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從實戰中要利潤?“小蠻驢”從達摩院駛入菜鳥集團 自動駕駛“落地生錢”迫在眉睫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15 20:48:11

          ◎無人配送無論是研發投入、應用場景,還是與菜鳥的業務的契合度上面,都更適合商業化落地和大規模應用。

          每經記者 陳婷  趙雯琪    每經編輯 劉雪梅    

          走出實驗室后,阿里自動駕駛業務正在更加“接地氣”。

          5月15日,有消息稱,達摩院自動駕駛團隊全部并入菜鳥集團。

          達摩院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確認:因業務調整,達摩院自動駕駛業務轉入菜鳥集團,部分人員轉入菜鳥,同時將有其他部分人員進入阿里其他業務。針對今日網傳的“阿里達摩院自動駕駛業務裁員70%”一事,阿里相關人士回應媒體稱,消息不實。

          記者回顧發現,早在2020年9月17日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發布了第一款物流無人車“小蠻驢”,在隨后數年內,小蠻驢逐漸上崗,駛入了高校、社區,甚至參與備戰了雙11。2021年,面向公開道路的無人卡車“大蠻驢”也已啟動研發。

          2022年5月26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發布2022財年Q4(2022年1月1日至3月31日)財報,首次披露阿里無人車小蠻驢的配送單量。截至2022年3月31日,小蠻驢配送物流訂單超過1000萬,刷新國內末端無人配送紀錄。

          隨著這一次業務調整,小蠻驢和大蠻驢便將轉入菜鳥集團。這或許意味著,阿里巴巴的自動駕駛布局進入了新階段。此外,正值阿里巴巴官宣組織架構大變革后不久,達摩院自動駕駛團隊全部并入菜鳥集團又意味著什么?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阿里巴巴近期做了重大戰略分拆決策,自動駕駛業務做了調整,從財務角度來看也有好處,減少了阿里集團的成本負擔,增強了菜鳥的技術含量,“據說菜鳥正在籌備IPO,自動駕駛業務的加入對菜鳥未來上市估值會有提升作用。”

          從前沿研究走向具體業務的落地,阿里自動駕駛的業務調整也反映出當下自動駕駛賽道面臨的共同困境:去年以來,自動駕駛頻頻遇冷,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該領域融資規模僅超過200億元,比2021年的932億元縮水近80%。

          自動駕駛如何從“燒錢”階段走向“生金”時代,并實現商業化盈利和細分場景落地,也是包括阿里自動駕駛業務在內的所有玩家要回答的共同問題。

          小蠻驢:逐漸走向“實戰”

          據達摩院官網介紹,旗下自動駕駛實驗室致力于研究機器學習、軟硬件一體化設計、感知/決策規劃/定位等自動駕駛核心技術,實現其產品化、規模化、商業化,以技術發展推動產業變革。研究方向包括環境感知、高精定位、決策規劃等,而其產品及應用,便是智能物流機器人——小蠻驢。

          圖片來源:達摩院官網

          達摩院的自動駕駛業務的發展歷程,是“小蠻驢”從研發逐漸走向實戰的成長之路。

          2020年9月17日云棲大會,阿里巴巴發布第一款物流無人車“小蠻驢”。小蠻驢無人車集成了達摩院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技術,具有類人認知智能,大腦應急反應速度達到人類7倍。阿里巴巴注冊成立了小蠻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進無人車的研發和量產落地。

          “物流配送需求正在極速爆發,預計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每天將產生10億個配送訂單。”當時,阿里巴巴達摩院院長張建鋒在發布現場表示,末端物流是整個物流體系中成本最高、效率最低的環節,物流無人車是阿里提供的解決方案。未來,小蠻驢無人車將率先在菜鳥驛站大規模投用。

          據悉,小蠻驢的性能源于阿里巴巴達摩院的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技術。

          “出生”沒多久,小蠻驢就“上崗營業”了。2020年10月30日,由小蠻驢領銜的22個物流無人車進入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整裝備戰雙11。這年天貓雙11,阿里在浙大打造了全球首個純無人車送貨點位,由無人車承擔浙大菜鳥驛站5萬多件包裹的送貨上門服務。

          2021年,達摩院和菜鳥公布了關于自動駕駛的最新消息。在2021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阿里巴巴首席技術官兼菜鳥首席技術官程立宣布,未來一年,菜鳥將投入1000輛物流無人車“小蠻驢”進入校園和社區,未來阿里將在自動駕駛領域持續投入提升客戶體驗。

          截至當時,小蠻驢已經成功在15家高校運營,服務了30萬師生,單臺每天最多可以配送500個包裹。

          程立當時還表示,阿里巴巴達摩院和菜鳥已啟動了公開道路無人物流卡車的定義與研究。據悉,小蠻驢的技術和運營能力是大蠻驢研發的基礎,大小蠻驢共享同一技術框架,達摩院自研的自動駕駛機器學習平臺AutoDrive、云上智能仿真測試平臺、嵌入式計算單元以及深度定制傳感器技術,都順滑“平移”到了無人卡車的技術棧。

          到了2021年9月27日,阿里巴巴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宣布,達摩院自研的L4級自動駕駛產品、末端物流無人車“小蠻驢”已落地全國22個省份,累計配送訂單超100萬,為20多萬人送過快遞。

          據了解,不同于從L2到L4的縱向技術迭代路線,阿里自動駕駛走的是L4級橫向場景拓展路線,自始至終定位L4級技術,從垂直領域起步,在非載人駕駛場景下完成技術累積,逐步切換到無人卡車、乘用車、移動無人車等泛化場景。

          同是2021年9月消息,基于小蠻驢的技術底盤,達摩院正在開發多種自動駕駛產品,比如具備自主移動能力的電力巡檢無人車。首批量產的巡檢無人車,以服務無人車的成本實現了工業無人車的性能,即將批量進入電力系統,取代人工開展電力巡檢工作。

          自此之后,小蠻驢更多傳出的是與配送單量相關的消息。

          在張孝榮看來,近幾年來,阿里巴巴集團經營策略趨向保守謹慎,創業激情減少而守成意愿增強。“公司日益重視解決短期業績壓力,忙于內部精細化運營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前沿性技術專注和投入,也淡化了對技術探索在長期戰略目標規劃的重要程度。”張孝榮說。

          商業化落地迫在眉睫

          自動駕駛亟需“生錢”

          調整落地,阿里自動駕駛業務不再是過去以科技探索為主的達摩院項目,而是從屬于菜鳥集團的技術團隊。這意味著,阿里自動駕駛業務今后的工作都將圍繞菜鳥的實際落地需求展開。

          實際上,從實驗室走向實戰,或許也是阿里自動駕駛業務不得不做的選擇。

          據阿里最新發布的2023財年第三季度(自然年2022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創新業務及其他:包括如天貓精靈及達摩院等業務,收入為8.23億元,同比下滑20%;經調整EBITA為虧損12.35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16.09億元。

          從整個行業來看,今年以來,自動駕駛賽道遇冷,大部分頭部企業都在尋找商業化以及加速盈利的可能性。加速商業化落地,也成為阿里自動駕駛當下的必然選擇。

          據界面新聞消息,并入菜鳥之后的團隊將主要維持小蠻驢業務的運營,且不會做太大擴張。這也就意味著,相比自動駕駛卡車業務(大蠻驢),阿里將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和生錢的期望放在了技術更成熟、商業化前景更明朗的末端配送賽道。

          2021年10月29日,“小蠻驢”自動駕駛配送車在西安明德理工學院內忙著送貨。

          圖片來源:IC photo-1334541236294778961

          一方面,自動駕駛卡車業務更重,且投入更多,大部分企業仍面臨盈利危機。從自動駕駛卡車第一股圖森未來的境遇來看,圖森未來最后一次財報更新時間點還停留在去年10月底發布的三季度報。財務數據顯示,圖森未來三季度凈虧損1.13億美元,2021年同期為1.15億美元。今年5月11日,圖森未來收到退市通知,進入停牌倒計時。此外,公開消息稱,Alphabet旗下的自動駕駛公Waymo正計劃終止其無人卡車項目Waymo Via,公司發言人表示,Waymo正在略微撤回其自動駕駛卡車的部署,并不會徹底關閉。

          相比之下,無人配送無論是研發投入、應用場景,還是與菜鳥的業務的契合度上面,都更適合商業化落地和大規模應用。

          據麥肯錫預測,未來十年,80%的包裹交付都將采取自動配送,預計到2025年,我國低速自動駕駛汽車年銷量將達到19萬輛,其中物流配送領域將達到8萬輛,市場規模達到百億元。而據新戰略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研究所預測,到2025年,中國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規模有望突破500億元。而在此前,京東物流發布的ESG報告顯示,京東物流已在全國30座城市投入超700臺無人車。2022年雙十一當天,智能快遞車配送單量同比大增300%。

          也有專家認為,以無人機配送為代表的新科技,其價值正是對零售效率的提升,并將直接為實體經濟帶來新的增長空間,“零售企業發展無人機配送等新服務,勢必與其現有業務形成合力,這不僅能夠帶來服務體驗方面的提升,還能夠積累更多維度的經驗和思考,指導既有業務的進一步迭代,為用戶帶來更多優質的產品與服務。”

          封面圖片來源:ICphoto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機器人動態 人工智能 智慧物流 物流 阿里巴巴概念 自動駕駛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韩中文字幕第一页 | 日韩在线一区精品视频漫画 | 亚洲人成在线俺来了 | 制服肉丝袜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区第5页 中文字幕无吗热视频 | 日本一本之道高清不卡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