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10 22:13:22
◎這將是國內首次以自動駕駛公司和整車企業合資的形式推進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規模化量產。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劉雪梅
在發布首款概念車之后,滴滴自動駕駛又有了新的進展。
5月1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滴滴方面獲悉,滴滴自動駕駛公司近日與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深化合作協議,共同發布無人駕駛新能源量產車項目——“AIDI計劃”,并宣布將成立合資公司。這將是國內首次以自動駕駛公司和整車企業合資的形式推進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規模化量產。
據官方介紹,AIDI計劃,即廣汽埃安智能(AION Intelligence)和滴滴自動駕駛智能(DiDi Intelligence)技術的互補,以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駕駛智慧(Driver Intelligence)的融合。
早在2021年,滴滴自動駕駛和廣汽埃安就簽署了戰略合作,彼時,滴滴宣布將開發一款可投入規模化應用的無人駕駛新能源車型。如今,也是雙方合作兩年來首次對外公布進展。根據AIDI計劃,滴滴自動駕駛和廣汽埃安將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量產共享出行L4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推進無人駕駛出行生態建設。
據滴滴方面透露,該量產車將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網絡,實現全天候、規模化的混合派單,推動L4商業化加速落地。合資公司還將與滴滴出行及廣汽集團旗下各投資企業開展成果應用合作。
成立于2016年,2019年升級成為獨立公司,再到融資、啟動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滴滴自動駕駛也經歷了7年時間,滴滴出行CTO兼自動駕駛CEO張博表示,今年以來,滴滴自動駕駛在無人化技術、商業化領域連續取得突破性進展。隨著AIDI計劃的開啟,滴滴自動駕駛發展進入全新階段。
經過前兩年的融資潮之后,自動駕駛公司紛紛調整戰略目標,重心放在了量產、商業化上,加快了技術落地的腳步。不僅是滴滴,各大自動駕駛公司也都在進行量產前的最后準備。
在4月13日的滴滴自動駕駛開放日上,滴滴方面表示,目前最新版的滴滴出行App已可在上海、廣州的指定區域內,實現混合派單。起終點均在區域內的訂單,用戶能在滴滴App上直接看到“自動駕駛”選項并叫車,體驗滴滴自動駕駛帶來的服務體驗。
4月14日,小馬智行方面首次對外公布了其相關技術的商業化思路,同時表示將在北京、廣州落地全無人自動駕駛服務商業化試點,車隊規模從百輛向千輛邁步
5月6日,蘑菇車聯宣布完成5.8億元C2輪融資,這是今年以來,自動駕駛行業獲得的最大一筆融資。今年以來,自動駕駛公司大多接近量產,當資本回歸理性之后,更看好有產品并能創造實際價值的公司。
量產和商業化前夜,自動駕駛公司動作頻頻,滴滴自動駕駛還將有哪些進一步的布局?自動駕駛公司將如何競爭?也成為業內的期待。
封面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