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15 09:39:02
每經特約評論員 張敬偉
4月份的經濟數據有喜有憂。
5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4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數據。數據顯示,4月份CPI同比上漲0.1%,環比下降0.1%,此前18家機構對4月CPI同比漲幅預測均值為上漲0.4%。
喜的是,物價維持在較低水平,這和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仍未走出高通脹形成鮮明對比。而且,這也為財政金融政策提供了更多騰挪空間。但4月CPI數據不及預期,而且同比較3月份回落0.6個百分點,創2021年3月以來最低水平。究其原因,雖有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因素,但主要還是因為內需市場不振,消費動能不足。此外,從海關總署近期公布的4月份進出口數據看,以美元計,4月出口同比增長8.5%,預期增長8%,前值為增長14.8%;進口同比下降7.9%,預期下降0.2%,前值為下降1.4%。雖然出口維持較好趨勢,但是進口下降幅度較大,說明外部需求疲軟和內需不足疊加,凸顯提振內外市場需求是當務之急。
這也驗證了此前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判斷,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好轉主要是恢復性的,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經濟轉型升級面臨新的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難挑戰。
對此,必須要有清醒認識。從全球市場看,全球主要經濟體高通脹雖然有所抑制,但也面臨貨幣政策緊縮帶來的新問題,尤其是中小型金融機構的破產風險或形成全球性負面傳導。此外,美歐等主要經濟體經濟前景不明,經濟復蘇存在不確定性,疊加美國政府債務違約風險導致的市場焦慮,美歐等經濟體也許會有新的衰退風險。在此情勢下,中國經濟復蘇無法過多借力全球市場尤其是美歐經濟體。當然,中國出口依然強勁,4月份貿易順差6184.4億元,擴大96.5%。1~4月貿易順差2.02萬億元,擴大56.7%。出口這駕“馬車”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更強動力。但也意味著,更容易引發主要貿易伙伴對貿易問題的擔憂。
外部市場的復雜性,決定了我國經濟運行的關鍵在于擴大內需,補上短板并激活內生動力。此外,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21.4%,也折射出市場主體投資愿景不高的隱憂。畢竟,利潤不行時,企業只會收縮投資而不會擴大再生產。還有就是,近期公布的4月財新中國制造業PMI錄得49.5%,較前月下降0.5個百分點,近三個月首次落于收縮區間。4月財新中國通用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服務業PMI)錄得56.4%,較前月下降1.4個百分點。這也意味著,制造業形勢不容樂觀,也是亟需補上的短板。
盡管如此,從全球各大機構的預測看,中國經濟復蘇進程依然好于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需求不足是事實,但也體現出中國社會的自我清醒。
面對內需不足的“數”,也有提振消費的“術”。
首先體現在樓市方面,通過化解優質頭部企業的資金鏈難題,遏止了樓市供給側因為資金問題可能帶來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降低首套房貸款利率釋放了剛需群體的購房熱情。雖然4月全國房地產市場整體熱度有所下降,成交規模止升轉降,房價走勢繼續承壓。但是,房地產市場漸趨實現軟著陸,市場分析認為二季度房地產市場會漸趨轉暖。從房地產市場多周期的沉浮看,只要不出現硬著陸,房地產市場就總體風險可控,也不會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其次釋放了假日經濟的消費活力。從“五一”小長假的表現看,國人已經恢復了常態消費熱情,吃喝玩樂“一條龍”消費的活力已被充分激發。這意味著,因疫情而阻斷的文旅市場短板,已被完全修補。但是,“五一”小長假也暴露了內需市場的“燈下黑”問題,譬如多年來人們一直詬病的景區管理不到位、服務質量跟不上等,服務市場的軟硬件跟不上,也會拉低文旅市場的內需活力。
其三聚焦新產業促進消費升級。最大的亮點是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兩旺,數據顯示,4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4萬輛和63.6萬輛,同比均增長1.1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9.5%;1~4月,產銷分別完成229.1萬輛和222.2萬輛,同比均增長42.8%,市場占有率達到27%。有分析認為,到202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望達到39% ,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3651萬輛。可見,中國新能源車消費,不僅有活力而且有后勁,還在全球同類產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從房到車,再到衣食,囊括了內需市場的主體動能。從豪車到奢侈品,國人消費能力巨大。新能源車方面,中國有了既能出口海外又能吸引國內高端消費者的豪車品牌。14億國人蘊含著澎湃的消費動能,若更多地立足國內消費品,將給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活力。
當然,提振消費,尤其是普羅大眾消費,更多的還是要通過穩就業的方式來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有錢才能消費,才敢消費。這同樣是供給側和消費端有序平衡的大問題。如果說“五一”小長假釋放的是被抑制的消費動能,可以靠存款實現,但是大眾消費的活力并不完全體現在假日經濟上,更彰顯于細水長流的日常消費中。而這,既要宏觀經濟的穩增長托底,也要靠穩定的就業率支撐,更要靠看得見的收入增長來維持。宏觀經濟、市場活力和微觀民生是個有序循環的大系統,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不行。
此外,找準制造業亮點,加大政策支持、資金投入、科技創新,以及繼續減免稅,提振民營經濟信心,夯實實體經濟基礎,也是強化內生動力的基礎要義。
(作者為財經智庫學者)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