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一周國際財經|查爾斯三世加冕禮耗資1億英鎊,超半數受訪者不愿買單;巴菲特股東會登場;好萊塢編劇罷工抵制AI;白宮警告美債違約危機或致股市暴跌45%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06 13:21:07

          ◎生活成本危機下,君主制還能走多遠?

          每經記者 文巧  鄭雨航  蔡鼎  譚玉涵    每經編輯 蘭素英 高涵 譚玉涵    

           

          5月6日,英國國王查爾斯的加冕儀式將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據有關機構估計,花費最高將達到1億英鎊。雖然該花費與英國GDP的比例已經是歷屆最低,但仍然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激起了輿論漣漪。

          民意調查顯示王室的支持率逐漸下降,反對君主立憲制的呼聲越來越高,英聯邦和君主立憲制將走向何方?《每日經濟新聞》連線上外歐盟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歐洲學會副秘書長忻華以及國際關系學院英國問題專家徐曉紅進行解答。

          正當各大科技公司大規模部署生成式AI的同時,人與AI之間的矛盾也正在激化,大眾對AI的態度也各有不同。本周,深度學習泰斗、“人工智能先驅”弗里·辛頓突然宣布從谷歌離職,究竟發生了什么?“一周人物”帶你走近弗里·辛頓。

          在經歷1191天后,世衛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此外,“投資界的春晚”即將到來,巴菲特和芒格將回答60個問題。更多內容,盡在《一周國際財經》。

          耗資預計超8億元 查爾斯三世加冕禮惹不滿
          生活成本危機下 君主制還能走多遠?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的加冕禮將于當地時間2023年5月6日上午11點在倫敦舉行。這將是英國近70年來的首次王室加冕儀式。上一次還是1953年6月查爾斯的母親、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禮。

          據悉,此次加冕典禮花費最高或將達到1億英鎊,開支將由英國政府承擔。

          在數以百萬計的英國家庭正在為生活成本而苦苦掙扎的時候,耗資如此巨額的加冕禮已經引發廣泛爭議。而對于英國政府來說,加冕典禮則是一次展示英國的外交機會和提振經濟的途徑。

          當前,英國脫歐、政治領導層更迭以及女王去世等一系列因素已經影響英國在世界舞臺上的角色。隨著民意調查顯示王室的支持率逐漸下降,反對君主立憲制的呼聲越來越高,英聯邦和君主立憲制將走向何方?

          英國迎70年來首次加冕禮

          英國國王查爾斯的加冕儀式將于5月6日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從威廉一世以來,英國歷代國王的加冕典禮都在這里舉行,這個儀式已經沿襲近千年。查爾斯將是第40位在此加冕的英國國王。為保障加冕儀式安全進行,倫敦警方部署超2.9萬名人員以加強安保。

          盡管白金漢宮方面表示,本次加冕典禮將是英國這一代人以來最壯觀的盛典。不過,相比于70年前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禮,還是有所遜色。

          1953年,到威斯敏斯特教堂觀禮的賓客多達8000人,而這次的觀禮人數預計是2300人,僅為上一次加冕儀式的約四分之一;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儀式長達3個小時,而本次精簡后的加冕儀式預計只持續其三分之一的時間,即1個小時左右。除此之外,國王游行和加冕游行的規模也大大縮小。由于天氣預報顯示當天可能出現惡劣天氣,一些王室皇家超級粉絲已經在游行路線上扎營。

          實際上,這次加冕禮規模的縮減正是查爾斯本人的意愿。早在去年10月,查爾斯就下令要縮減本次加冕禮的規模,原因正是英國正在經歷的生活成本危機。白金漢宮的一位內部人士在接受《每日郵報》采訪時表示,“伯爵元帥、政府和王室都非常清楚國家目前面臨的財政狀況。”

          出席典禮的高級王室成員包括威爾士親王威廉及其子女,哈里王子與約克公爵安德魯王子也將出席,但兩人在典禮上無正式角色。

          另外,203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也將出席加冕儀式。據《衛報》5月3日報道,已確認參加查爾斯加冕典禮的國家領導人超過100位,包括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和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總統拜登不會出席加冕典禮,將由夫人吉爾·拜登代表出席。

          耗資預計將達8億元 超半數受訪者不愿買單

          盡管精簡后的查爾斯加冕禮在花銷上可能會有所減少,但必定也不會是個小數目。負責策劃加冕典禮的“金球行動組織委員會”此前估計,花費最高將達到1億英鎊(約合人民幣8.72億元)。

          而從歷屆君主的加冕禮開支來看,白金漢宮也都極盡奢華。尤其是喬治四世國王于1821年登基時,光是花在典禮服裝上的開支就高達4.5萬英鎊,相當于今天的400萬英鎊,而最終花銷高達23萬英鎊;1953 年,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登基時花費了大約157萬英鎊,相當于今天的大約5000萬英鎊。

          據《泰晤士報》,比較歷屆君主加冕禮開銷的一個衡量標準是將加冕禮與當時英國的經濟規模進行比較。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英國2022年GDP約為 2.48萬億英鎊,如果查爾斯的加冕禮花費1億英鎊,那么就占到GDP的0.004%左右。以這個衡量標準來看,查爾斯的加冕禮花費占比是歷屆最低。

          白金漢宮發言人表示,鑒于加冕禮是全國性的典禮,資金來源將包括政府的公共撥款和英國皇室的資金。這意味著,開支的一部分最終將由英國納稅人承擔。

          在數以百萬計的英國家庭正在為生活成本而苦苦掙扎的時候,耗資巨大的加冕禮引起了輿論漣漪。據YouGov4月初公布的一項調查,只有32%的英國公眾認為加冕禮應該由政府支付,超過50%的人認為不應該。

          不過,在英國政府看來,加冕禮被視為提振英國經濟的途徑。

          由于加冕禮正值周末,居民消費預計會有所增長。而且,英國政府去年還宣布,將增加一個銀行假日(5月8日)來紀念本次加冕禮。數據顯示,在即將到來的周末,英國經濟可能將迎來超80億英鎊的巨大增長,主要由零售推動。除此之外,鑒于眾多國家的政要都將出席,BBC分析認為,英國政府將利用查爾斯的加冕儀式作為向世界展示英國的外交機會。

          上外歐盟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歐洲學會副秘書長忻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英國皇室對經濟和外交并不能發揮什么作用。這個加冕典禮只是一個例行公事性質的儀式,現今民主代議制高度發達的英國社會早已進入后工業化和后現代的歷史階段,皇室不再被認為是君權神授的‘黃金家族’,也不再實際享有打江山坐江山的政治權力或物質特權,而是演化成了代表整個國家的具有文化與歷史的象征意義的抽象符號。”

          反對君主立憲呼聲漸大 英國內部矛盾凸顯

          周末的儀式或許也能提供短暫的歡樂,但現實的烏云不會因此散去。

          據CNBC,英國2022年第四季度的實際GDP比2019年第四季度低0.6%,該國是七國集團中唯一沒有從新冠疫情引發的衰退中復蘇的經濟體。數據顯示,3月份英國食品價格同比漲幅刷新45年來最高紀錄。受高通脹影響,英國公務員、醫護人員、教師、火車司機等多個工會組織接連罷工要求漲薪。

          加冕典禮加銀行假日或許能帶來一波消費,但長期恐怕也無濟于事。“加冕儀式可以提振信心,但總體影響可能會非常小,”英國國家經濟社會研究院副院長斯蒂芬·米勒德說。

          去年,英國經歷了過去近一個世紀以來唐寧街10號主人變更最頻繁的一段時間。英媒評論稱,在英國退歐、政治領導層更迭以及在位已久的女王去世在內的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下,英國在世界舞臺上的角色遠不如從前,也引發了人們對查爾斯如何應對未來的質疑。

          民意調查顯示王室的支持率逐漸下降,加上查爾斯的名聲遠不如伊麗莎白女王,一些反對君主立憲制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忻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社會上出現對君主制的強烈質疑甚至激烈反對的時候,就是這個社會內部矛盾較為尖銳,不同群體間出現一定程度的社會撕裂的時候,此時政治出現‘極化’,激進的民粹主義政治理念開始大行其道,社會內部孕育著危機和不安定的情況。”

          他分析道,“英國國內對君主制的質疑之聲越來越強烈,說明過去數十年間的全球化和新自由主義經濟實踐,導致英國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致使英國社會內部的階層與族群關系愈加復雜和多變,進而使英國內部的階級之間、族群之間、地區之間的矛盾對立情緒越來越激烈。在很多人對社會和現實普遍不滿的情況下,人們就會對君主制,對掌握較大財富或者壟斷某種資源與地位的人,越來越看不慣甚至怨恨。”

          英聯邦和君主立憲制走向何方?

          在這樣的背景下,英聯邦和君主制是否將加速走向滅亡呢?

          國際關系學院英國問題專家徐曉紅告訴每經記者,查爾斯加冕暫時不會對英國君主立憲制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影響。主要原因在于,其一,英國現在的“議會主權”是經歷了漫長的時間考驗,國家的主要權力由國王慢慢轉移給議會,君主只是一種統而不治的角色。而目前,英王也只是一個象征性、程序性的存在。

          “第二,英國是一個保守主義傳統非常濃厚的國家。保守主義的精髓就是做任何改革都會做充分的論證和準備,目前來說,沒有跡象表明君主制嚴重阻礙了英國的發展,所以,廢除君主制涉及到國家政體變革的一個重大的憲政改革,持有保守主義傾向的英國人一定會慎之又慎,“徐曉紅說道。

          “第三,不排除在未來很長的時間之后,英國也許會認真考慮廢除君主制,比如當查爾斯或其繼任者表現不好,嚴重干擾現有的政治制度時。但目前來說,英國有更為緊迫的事情要做,例如恢復經濟、提升民生。“徐曉紅解釋道,“第四,英國目前也有一些‘共和主義者’致力于推動英國向共和制的轉型,但如果增加一個民選的總統,和議會的權力分配也會是一個很傷筋動骨的事情。所以在短時間內,英國政府應該不會去認真考慮這個問題。”

          談及英聯邦的未來,徐曉紅認為,“對于英聯邦王國,很多加勒比國家只是對女王本人、而不是對英國的制度有感情,女王去世后,這種聯系也就大幅削弱了。對于英聯邦組織,作為一個由主權國家構成的國家間組織,對于一些相對較小的成員國來說是一個向國際社會表達自己利益、關切的平臺,所以還是有存在的必要性。所以在可以預見的時間之內,英聯邦組織還是會存續下去。”

          “但從法理上來講,英國的君主并不會自動成為英聯邦的首腦。查爾斯加冕之后,在他的統治下,英聯邦能否得到重塑就要看查爾斯的能力了。查爾斯能否使英聯邦重新煥發活力并適應這個現代世界,這仍然是一個亟待進一步觀察的問題,”徐曉紅說道。

          從“AI先驅”到“末日先知”,75歲“AI教父”辛頓從谷歌離職,警告人工智能威脅

          圖片來源:AP News報道截圖

          北京時間5月2日早上,深度學習泰斗、“人工智能先驅”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突然宣布離職。這是他在多倫多的實驗室為谷歌工作了10年后突然做出的決定。

          現年75歲的辛頓在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方面的開創性工作,為人工智能(AI)技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在業內被稱為“人工智能教父”。

          辛頓曾憑借其給人工智能帶來的重大突破而獲得圖靈獎,然而,現在的他對人工智能充滿擔憂。

          據美聯社,辛頓之所以從谷歌離職,是為了完全自由地說出AI所帶來的危險,他甚至還表示對自己在人工智能領域所作出的貢獻感到懊悔。“我通常會用這樣的借口安慰自己:就算我沒有從事這些工作,也會有別人去做。”他這樣說道。

          回顧過去近50年的職業生涯,辛頓表示,他“一直在嘗試制造能像人類大腦一樣進行學習的計算機模型”,但直到“最近”,他在意識到這些“大模型實際上比人類大腦強大得多。

          辛頓表示,人工智能不僅會導致大量工作崗位消失,而且會導致人們沒辦法知道到底什么才是真實的。5月2日,他在CNN節目中表示,如果人工智能變得比人類聰明得多,就會對人類進行操控;人工智能知道怎么編程,就會想辦法繞開人類對其設置的限制。

          其實,辛頓曾不止一次強調人工智能的危險性。在近期接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采訪時,辛頓指出,壞人可能會利用人工智能對社會產生有害影響,例如操縱選舉或煽動暴力。

          作為人工智能領域最受尊敬的先驅之一,辛頓對人工智能態度的轉變受到了廣泛關注。有分析認為,辛頓離開谷歌標志著科技行業的一個重要時刻,他從“AI先驅”轉變為“末日先知”,凸顯了人們對人工智能風險的日益關注以及行業透明度和監管的必要性。

          辛頓早年曾就讀于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在獲得實驗心理學學士后,他前往愛丁堡大學繼續深造。辛頓于1978年獲得人工智能博士學位,后來先后在蘇塞克斯大學、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和卡內基梅隆大學工作。

          在愛丁堡大學讀研究生期間,辛頓開始了他的神經網絡研究,這是一種通過分析數據來學習技能的數學系統。

          彼時幾乎沒人相信神經網絡,導師也勸他放棄研究這項技術,但周遭的質疑并未動搖辛頓對神經網絡的堅定信念。他在這一領域傾注了畢生心血,而神經網絡正是ChatGPT、Bard等聊天機器人背后的奠基性技術。

          2018年,由于對神經網絡研究的貢獻,辛頓與法國計算機科學家Yann LeCun、加拿大計算機科學家Yoshua Bengio共同獲得了圖靈獎,以表彰他們給人工智能帶來的重大突破,這些突破使深度神經網絡成為計算的關鍵組成部分。

          深度神經網絡對現代計算機科學的一些重大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幫助科學家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等領域長期存在的問題上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世衛組織:新冠疫情不再構成

          “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圖片來源:世衛推特截圖

          北京時間5月5日(周五)晚間,世界衛生組織(下稱WHO)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WHO于2020年1月30日宣布新冠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距今已有1191天。WHO國際衛生條例突發事件委員會于日內瓦時間5月4日(周四)召開了關于新冠疫情的第15次會議,專家組成員向WHO總干事譚德塞建議宣布新冠疫情作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結束,譚德塞接受了建議。

          WHO總干事譚德塞表示,“我滿懷希望地宣布,新冠疫情作為全球衛生緊急事件的時代已經結束,但這并不意味著新冠疫情作為全球健康威脅的結束。” 他同時警告各國/地區不要放松警惕,目前新冠病毒的新變種風險仍然存在。

          "投資界春晚”又來了

          巴菲特和芒格將回答60個問題

          當地時間5月5日至7日,一年一度的“投資界春晚”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度股東大會將在巴菲特的老家奧馬哈如期舉行。92歲的“股神”巴菲特和99歲的老搭檔查理·芒格將再次分享他們對投資和人生的思考。

          在今年的股東大會邀請函中,巴菲特已經表示,去年在幾個問題上停留時間過多,今年將吸取教訓,盡可能回答更多問題,預計總共將有60個。同往常一樣,四位回答者都不會提前知道問題。

          外界預計,今年的問題可能會包括美國銀行業動蕩、石油減產和石油股、投資日本商社等話題。雖然阿貝爾接任巴菲特、賈恩繼續負責保險業務的局勢已經明朗,但鑒于兩人年事已高,公司交接問題也將繼續成為股東關心的話題。

          美媒:美國銀行業危機持續
          近190家銀行面臨倒閉風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今日美國》5月4日報道,研究顯示,美國近190家銀行面臨倒閉的風險。

          美國第一共和銀行5月初因資金鏈斷裂被關閉,成為兩個月來被關閉的第三家美國區域性銀行。在第一共和銀行之后,總部位于舊金山的西太平洋合眾銀行也正考慮出售,其市值也出現了大幅縮水的情況。

          對美國銀行的無保險儲戶來說,如果銀行倒閉,這些儲戶將損失一部分存款,這可能會促使他們取款。一項關于美國銀行體系脆弱性的研究顯示,即使只有一半的無保險儲戶決定提取存款,那么美國也將有186家銀行面臨倒閉的風險。

          新Bing全面開放無需排隊
          好萊塢編劇首次罷工抵制AI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5月4日,微軟突然宣布將搭載了GPT-4的搜索引擎必應(Bing)預覽版對所有人開放,無需進入等待名單,并稱Bing和瀏覽器Edge將由新一代AI賦能升級,未來將成為用戶的“網絡副駕駛”(Copilot for the Web)。

          而就在科技企業加速人工智能的應用的同時,人與AI之間的矛盾也在激化。

          美國當地時間5月2日,數以千計的好萊塢編劇工會(WGA)成員走上街頭舉行罷工示威活動,抗議收入過低和AI越來越多地取代人類參與劇本寫作的現象。他們擔心AI既搶走了編劇們的飯碗,同時也貶低了“人類勞動的尊嚴和價值”。美國作家協會首席談判代表Ellen Stutzman則更直白地點出AI的不受歡迎,據其稱,一些編劇將AI稱為“剽竊機器”。

          WGA要求資方不能使用AI編寫或者改寫劇本,不能將AI生產的資料作為源頭材料引用,也不允許將編劇們的勞動成果作為語料投喂給AI模型進行訓練。

          美債違約危機長期化有多嚴重?
          白宮警告:或致股市暴跌45%

          據美聯社華盛頓5月3日報道,白宮經濟學家3日警告說,一旦發生債務違約,將對美國經濟造成“嚴重破壞”,稱“長期違約”可能導致830萬人失業,股市暴跌45%。

          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警告說,如果國會和白宮無法達成協議,聯邦政府將缺少繼續借貸所需的會計工具,且可能6月1日就開始違約。

          第一種也是最危險的情景是“長期違約”。第二種是“短期違約”,即國會迅速采取行動允許國家在違約后再度借貸。第三種是“邊緣政策”,即議員們在最后關頭達成協議,避免違約。專家們說,這三種情景都會對經濟造成損害。美國總統拜登5月9日將同國會領導人舉行會談,努力找到解決不斷迫近的危機的方法。

          記者:文巧 鄭雨航 蔡鼎 譚玉涵

          編輯:蘭素英 高涵 譚玉涵

          視覺:劉青彥

          排版:譚玉涵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31N142222410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5月6日,英國國王查爾斯的加冕儀式將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據有關機構估計,花費最高將達到1億英鎊。雖然該花費與英國GDP的比例已經是歷屆最低,但仍然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激起了輿論漣漪。 民意調查顯示王室的支持率逐漸下降,反對君主立憲制的呼聲越來越高,英聯邦和君主立憲制將走向何方?《每日經濟新聞》連線上外歐盟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歐洲學會副秘書長忻華以及國際關系學院英國問題專家徐曉紅進行解答。 正當各大科技公司大規模部署生成式AI的同時,人與AI之間的矛盾也正在激化,大眾對AI的態度也各有不同。本周,深度學習泰斗、“人工智能先驅”弗里·辛頓突然宣布從谷歌離職,究竟發生了什么?“一周人物”帶你走近弗里·辛頓。 在經歷1191天后,世衛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此外,“投資界的春晚”即將到來,巴菲特和芒格將回答60個問題。更多內容,盡在《一周國際財經》。 耗資預計超8億元查爾斯三世加冕禮惹不滿 生活成本危機下君主制還能走多遠?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的加冕禮將于當地時間2023年5月6日上午11點在倫敦舉行。這將是英國近70年來的首次王室加冕儀式。上一次還是1953年6月查爾斯的母親、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禮。 據悉,此次加冕典禮花費最高或將達到1億英鎊,開支將由英國政府承擔。 在數以百萬計的英國家庭正在為生活成本而苦苦掙扎的時候,耗資如此巨額的加冕禮已經引發廣泛爭議。而對于英國政府來說,加冕典禮則是一次展示英國的外交機會和提振經濟的途徑。 當前,英國脫歐、政治領導層更迭以及女王去世等一系列因素已經影響英國在世界舞臺上的角色。隨著民意調查顯示王室的支持率逐漸下降,反對君主立憲制的呼聲越來越高,英聯邦和君主立憲制將走向何方? 英國迎70年來首次加冕禮 英國國王查爾斯的加冕儀式將于5月6日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從威廉一世以來,英國歷代國王的加冕典禮都在這里舉行,這個儀式已經沿襲近千年。查爾斯將是第40位在此加冕的英國國王。為保障加冕儀式安全進行,倫敦警方部署超2.9萬名人員以加強安保。 盡管白金漢宮方面表示,本次加冕典禮將是英國這一代人以來最壯觀的盛典。不過,相比于70年前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禮,還是有所遜色。 1953年,到威斯敏斯特教堂觀禮的賓客多達8000人,而這次的觀禮人數預計是2300人,僅為上一次加冕儀式的約四分之一;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儀式長達3個小時,而本次精簡后的加冕儀式預計只持續其三分之一的時間,即1個小時左右。除此之外,國王游行和加冕游行的規模也大大縮小。由于天氣預報顯示當天可能出現惡劣天氣,一些王室皇家超級粉絲已經在游行路線上扎營。 實際上,這次加冕禮規模的縮減正是查爾斯本人的意愿。早在去年10月,查爾斯就下令要縮減本次加冕禮的規模,原因正是英國正在經歷的生活成本危機。白金漢宮的一位內部人士在接受《每日郵報》采訪時表示,“伯爵元帥、政府和王室都非常清楚國家目前面臨的財政狀況?!? 出席典禮的高級王室成員包括威爾士親王威廉及其子女,哈里王子與約克公爵安德魯王子也將出席,但兩人在典禮上無正式角色。 另外,203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也將出席加冕儀式。據《衛報》5月3日報道,已確認參加查爾斯加冕典禮的國家領導人超過100位,包括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和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總統拜登不會出席加冕典禮,將由夫人吉爾·拜登代表出席。 耗資預計將達8億元超半數受訪者不愿買單 盡管精簡后的查爾斯加冕禮在花銷上可能會有所減少,但必定也不會是個小數目。負責策劃加冕典禮的“金球行動組織委員會”此前估計,花費最高將達到1億英鎊(約合人民幣8.72億元)。 而從歷屆君主的加冕禮開支來看,白金漢宮也都極盡奢華。尤其是喬治四世國王于1821年登基時,光是花在典禮服裝上的開支就高達4.5萬英鎊,相當于今天的400萬英鎊,而最終花銷高達23萬英鎊;1953年,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登基時花費了大約157萬英鎊,相當于今天的大約5000萬英鎊。 據《泰晤士報》,比較歷屆君主加冕禮開銷的一個衡量標準是將加冕禮與當時英國的經濟規模進行比較。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英國2022年GDP約為2.48萬億英鎊,如果查爾斯的加冕禮花費1億英鎊,那么就占到GDP的0.004%左右。以這個衡量標準來看,查爾斯的加冕禮花費占比是歷屆最低。 白金漢宮發言人表示,鑒于加冕禮是全國性的典禮,資金來源將包括政府的公共撥款和英國皇室的資金。這意味著,開支的一部分最終將由英國納稅人承擔。 在數以百萬計的英國家庭正在為生活成本而苦苦掙扎的時候,耗資巨大的加冕禮引起了輿論漣漪。據YouGov4月初公布的一項調查,只有32%的英國公眾認為加冕禮應該由政府支付,超過50%的人認為不應該。 不過,在英國政府看來,加冕禮被視為提振英國經濟的途徑。 由于加冕禮正值周末,居民消費預計會有所增長。而且,英國政府去年還宣布,將增加一個銀行假日(5月8日)來紀念本次加冕禮。數據顯示,在即將到來的周末,英國經濟可能將迎來超80億英鎊的巨大增長,主要由零售推動。除此之外,鑒于眾多國家的政要都將出席,BBC分析認為,英國政府將利用查爾斯的加冕儀式作為向世界展示英國的外交機會。 上外歐盟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歐洲學會副秘書長忻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英國皇室對經濟和外交并不能發揮什么作用。這個加冕典禮只是一個例行公事性質的儀式,現今民主代議制高度發達的英國社會早已進入后工業化和后現代的歷史階段,皇室不再被認為是君權神授的‘黃金家族’,也不再實際享有打江山坐江山的政治權力或物質特權,而是演化成了代表整個國家的具有文化與歷史的象征意義的抽象符號。” 反對君主立憲呼聲漸大英國內部矛盾凸顯 周末的儀式或許也能提供短暫的歡樂,但現實的烏云不會因此散去。 據CNBC,英國2022年第四季度的實際GDP比2019年第四季度低0.6%,該國是七國集團中唯一沒有從新冠疫情引發的衰退中復蘇的經濟體。數據顯示,3月份英國食品價格同比漲幅刷新45年來最高紀錄。受高通脹影響,英國公務員、醫護人員、教師、火車司機等多個工會組織接連罷工要求漲薪。 加冕典禮加銀行假日或許能帶來一波消費,但長期恐怕也無濟于事。“加冕儀式可以提振信心,但總體影響可能會非常小,”英國國家經濟社會研究院副院長斯蒂芬·米勒德說。 去年,英國經歷了過去近一個世紀以來唐寧街10號主人變更最頻繁的一段時間。英媒評論稱,在英國退歐、政治領導層更迭以及在位已久的女王去世在內的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下,英國在世界舞臺上的角色遠不如從前,也引發了人們對查爾斯如何應對未來的質疑。 民意調查顯示王室的支持率逐漸下降,加上查爾斯的名聲遠不如伊麗莎白女王,一些反對君主立憲制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忻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社會上出現對君主制的強烈質疑甚至激烈反對的時候,就是這個社會內部矛盾較為尖銳,不同群體間出現一定程度的社會撕裂的時候,此時政治出現‘極化’,激進的民粹主義政治理念開始大行其道,社會內部孕育著危機和不安定的情況?!? 他分析道,“英國國內對君主制的質疑之聲越來越強烈,說明過去數十年間的全球化和新自由主義經濟實踐,導致英國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致使英國社會內部的階層與族群關系愈加復雜和多變,進而使英國內部的階級之間、族群之間、地區之間的矛盾對立情緒越來越激烈。在很多人對社會和現實普遍不滿的情況下,人們就會對君主制,對掌握較大財富或者壟斷某種資源與地位的人,越來越看不慣甚至怨恨?!? 英聯邦和君主立憲制走向何方? 在這樣的背景下,英聯邦和君主制是否將加速走向滅亡呢? 國際關系學院英國問題專家徐曉紅告訴每經記者,查爾斯加冕暫時不會對英國君主立憲制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影響。主要原因在于,其一,英國現在的“議會主權”是經歷了漫長的時間考驗,國家的主要權力由國王慢慢轉移給議會,君主只是一種統而不治的角色。而目前,英王也只是一個象征性、程序性的存在。 “第二,英國是一個保守主義傳統非常濃厚的國家。保守主義的精髓就是做任何改革都會做充分的論證和準備,目前來說,沒有跡象表明君主制嚴重阻礙了英國的發展,所以,廢除君主制涉及到國家政體變革的一個重大的憲政改革,持有保守主義傾向的英國人一定會慎之又慎,“徐曉紅說道。 “第三,不排除在未來很長的時間之后,英國也許會認真考慮廢除君主制,比如當查爾斯或其繼任者表現不好,嚴重干擾現有的政治制度時。但目前來說,英國有更為緊迫的事情要做,例如恢復經濟、提升民生?!靶鞎约t解釋道,“第四,英國目前也有一些‘共和主義者’致力于推動英國向共和制的轉型,但如果增加一個民選的總統,和議會的權力分配也會是一個很傷筋動骨的事情。所以在短時間內,英國政府應該不會去認真考慮這個問題。” 談及英聯邦的未來,徐曉紅認為,“對于英聯邦王國,很多加勒比國家只是對女王本人、而不是對英國的制度有感情,女王去世后,這種聯系也就大幅削弱了。對于英聯邦組織,作為一個由主權國家構成的國家間組織,對于一些相對較小的成員國來說是一個向國際社會表達自己利益、關切的平臺,所以還是有存在的必要性。所以在可以預見的時間之內,英聯邦組織還是會存續下去。” “但從法理上來講,英國的君主并不會自動成為英聯邦的首腦。查爾斯加冕之后,在他的統治下,英聯邦能否得到重塑就要看查爾斯的能力了。查爾斯能否使英聯邦重新煥發活力并適應這個現代世界,這仍然是一個亟待進一步觀察的問題,”徐曉紅說道。 從“AI先驅”到“末日先知”,75歲“AI教父”辛頓從谷歌離職,警告人工智能威脅 圖片來源:APNews報道截圖 北京時間5月2日早上,深度學習泰斗、“人工智能先驅”弗里·辛頓(GeoffreyHinton)突然宣布離職。這是他在多倫多的實驗室為谷歌工作了10年后突然做出的決定。 現年75歲的辛頓在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方面的開創性工作,為人工智能(AI)技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在業內被稱為“人工智能教父”。 辛頓曾憑借其給人工智能帶來的重大突破而獲得圖靈獎,然而,現在的他對人工智能充滿擔憂。 據美聯社,辛頓之所以從谷歌離職,是為了完全自由地說出AI所帶來的危險,他甚至還表示對自己在人工智能領域所作出的貢獻感到懊悔?!拔彝ǔ眠@樣的借口安慰自己:就算我沒有從事這些工作,也會有別人去做?!彼@樣說道。 回顧過去近50年的職業生涯,辛頓表示,他“一直在嘗試制造能像人類大腦一樣進行學習的計算機模型”,但直到“最近”,他在意識到這些“大模型實際上比人類大腦強大得多?!? 辛頓表示,人工智能不僅會導致大量工作崗位消失,而且會導致人們沒辦法知道到底什么才是真實的。5月2日,他在CNN節目中表示,如果人工智能變得比人類聰明得多,就會對人類進行操控;人工智能知道怎么編程,就會想辦法繞開人類對其設置的限制。 其實,辛頓曾不止一次強調人工智能的危險性。在近期接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采訪時,辛頓指出,壞人可能會利用人工智能對社會產生有害影響,例如操縱選舉或煽動暴力。 作為人工智能領域最受尊敬的先驅之一,辛頓對人工智能態度的轉變受到了廣泛關注。有分析認為,辛頓離開谷歌標志著科技行業的一個重要時刻,他從“AI先驅”轉變為“末日先知”,凸顯了人們對人工智能風險的日益關注以及行業透明度和監管的必要性。 辛頓早年曾就讀于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在獲得實驗心理學學士后,他前往愛丁堡大學繼續深造。辛頓于1978年獲得人工智能博士學位,后來先后在蘇塞克斯大學、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和卡內基梅隆大學工作。 在愛丁堡大學讀研究生期間,辛頓開始了他的神經網絡研究,這是一種通過分析數據來學習技能的數學系統。 彼時幾乎沒人相信神經網絡,導師也勸他放棄研究這項技術,但周遭的質疑并未動搖辛頓對神經網絡的堅定信念。他在這一領域傾注了畢生心血,而神經網絡正是ChatGPT、Bard等聊天機器人背后的奠基性技術。 2018年,由于對神經網絡研究的貢獻,辛頓與法國計算機科學家YannLeCun、加拿大計算機科學家YoshuaBengio共同獲得了圖靈獎,以表彰他們給人工智能帶來的重大突破,這些突破使深度神經網絡成為計算的關鍵組成部分。 深度神經網絡對現代計算機科學的一些重大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幫助科學家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等領域長期存在的問題上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世衛組織:新冠疫情不再構成 “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圖片來源:世衛推特截圖 北京時間5月5日(周五)晚間,世界衛生組織(下稱WHO)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WHO于2020年1月30日宣布新冠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距今已有1191天。WHO國際衛生條例突發事件委員會于日內瓦時間5月4日(周四)召開了關于新冠疫情的第15次會議,專家組成員向WHO總干事譚德塞建議宣布新冠疫情作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結束,譚德塞接受了建議。 WHO總干事譚德塞表示,“我滿懷希望地宣布,新冠疫情作為全球衛生緊急事件的時代已經結束,但這并不意味著新冠疫情作為全球健康威脅的結束?!彼瑫r警告各國/地區不要放松警惕,目前新冠病毒的新變種風險仍然存在。 "投資界春晚”又來了 巴菲特和芒格將回答60個問題 當地時間5月5日至7日,一年一度的“投資界春晚”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度股東大會將在巴菲特的老家奧馬哈如期舉行。92歲的“股神”巴菲特和99歲的老搭檔查理·芒格將再次分享他們對投資和人生的思考。 在今年的股東大會邀請函中,巴菲特已經表示,去年在幾個問題上停留時間過多,今年將吸取教訓,盡可能回答更多問題,預計總共將有60個。同往常一樣,四位回答者都不會提前知道問題。 外界預計,今年的問題可能會包括美國銀行業動蕩、石油減產和石油股、投資日本商社等話題。雖然阿貝爾接任巴菲特、賈恩繼續負責保險業務的局勢已經明朗,但鑒于兩人年事已高,公司交接問題也將繼續成為股東關心的話題。 美媒:美國銀行業危機持續 近190家銀行面臨倒閉風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今日美國》5月4日報道,研究顯示,美國近190家銀行面臨倒閉的風險。 美國第一共和銀行5月初因資金鏈斷裂被關閉,成為兩個月來被關閉的第三家美國區域性銀行。在第一共和銀行之后,總部位于舊金山的西太平洋合眾銀行也正考慮出售,其市值也出現了大幅縮水的情況。 對美國銀行的無保險儲戶來說,如果銀行倒閉,這些儲戶將損失一部分存款,這可能會促使他們取款。一項關于美國銀行體系脆弱性的研究顯示,即使只有一半的無保險儲戶決定提取存款,那么美國也將有186家銀行面臨倒閉的風險。 新Bing全面開放無需排隊 好萊塢編劇首次罷工抵制AI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5月4日,微軟突然宣布將搭載了GPT-4的搜索引擎必應(Bing)預覽版對所有人開放,無需進入等待名單,并稱Bing和瀏覽器Edge將由新一代AI賦能升級,未來將成為用戶的“網絡副駕駛”(CopilotfortheWeb)。 而就在科技企業加速人工智能的應用的同時,人與AI之間的矛盾也在激化。 美國當地時間5月2日,數以千計的好萊塢編劇工會(WGA)成員走上街頭舉行罷工示威活動,抗議收入過低和AI越來越多地取代人類參與劇本寫作的現象。他們擔心AI既搶走了編劇們的飯碗,同時也貶低了“人類勞動的尊嚴和價值”。美國作家協會首席談判代表EllenStutzman則更直白地點出AI的不受歡迎,據其稱,一些編劇將AI稱為“剽竊機器”。 WGA要求資方不能使用AI編寫或者改寫劇本,不能將AI生產的資料作為源頭材料引用,也不允許將編劇們的勞動成果作為語料投喂給AI模型進行訓練。 美債違約危機長期化有多嚴重? 白宮警告:或致股市暴跌45% 據美聯社華盛頓5月3日報道,白宮經濟學家3日警告說,一旦發生債務違約,將對美國經濟造成“嚴重破壞”,稱“長期違約”可能導致830萬人失業,股市暴跌45%。 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警告說,如果國會和白宮無法達成協議,聯邦政府將缺少繼續借貸所需的會計工具,且可能6月1日就開始違約。 第一種也是最危險的情景是“長期違約”。第二種是“短期違約”,即國會迅速采取行動允許國家在違約后再度借貸。第三種是“邊緣政策”,即議員們在最后關頭達成協議,避免違約。專家們說,這三種情景都會對經濟造成損害。美國總統拜登5月9日將同國會領導人舉行會談,努力找到解決不斷迫近的危機的方法。 記者:文巧鄭雨航蔡鼎譚玉涵 編輯:蘭素英高涵譚玉涵 視覺:劉青彥 排版:譚玉涵
          人工智能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3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伊人成综合人影视 | 最新系列国产专区亚洲 | 亚洲日韩国产第一区 | 一区二区性爱视频大全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色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