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新準則下財報首秀:一季度五大險企凈利潤同比增52.31%,業內稱新準則影響整體偏正面超出預期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28 19:04:51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一季度中國人壽等五大險企合計凈利潤865.01億元,同比增長52.31%。

    ◎業內人士認為,新保險合同準則有利于增強整個保險行業會計的透明性、一致性和可比性,更方便公司及投資者決策。

    每經記者 涂穎浩  袁園    每經編輯 陳旭    

    截至4月27日晚,中國人壽(SH601628,股價39.00元,總市值1.1萬億元)、中國人保(SH601319,股價6.22元,總市值2751億元)、中國平安(SH601318,股價51.80元,總市值9469億元)、中國太保(SH601601,股價31.21元,總市值3003億元)、新華保險(SH601336,股價38.85元,總市值1212億元)等A+H股上市保險公司集中發布2023年一季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五大險企合計凈利潤865.01億元,同比增長52.31%。這也是新保險合同準則之下披露的首批財報。

    2023年1月1日起,上市保險公司實施2017年3月《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和2020年12月《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兩個新準則。新準則對于保險公司到底影響幾何?在上市保險公司一季報出爐之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方采訪業內人士尋求答案。

    新準則下首批財報:投資收益拉動業績增長

    在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大背景下,根據實施規則,在境內外同時上市或境外上市企業于2023年1月1日實施、其他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包含境內上市公司自2026年1月1日起實施。

    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胡靜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制定新準則的目的是跟國際接軌,在這個體系下的目的是希望會計核算能貼近外部的變化。”

    26日晚,中國平安率先發布了新規則下的首份財報:2023年一季度,中國平安實現營業收入2537.78億元,同比增長30.8%;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83.52億元,同比增長48.9%。

    中國平安在業績報告稱,凈利潤增長主要受資本市場上行,投資收益增加影響。東吳證券分析師認為,中國平安一季度凈利潤增速超出市場預期,新準則影響整體偏正面且超出預期。公告發布次日,中國平安股票盤中沖擊漲停。

    27日晚,四家A+H股上市險企集中披露一季報。2023年一季度,中國人保實現營業收入1377.69億元,同比增長8%;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7.21億元,同比增長230%。

    對于業績大幅增長,中國人保在報告中表示,主要緣于新準則下采用新計量模型、金融資產分類變化及公允價值變動等因素。

    新華保險實現營業收入290.05億元,同比增長17.4%;由于總投資收益較上年同期增加,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9.17億元,同比增長114.8%。

    新華保險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執行新保險合同準則后,會計收入確認要求發生重大改變,新保險合同準則更加明確區分保險合同的投資成分和保險保障成分,2023年一季度開始公司收入的數據將依據新的確認原則發生顯著變化。

    該負責人還表示,新金融工具準則下將更多的金融資產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投資資產及其收益將更充分反映資本市場變化的影響,在資本市場走勢較去年同期發生較大改善的背景下,公司2023年一季度總投資收益及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均有較大幅度增加。

    2023年一季度,中國人壽、中國太保兩家公司凈利潤也實現兩位數增長。中國人壽實現營業收入3683.85億元,同比增長7.2%;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8.85億元,同比增長18%。中國太保實現營業收入943.86億元,同比增長19.4%;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6.26億元,同比增長27.4%。

    保險服務收入:增強與其他金融機構收入可比性

    值得關注的是,新準則帶來的最大變化之一就是保費收入確認計量的調整,由此前的保費收入改為保險服務收入。

    根據新準則要求,保險公司必須分拆保險合同中可明確區分的投資成分和其他非保險服務成分,對于不可分拆的投資成分,其對應的保費也不得計入保險服務收入。這意味著,新準則下保險將與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確認收入的原則保持一致。

    財報顯示,2023年一季度,中國平安保險服務收入1331.06億元,同比增長2.12%;中國人保保險服務收入1171.55億元,同比增長5.8%;中國太保保險服務收入653.9億元,同比增長6.9%;中國人壽保險服務收入471.83億元,同比增長2.3%;新華保險保險服務收入135.58億元,同比下降4.4%。

    據了解,投資成分是指無論保險事故是否發生,均須償還給保單持有人的金額。業內預計,剔除兩全險、年金險、萬能險等產品的投資成分后,將更真實地反映險企的經營情況及業務規模,增強了不同行業間財務報表的可比性。

    從2022年一季度調整后的營業收入來看,中國人保由此前的1895.68億元,下降為1276.02億元;中國太保由此前的1465.54億元,調下降為790.58億元;中國人壽由此前的3437.78億元,下降為3437.77億元,變化最小。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教授郭振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新準則帶來很大的一個變化就是,對于有保險業務的公司來說營收會下滑,當然這里邊主要是指壽險業務的營收會下滑。“因為按照以前的標準,長險所有的原保費都當作了營業收入,但是按照新準則,長險的營業收入是所有存量業務未到期責任負債的當期釋放。”

    開源證券研究報告顯示,營業收入主要受到投資成分需分拆剔除、保險服務收入確認由繳費期轉為責任期、獲取費用計入責任期攤銷三項影響。

    財政部會計司相關人士表示,新保險合同準則要求保費收入分期確認并剔除投資成分,將導致保險公司特別是壽險公司的收入出現較大幅度下降。新準則對保險公司收入確認原則的調整,合理擠出了保費收入中含有的較大“水分”,將有效抑制保險公司盲目擴大收入規模的短期沖動,有助于保險公司重新聚焦可帶來長期收益的保障型保險產品,更加謹慎地研發具有合理利潤率的投資型保險產品。

    根據會計配比原則,由于收入和費用將同步下降,因此新準則對保險公司凈利潤和凈資產等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相對有限。

    銀保監會在26日表示,從2023年一季度情況看,實施兩個新準則后保險公司資產負債表基本保持穩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變化不大;從利潤表看,實施兩個新準則對保險公司營業收入影響相對較大,但利潤總體實現正增長?! ?/p>

    值得一提的是,新保險合同準則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財政部會計司相關人士表示,新保險合同準則下,精算假設調整對未來利潤的有利影響不允許計入當期損益,而必須在未來提供服務的期間逐步確認,使得保險公司利用調整精算假設來調節當期利潤的目的落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利潤操縱行為,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不改變公司業務實質:方便公司及投資者決策

    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新準則只是改變了計量公司經營狀況的方法,不影響保險公司業務實質。中國太保集團總裁傅帆表示,“新會計準則的實施也不會改變公司的經營策略。因為公司的經營策略取決于市場需求,取決于核心競爭力以及價值取向。”

    新華保險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楊征表示,“新準則只改變公司經營的會計或財務報告結果,或者僅代表財務報告結果,對于公司經營管理層來說,要從前端經營角度入手,從資產方面、負債方面、資產負債匹配等一系列經營行動逐漸調整,逐步適應新的評判體系。”

    據悉,自新保險合同準則公布以來,新華保險成立了專項組,開展新保險合同準則落地業務方案設計,現已完成系統的建設,實現了準則要求的負債計量、會計核算、報表出具等功能。上述新華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新保險合同準則的實施總體看將有利于保險業穩健運行,回歸保險保障本源,實現高質量發展。

    胡靜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進一步理解和思考新準則給機構帶來的影響,比如跟公司經營的初衷是不是相符的,包括產品設計、定價體系等是否需要再做優化,行業應該持續關注后續的變化。”在其看來,更多的非上市保險公司要到2026年才會按照新的規則執行,這些公司在過渡期可以學習規則,更好地弄明白規則的計算方式。

    中國人保首席財務官周厚杰認為,新保險合同準則有利于增強整個保險行業會計的透明性、一致性和可比性,更方便公司及投資者決策。

    上述開源證券分析師稱,新保險合同準則簡化了資產負債項目,并按照保險合同組合余額分別展示保險合同負債及保險合同資產,同時根據利潤驅動因素區分保險公司的保險服務業和投資業績,預計可將承保利潤與投資利潤(利差)進行分拆分析,并強化了披露要求,使得風險敞口、盈利能力和利潤來源等可分析性與公司可比性得到提升。

    “財務列報有所優化,利源更清晰,分析體系更完善,有助于我們分析險企利源、產品策略、產品競爭力等方面,承保利潤占比較高、費用率較低的險企或應獲得更高PEV(保險公司估值指標)估值。”上述分析師稱。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中國人壽 中國平安 保險 業績增長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