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10 19:11:57
◎對于提高國內醫院管理水平這一重大命題,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宗久的建議是,必須要解決醫院發展和運營管理的矛盾。目前,醫院收支規模不斷擴大,人、財、物、技術等資源配置活動愈加復雜,經濟運行壓力逐漸加大。部分公立醫院存在收不抵支的情況,應當逐步扭轉“重資源獲取輕資源配置、重臨床業務輕運營管理”的傾向。
◎張宗久結合目前的政策引導提議稱,應建立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改革以科室為單位“收減支”分配辦法,合理確定、動態調整醫務人員薪酬水平,使其與醫務人員的付出相匹配。此外,張宗久也強調要提高醫務人員薪酬中固定部分占比,穩定醫務人員收入預期,避免績效部分比例過大帶來的逐利傾向。
每經記者 許立波 每經編輯 張海妮
近年來,隨著社會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醫療健康消費需求得到進一步釋放和升級。普華永道的報告指出,中國醫療大健康市場規模已達到13萬億元,且在過去8年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中國醫療健康服務并購投資總額累計超2800億元人民幣,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3%,目前已躍居為全球第二大市場。
從政策對醫療體系的引導看,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強調要推動醫療衛生發展方式轉向更加注重內涵式發展、服務模式轉向更加注重系統連續、管理手段轉向更加注重科學化治理,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建設中國特色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基于上述背景,如何提升各級醫療機構的運營績效、構建高質量的診療服務能力和運營管理能力,已成為當下業界熱議的話題。5月7日下午,“健康中國·醫院發展和運營管理高峰論壇”在滬召開,多位來自醫療衛生相關領域的政府管理者、全國各級醫院院長、醫療服務機構管理者就醫院發展與運營管理的新模式展開探討。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日前,WHO宣布結束新冠全球緊急狀態,但中國醫療體系仍面臨嚴峻的考驗,醫療服務情況整體尚未恢復到正常水平,三年抗疫帶來的經濟負擔也需要時間消化。
國家衛生健康委統計信息中心發布的《2022年1-11月全國醫療服務情況》顯示,2022年1-11月:全國醫院總診療人次36.1億人次,同比下降5.2%;《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2》也顯示,如果剔除財政撥款的影響,我國公立和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的收入分別為3.71萬億元、0.86萬億元,而支出分別為4.21萬億元和0.75萬億元,兩者均將入不敷出。
“推進實現中國特色的衛生健康事業的現代化并非易事。”會上,中國醫院協會會長劉謙坦言,需要有正確的理念、清晰的思路、務實的舉措和行之有效的辦法。特別是要把醫院發展放到整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局中思考,探討如何以體制機制的創新和技術能力的不斷進步,有效提升整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服務質量和效益。
作為醫療流通領域綜合服務提供商,合富醫療集團董事長、合富中國(SH603122,股價9.21元,市值36.66億元)總經理王瓊芝表示:“國內醫院目前在設備引進或在醫院建設等方面都非常先進,一線城市的大型三甲醫院都已具備了國際級水準,但在醫院運營管理、醫療服務水平上還有待提升。未來,醫院需要通過科學系統的運營管理工具來改善服務質量,從而提高病患滿意度。”
對于提高國內醫院管理水平這一重大命題,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宗久的建議是,必須要解決醫院發展和運營管理的矛盾。目前,醫院收支規模不斷擴大,人、財、物、技術等資源配置活動愈加復雜,經濟運行壓力逐漸加大。部分公立醫院存在收不抵支的情況,應當逐步扭轉“重資源獲取輕資源配置、重臨床業務輕運營管理”的傾向。“在外部收費未發生明顯變化的情況下,一些醫院如華西、北京協和等已經能夠通過加強內部管理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
同時,張宗久也強調,醫院運營管理的前提一定是公益性,公益性的基礎是運營管理的基礎性保障,運營管理的政策設計和整個流程理念設計必須建立在公益性的基礎上。
在平衡醫院經濟性及公益性這一難題上,亦有多年醫院管理經驗人士分享稱,醫療服務質量始終優先,醫療服務品質是醫院競爭與生存的唯一利器。此外,在醫院運營管理方面,需設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制度,在兼顧教學研究、臨床服務的同時,可以通過外部評鑒并利用多種品管工具,以及通過制定年度預算、成長目標、KPI獎勵制度、每日關鍵業務日報表及比較表等加以管理。
會上,也有多位專家指出,目前我國醫院內部的薪酬制度亟需改革。據記者了解,很多醫院都存在著薪酬分配不合理、不均衡的現象,尤其是手術與非手術科室之間、醫護之間、在編與非在編之間、不同科室之間等時常出現收入差距明顯不合理的情況。
根據《中國醫院薪酬報告》,影響醫生薪酬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莫過于職稱。數據顯示,職稱帶來的薪酬差別在30%~50%不等,且城市等級越高,差距越明顯。以一線城市為例,正高職稱的醫生是初級職稱醫生的3倍以上,是中級職稱醫生的2.14倍,是副高職稱醫生的1.48倍。
除了職稱,各科室間的薪酬差異也很明顯。調研數據顯示,腫瘤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骨科是平均收入最高的四個科室,兒科和皮膚科則相對靠后。此外,目前國內醫院也普遍缺少統一、明晰的薪酬分配制度,比如不同醫院對主任醫師的薪酬結構也有所不同,有些醫院是70%固定薪酬+30%績效,而有些則是純粹的固定薪酬。
對此,張宗久結合目前的政策引導提議稱,應建立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改革以科室為單位“收減支”分配辦法,合理確定、動態調整醫務人員薪酬水平,使其與醫務人員的付出相匹配。此外,張宗久也強調要提高醫務人員薪酬中固定部分占比,穩定醫務人員收入預期,避免績效部分比例過大帶來的逐利傾向。
江蘇省醫院協會會長、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黨委書記魯翔認為,企業運營非常明確,目的就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而醫療機構具有為人民服務的屬性,但也要引入部分企業運營的思維,更精細化地管理,提高自身效率。
魯翔還表示,我國公立醫院發展正處于從“信息化”轉向“智慧化”的關鍵節點。他判斷,在學科發展、醫院科室建設、流程與模式建設、人才架構變化四個方面都會有向大數據時代靠攏的趨勢。如:各學科數據分析可采用健康醫療大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實現學科與學科間的醫療數據整合與共享;醫院各科室將加強臨床醫療與健康大數據的整合建設,大數據基因檢測個性化,遺傳圖譜支持個性化服務;整個醫療行業將顛覆傳統的醫院診療流程與模式,出現互聯網+醫療模式的變革醫生,通過互聯網可以實現醫生個人的出診,醫院的診療流程也出現極大變革,病人入院前信息采集,預約醫生都可通過健康大數據的相關平臺實現;生物與基因工程、遺傳學、醫學統計、醫療信息等相關學科的人才將越來越重要。
會議期間,在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有關“醫院建立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的必要性”問題時,魯翔指出,作為專業技術人員出身的醫院管理者,應該學習、運用好管理理論知識和工具。對于醫院運營管理所需要使用的工具,醫院的管理者要學會運用信息工具,而信息人員、軟件工程師也要學習醫院管理,這樣才能夠對抓取的數據具有敏感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