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炒股10多年從100萬到2個億? 網紅大V“交易猿”首只奔私產品成“鬧劇” ,究竟是誰之過?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08 16:49:40

          每經記者 李娜  王海慜    每經編輯 彭水萍

          又一位大V發行的私募產品出狀況了。

          近兩年來,“交易猿”(論壇ID、本名為全龍)一度是活躍于游戲論壇NGA社區的風云人物。從他自己發布的相關信息和交易記錄來看,曾通過自己炒股在10多年內創造了資產從100萬膨脹至2個億的“神話”。

          2021年8月底,“交易猿”受邀加入百億私募友山基金,在2021年9月底友山基金成立了一只以他網紅ID命名的私募產品,吸引了不少來自NGA社區的投資者購買。 

          然而,沒曾想“交易猿”和友山基金的這次牽手竟然最終會演繹成一出鬧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85221075

          如今雖然相關產品已進入清盤程序,但對投資者而言,這段投資經歷可謂是坐了一趟“過山車”,而此事件所引發的諸多爭議和質疑也折射出網紅型私募產品當前所遇到的困境。

          一、“交易猿”奔私初嘗敗績

          如果不是在一年多之前選擇奔私,時至今日,ID為“交易猿”的牛散全龍在知名游戲論壇NGA社區的江湖地位或許還依然十分穩固。

          在這個游戲社區,記者意外發現有不少股民每天都會集中討論有關股市的話題。而“交易猿”一度是活躍于NGA社區的風云人物。

                                圖片來源:NGA社區截圖

          之所以“交易猿”在社區會成為大V,不僅僅在于他是一位樂于分享的“炒股達人”,在廣大網民的見證下,“交易猿”的資產在2021年3月到8月半年左右的時間里從3000萬令人咋舌地快速膨脹至2億。

          現在通過一定技術手段制作一張假的賬戶截圖并不難,但有人驗證,“交易猿”在論壇里曬出的實盤戰績,能與隨后公布的龍虎榜信息前后對應,“賬戶截圖可以偽造,但龍虎榜不能”。這也讓論壇的一些網友對“交易猿”牛散的實力深信不疑。


                              圖片來源:NGA社區截圖

          2021年3月下旬,當“交易猿”的資產達到3000萬元時,他曾發帖指出,這3000萬都是自己在股市賺的,自己的本金是100萬。

          而這100萬來自于2008年對于父親賬戶的接管。“交易猿”在2021年6月的一則帖子中描述了他曾經歷過的一段暗淡時光:

          “說個我的故事,我當年從來沒有想過進入股市,我留學背景碩士學歷光靠打工其實也能活的很好,我現在還有工作,也沒想過辭職。08年我回家發現我父親整個狀態不對,后來慢慢才發現是炒股巨虧,家里全部資產300萬被虧到100萬左右。我給他強制止損,讓他慢慢恢復正常生活,并接管了他的賬戶。后來的幾年,這100萬被我操盤虧到只有10多萬,知道那段時間有多么難熬么,生不如死,根本看不到希望,但我還好有工作有家庭,慢慢的走出來,但以后還會不會虧回去我也不知道。”

          如果“交易猿”在論壇里所發布的一切投資經歷都是真實的話,那么在近10年的時間里,通過炒股,他的資產竟然實現了從100萬膨脹至2個億的“神話”;以最低10多萬計算的話,更是驚人的增長了近2000倍。這樣的投資成績不得不令人為之“驚嘆”!

          對“交易猿”的投資風格,有網友曾總結為3點:大多數時候都是滿倉一只股,甚至滿倉滿融;持股最長也只有幾天時間,在持有期間會反復做T;只做市場上最新、最熱門的龍頭股。

                                   圖片來源:NGA社區截圖

          和其他一些大V一樣,“交易猿”在向網友們展示了自己的投資能力之后,也打起了轉型私募的主意。就在“身家”上2億后不久,2021年8月27日,“交易猿”在論壇發帖和網友們道別,“下周一正式入職新公司,產品各方面也都定下來了,大概率9月中旬開始認購,月底開始運作。所以從下周開始我在NGA的實盤就結束了……”


                                      圖片來源:私募排排網截圖

          而他加入的新公司正是百億私募友山基金,在2021年9月底友山基金成立了一只以他網紅ID命名的私募產品“友山友賢551交易猿股票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交易猿”在今年3月15日發布的一則視頻中表示,自己加入友山基金是緣于熟人介紹,“和老板談了一次,當時談的感覺挺好,也沒有想太多,就決定加入友山,也下定決心要好好干,把這個產品做好。”

          據曾在NGA論壇上發布的“551交易猿產品給投資者的一封信”顯示,551產品沒有對外公開銷售,其主要客戶群體來自于NGA游戲論壇,在成立之初,產品經理計劃募資1000萬,最終募集金額超過1.2億,客戶數量接近百人。

          這封信中介紹,2021年是551產品成立的第一個年份,正式運作2個月的時間,為客戶取得了9.3%的收益率。不過,信中指出,期間由于產品經理還在適應私募的規則和交易所對私募產品監管的尺度,以及個人投資者轉化為機構投資者帶來的種種變化,產品還處在磨合的階段,但一切都在向好發展。展望2022年,信中對551產品的投資方法(尋找市場熱點,然后伺機出手)顯得信心十足。

          然而好景不長,近期市場傳出了“交易猿”產品出狀況的消息。今年3月13日,在度過了一段時間的風平浪靜之后,551產品的凈值突然大跌超8%。有一些分析認為,這是因為產品遭到了大額贖回擠兌,究其原因這是“交易猿”離職、551產品真實投資情況曝光后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關于離職,“交易猿”在上述視頻中表示,其實在去年底他就曾和友山基金領導層談過離職的打算,今年1月份還提過一次正式的離職(非書面),讓公司做好準備。在今年3月初正式通過OA提交辭呈,公司用了兩天就把離職流程走完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交易猿”離職事情發生之后,隨之而來的是坊間的各種猜測、議論。

          有網友認為,不得不承認,這次551產品的失敗,對“交易猿”來說,是非戰之罪,會交易不代表會管理產品,事件本身對友山基金而言也有很大傷害。

          二、“交易猿”對產品交易“不可控”?

          551產品出現的狀況自然讓其中的投資者感到意難平。

          從一些投資者整理的針對551產品的投訴材料來看,2023年3月15日,友山基金曾發布公告,提到友山基金曾收到交易所關注及監管對原基金經理審核將會觸發風險控制措施的相關內容。公告稱,2022年3月公司采取風控措施,自當月起即大量投資債券。

          對此,有不少網友擔憂,由于債券的流動性相對較差,在面對贖回潮來臨之際,友山基金可能缺乏改善流動性的方法。

          與此同時,記者也從有關渠道獲悉,該產品的運作發生了明顯的風格漂移。從起初的激進的權益型產品進而轉變為交易型做債,與此同時,基金經理跳槽觸發了大規模贖回,而產品本身很多委托人是沖著基金經理本人而去的。

          而更大的問題是,551這款以“交易猿”命名的股票型網紅產品為什么會“悄無聲息”的去重倉低流動性的債券,這也致使近期551產品遭到了不少網友的質疑。

          值得注意的是,“交易猿”近期在上述視頻中公開表示,551產品購買債券是在他不可控的情況下進行的,“債券方面我是一點都不懂,包括(友山)公告里的4個債券,這些怎么交易的,我都不懂,因為跟股票交易不一樣,債券交易的流程比股票要復雜,所以我從來沒有自己操作過。到今天我也不知道這個東西怎么交易。具體的交易對手、交易定價我也是一概沒有參與。”

          “交易猿”透露,自己曾因為異常交易受到監管關注,公司因此把他賬戶里的現金換成了低流動性的債券。隨著這一短期變化變成了長期行為,在多次嘗試解決問題后仍然無力改變,無奈之下他選擇了離職。

          在這段視頻最后,“交易猿”坦言自己支持551產品的各位投資者維權,并表示“你們把我一起投訴了,我也不會有任何怨言”。

          從上述信息來看,“交易猿”此次產品出事的根源在前期或許就已經埋下了,但卻似乎被有意無意的“掩蓋”多時,盡管期間也不是沒有一些質疑的聲音。

          圖片來源:NGA社區截圖 

          記者注意到,在今年1月中旬A股市場明顯回暖之際,有投資者對551產品儼然債基一般,踏空行情的表現產生了懷疑。

          紅線為551產品歷史收益走勢圖(圖片來源:私募排排網截圖)

          據私募排排網統計,從551產品的收益表現來看,2022年3月中旬至2023年3月上旬近一整年時間內表現得十分平穩,既能躲過大跌,也會錯過反彈,波動明顯小于同期滬深300指數;而在該產品2021年9月成立初期的頭幾個月里,其收益波動卻較為明顯,最低收益-12%,最高收益則近20%。

          圖片來源:NGA社區截圖 

          記者注意到,有多位網友反映,去年“交易猿”曾通過網絡放出消息稱,自己當時很謹慎地用小倉位試水,待模型完善之后準備大干一場。

          然而投資者卻始終沒有等到所謂的“大干一場”,因此也有一些人懷疑“交易猿”和友山之間可能存在某種“默契”,向投資者隱瞞了產品已經大舉買入債券的事實。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下旬,“交易猿”在發布的另一則視頻中對私募基金從去年3月底開始波動就很小的現象進行了解釋。

          他將之所以會出現此現象的原因歸結為三方面:“第一,這次上海疫情,從感官上可以明顯的感受到疫情對整體經濟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所以主觀上判斷今年指數上應該不會太好看,所以在策略上也比較謹慎。

          第二,其實也是目前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我認為產品的回撤控制做得不好,所以這導致高位進來的那些投資者目前還都是一個虧損的狀態。所以這幾個月我也在系統性的改造,針對私募產品的策略,建立一種新的模型,是想在保證攻擊力的同時,把整體回撤控制在5個百分點以內,所以像以前那種滿倉滿融的手法要變一變了,畢竟客戶持倉的感受還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測試下來新做的模型效果還不錯,等這套模型能完整的測試完這輪熊市的周期,我相信這套新的模型會非常的有價值。

          第三,我之前在去年底給投資者的信里面也說了,還在摸監管的尺度,現在經過這半年多的測試,基本上已經磨合的差不多了,哪些票可以干,哪些票不能干,畢竟我現在所在的企業是一家百億級規模的私募公司,風控合規上肯定要重視,不能再像我以前那樣單打獨斗的時候。 

          所以請各位投資者放心,一切都在向好的情況發展,短期內整體的策略應該也不會變,目前也沒有辦法判斷熊市到底有沒有結束,再加上我還在測試新的模型,所以凈值上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變動。”

          近期,就551產品的運作情況,記者曾試圖采訪友山基金和全龍方面。友山基金婉拒了記者的采訪請求。全龍方面則表示,站在551產品投資者的角度,近段時間暫不便接受采訪。

          對投資者而言,這段投資551產品的經歷可謂經歷了一次“過山車”。

          三、業內看法:風格激進的“交易猿”

          如果說,由于網紅“交易猿”在私募產品的異常交易被監管機構警告,而相關私募基金公司不得不采取買債券的操作,那么由此也產生了兩個問題:友山基金權益團隊的投研實力并不突出,為何要發這種激進風格的產品?當產品運作風險暴露時,公司是否曾作出預判和補救措施?

          而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過程中,對于551產品,多家私募基金公司人士都傳遞出了風格激進的看法。

          “產品風格是相當的激進,主要是在單票持倉的方面。很多私募產品杠桿設計的比例為150%~180%,這都是很正常的。單個股票持倉超過180%很有可能就是常說的小型私募基金在操作上有賭票的嫌疑。”某私募基金公司資深人士向記者表示。

          某大型私募基金公司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產品投資范圍較大,還能加杠桿,單票和行業集中度也限制不多。可能會非常激進哦。”

          滬上某私募基金公司人士則是指出,“從投資策略來看,是以交易為主導,不是之前所謂的價值投資,投資思路上,可能是重倉押注市場熱點股票,多少都有點追漲殺跌的味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白酒、新能源結構化的行情愈演愈烈之后,市場對新的賽道并沒有一致看法,市場熱點難以持久,變臉的情況也時有發生,而這也加劇了該產品的運行難度。

          也許是因為產品運行并不如過往的預期,551產品規模隨之縮水。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友山友賢551交易猿產品的存續規模在去年四季度已低于500萬人民幣。較其在2021年9月成立時1.2億元左右的規模,已是大幅萎縮。

          有趣的是,這位網紅選擇加盟的友山私募基金公司,其核心策略并不是權益,而是債券。 

          圖片來源:私募排排網

          公開資料顯示,友山基金成立于2013年,2014年3月成為國內第一批50家備案的私募管理人之一。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存續產品50支,管理規模164.12億元。經過多年的發展,友山基金的投資范圍也進入到多策略體系:公司圍繞宏觀經濟及區域經濟發展構建研究框架,形成了債券、股票、商品等大類資產配置的多策略投研體系,同時,投資中心按照細分策略線搭建了信用債、利率債、股票、量化和衍生品五個投資小組,由投資決策委員會統一管理。

          而在不少私募基金人士眼中,友山私募基金公司的核心策略就是債券策略,具體主打的就是城投債投資。與此同時,據私募排排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4月21日,目前友山基金運行中的47個產品中有31只產品是債券策略,有4只產品是期貨及衍生品策略,合計占比74.5%。

          對于友山基金會選擇網紅合作并發行權益產品的原因,前述私募資深人士表示:“選擇網紅合作,通常有兩方面考慮,要么是沖規模,要么是賺取一定的費用。當然,也不排除幫忙的其他可能性。”

          在該私募基金人士看來,551產品并沒有選擇代銷,而是直銷,且規模首發只有1.2億左右。而友山已是連續6年位于百億私募名單之上,靠網紅來沖規模的可能性不大。當然,為網紅量身定制的私募產品究竟能夠帶來多大的收入也要打個問號,從實際運行來看,551產品運行不到兩年就走向終結了,能否為公司帶來高收入顯然是存疑的。

          最近,記者從多渠道多位知情人士獲悉,551產品目前已經清盤,但目前相關清盤工作還沒有結束,還在走相關流程。

          這個原本被定義為十年期的私募產品為何未滿3年,最終走向終結?

          據了解,私募基金產品基金合同中會約定清盤條件,各產品不同。一般是規模(如1000萬以下清盤)、客戶數(如客戶少于5人可清盤)、期限(如運作滿5年清盤)這幾個條件。也有一些可能是市場和政策變化,導致基金沒有投資標的了。正常情況,很多產品條款比較老,基金公司寧愿結束重新開新產品。

          “考慮到去年四季度末,該產品的規模已不到500萬元,運營成本比管理費還高,清了正常。還有就是產品,最先開始靠的就是產品投資經理的個人號召力,當產品核心人物出走,產品投資策略發生變動,產品最終設計的初衷已無法滿足,最終走向清盤也是必然。”前述滬上私募基金人士表示。

          無論結果如何,此事件所暴露出的551產品存在的相關爭議不容一筆勾銷。

          四、網紅產品的風格持續性成疑

          2022年,A股市場發生了較大波動,公募基金市場遇冷,但私募市場依然保持穩定增長。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22年末,協會登記的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達到23667家,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全市場私募基金規模跨過20萬億,同比增長1.37%,其中百億私募持續擴容。

          事實上,上述“交易猿”奔私的案例也是近年來一種行業風向的縮影。一些活躍于各大股票投資論壇、社區的網紅、大 V、牛散,紛紛利用自己的流量優勢轉型做私募基金經理,還發行了一些帶有個人標簽的私募產品。有的大V、牛散甚至開起了私募公司。

          例如,百億網紅私募希瓦私募的創始人梁宏,就曾是一名雪球大V。不過相比少數成功的轉型案例,大V私募翻車的消息卻不時見諸媒體。由此可見,對于不少大V來說,從混跡于網絡的職業股民轉換為合格基金管理人的道路并不如想象中的這么容易。

          對于是否選擇代銷具有網紅性質的大V發行的私募產品,近期記者采訪了多家券商。東吳證券私募相關負責人近日向記者表示,“我司在選擇代銷私募產品時會經過嚴謹的審核制度來把關合作的私募機構,假如網紅性質的大V發行的私募產品不符合我司的標準是不會進入到銷售的流程的。網紅大V性質的私募可能短期內能為銷量提供一定的引流作用,但是從業績的可持續性、長期穩定性上來看不一定有保障。”

          “如果會選擇,相關標準包括,私募基金管理人公司的治理情況,基金經理所管理產品可追溯的歷史業績,投研團隊人員的穩定度,在基金業協會登記和產品備案的情況等等。”該相關負責人指出。

          東海證券方面則向記者指出,是否代銷具有網紅性質私募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取決于管理人的投資理念是否滿足公司的嚴、長、寬、深篩選要求。在代銷的過程中,東海證券更加關注管理人的觀點與執行情況是否一致,能否做到知行合一;管理人在公開場合的表述是否有歧義或者合規存疑;管理人頻繁參與各種活動是否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參與投資研究,是否有投研平臺或人員給予助力等。

          而某券商財富管理資深人士則告訴記者,“證券行業里面,很多公司是不同的,基于不同的考慮,它的模式可能是營業部申請或者是單點去銷售,可能會牽涉到一些特別小的,包括所謂的個人做得比較好然后做私募(的情況),這個(模式)實際上已經過時了,這個模式在早期2014、2015年是不少的,但大部分都已經結束了,被市場淘汰了。實際上大部分券商肯定不會再走這條路的,這個已經被證明大概率是要出事情的。”

          另外,未來上述激進的投資風格在私募行業將受到制度上的限制。為加強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自律管理,進一步規范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業務,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行業規范發展,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起草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以下簡稱《運作指引》)。2023年4月28日,中基協就《運作指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運作指引》第十二條指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應當采用資產組合的方式進行投資。單只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投資于同一資產的資金,不得超過該基金凈資產的25%。

          對于私募基金的投資者而言,完成備案的私募基金產品在合同上可能本身并沒有問題,但是從近些年爆發代持私募基金公司潛藏的股份代持協議等諸多事件來看,投資私募基金產品可能會遇到更多的道德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8522107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私募基金 深度報道 證券投資 深度報道 證券投資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在线免费激情国产 |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 精品五月婷婷在线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制服二区 | 日本色婷婷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福利在线一区少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