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21 22:08:10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編輯 肖芮冬
上周,多只港股調整明顯,高鑫零售、碧桂園以及龍湖集團走勢低迷,每經品牌100指數無奈收陰,微跌0.15%,未能跟隨A股三大股指反彈。
不過,隨著增量穩增長政策出臺預期升溫,疊加流動性合理充裕,指數反彈可期。
每經100估值優勢顯現
上周,指數縮量震蕩收紅,北向資金小幅凈流出,個股板塊跌多漲少。從周K線來看,上證指數漲0.34%,深證成指漲0.78%,創業板指漲1.16%,科創50漲2.57%,北證50漲0.97%。由于中概股表現低迷,每經品牌100指數小幅調整,周跌0.15%,以898.21點報收。目前,每經品牌100指數平均市盈率僅為9.7倍,價值低估明顯。
從市場環境來看,增量穩增長政策出臺可期,以夯實經濟恢復基礎。另外,關于貨幣政策,央行強調總量適度,節奏平穩,后續貨幣政策主要仍以結構性政策為主,以實現穩增長、擴內需目標。資金面方面,MLF利率保持不變或指向5月LPR利率亦將維持不變,當前受存款利率調整、市場有效需求不足、融資需求偏弱等因素影響,短中期市場利率保持低位,流動性合理充裕。
興業證券分析稱,隨著3月和4月“數字經濟”“中特估”行情接連演繹,近期市場主線動能開始減弱,輪動強度開始回升,景氣成為更重要的投資線索。一方面,“中特估”在貝塔修復后,逐漸進入內部輪動、分化階段。另一方面,“數字經濟”盡管調整已較充分,但新一輪主線的形成仍需時間。因此,在一個主線動能相對減弱的時間,景氣提供的阿爾法權重在上升,疊加一季報披露完畢,市場開始關注那些處于低位、股價尚未反映的高景氣方向。
險企投資收益有望增厚
日前,保險行業公布了4月保費,壽險延續穩中向好態勢。保險產品需求持續旺盛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存款利率下調及銀行理財收益率較低,而在居民儲蓄需求較高的背景下,保險產品相對優勢明顯;二是舊產品的持續推動。
中期來看,代理人渠道企穩+銀保高增,大型公司的服務布局已成體系,將為壽險復蘇提供供給側支撐。經過幾年持續下滑,低產能代理人基本出清,且儲蓄險匹配中高端客群的模式放大績優代理人的客戶資源、專業能力的優勢,各公司核心隊伍加速企穩且產能明顯提升,后續將帶動增員積極性和吸引力回升,有望驅動行業進入“業務-隊伍-業務”的正向循環。
長期來看,居民財富正在向金融產品遷徙;短期來看,經濟修復反饋到居民預期收入提升或消費信心提振仍需時日,居民儲蓄意愿仍然高企。相較于凈值波動較大的銀行理財和基金,低風險偏好資金更偏好于可以保本的儲蓄和儲蓄險。由于居民已形成長期低利率預期,并且近期銀行存款利率普降進一步強化該預期,即使后續3.5%預定利率下降,保本并鎖定長期收益的儲蓄險競爭力仍然顯著。
財通證券分析指出,在“中特估”催化下,央國企價值重估正不斷走向深入,自3月底以來,“中特估”持續領漲市場,考慮到險企股權投資偏好高股息率的藍籌股,其中優質國企占比高,配置風格與當前市場風格高度一致,預計二季度“中特估”行情的持續演繹,將直接增厚險企投資收益或凈資產(部分計入OCI)。并且,在I9準則下更多的權益資產計入FVTPL,2023年利潤有望保持高彈性增長。
行業龍頭市場地位穩固
上周,每經品牌100指數大金融板塊表現突出,中國人壽、中國財險、中國太保實現上漲,銀行板塊的郵儲銀行、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也有不錯的表現。在“金特估”大背景下,低估值的保險股有價值重估的機會。
資料顯示,中國人壽保險產品以壽險為主,在總保費規模、新單規模中均居于公司主力產品。伴隨經濟復蘇,保障型業務需求增加,公司十年期及以上保費有望迎來持續好轉。
2023年一季度,中國人壽保費收入為3272.21億元,同比增長3.9%,實現正增長。公司NBV行業領先,2020年公司新業務價值實現583.73億元,并且在全行業NBV規模下滑的情況下,拿下行業頭把交椅。
中國人壽一季度實現新業務價值增速轉正與新單增速高增。向前展望,代理人隊伍環比基本持平或是新業務價值加速上量的信號。資產端方面,權益市場回暖將助力公司投資收益同比持續增長。
中國財險則是“中特估”的“頭號種子”,具備業績優異且估值低位同時業務模式具備稀缺性的央企標的。近年來,該公司估值始終處于被低估水平,主要由于2019年承保的信保業務出現大額虧損、自然災害導致車險及非車險業務賠付率大幅抬升等外部因素,壓制了公司的承保盈利水平,隨著外部宏觀環境改善以及公司自身加強對業務品質的把控,公司2023年的COR水平有望保持在較好水平,疊加政策助力央國企做大做強以及價值重估,公司將顯著受益。
中國人保則持續推動“長航”轉型,個險和銀保同時發力驅動營銷模式轉變,2022下半年以來新業務價值季度增速向好。公司以轉型升級驅動發展模式深度轉變,在個人業務“芯”模式、多元渠道策略和“產品+服務”體系支撐下,公司有望持續打造差異化優勢,2023年負債端改革成效有望進一步顯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