證券贖回了83.5508萬份。東海證券在一季度期間對該產品的贖回高達16次。截至3月31日,東海證券持有該產品的份額僅剩下397.73萬份左右,占基金總份額比例為15.99%,再次精準壓線。
Wind數據顯示,東海證券目前完成參公改造的大集合產品數量總計有11只,其中8只產品在今年一季度末的基金規模都已不足5000萬元。
與此同時,信達證券旗下有3只,廣發資管、海通資管等6家券商或券商資管也各有2只產品凈值位于5000萬元之下。此外,資產規模在5000萬~6000萬元的參公改造大集合產品數量有18只。盡管還未最終完成公募化改造,這些產品是否也會按照公募基金清盤線的標準執行呢?
上海某券商資管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會參照公募標準執行,目前參公改造的大集合合同里有約定‘連續20個工作日出現集合計劃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集合計劃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情形的,管理人應當在定期報告中予以披露;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前述情形的,管理人應當在10個工作日內向中國證監會報告并提出解決方案,如持續運作、轉換運作方式、與其他集合計劃合并或者終止資產管理合同等,并在6個月內召集集合計劃份額持有人大會進行表決。’假設碰到連續60個工作日觸發,我們會先給監管報方案,獲得同意后處置。”
以東海證券為例,其產品也是通過召開持有人大會,進而維持持續運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