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30 15:58:20
◎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數據庫副主任Samantha Burgess指出,全球范圍內,今年4月份就已經出現極端高溫,且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氣溫第四高的月份。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高涵
5月29日(周一),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又發布警告稱,由于厄爾尼諾(El Nino)現象迫在眉睫,全球脆弱國家可能遭受極端氣候事件的沖擊。此前,世界氣象組織也已警告稱,世界需要對今年下半年可能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做好準備。
當地時間5月28日,秘魯政府宣布,由于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迫在眉睫的威脅”,全國131個地區進入為期60天的緊急狀態。據該國官方媒體《秘魯人報》,該項措施要求各地區政府與國家民防研究所、衛生部等機構共同采取應急響應行動。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厄爾尼諾現象不僅將對人們的飲食起居造成影響,還將廣泛影響全球非燃料大宗商品,以及農作物在內的產物。美國研究人員近期發布的一項研究還顯示,從今年開始的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會在未來五年的時間內給全球經濟造成高達3.4萬億美元的損失。
其實,自從上月以來,包括地中海地區的部分國家,以及東南亞部分國家已經相繼出現了極端高溫的情況。
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數據庫(CS3)副主任Samantha Burgess在發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郵件中指出,全球范圍內,2023年4月份就已經出現了極端高溫,且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氣溫第四高的月份,其中在歐洲西南部氣溫均高于平均水平,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在4月份就創下了歷史最高氣溫。
除歐洲以外,4月份美國和俄羅斯西部的大部分地區、里海以東以及溫帶東南亞地區的干旱程度也高于平均水平。其他在4月份出現干旱的地區還包括非洲南部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區。
“今年4月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氣溫異常高,同時伴有極度干燥的天氣。除了南歐的熱浪,赤道東太平洋上空的氣溫也高于平均水平,這是全球向厄爾尼諾現象過渡的早期跡象,這種情況通常會導致全球氣溫上升。”Samantha Burgess補充道。
FAO和WFP發布的題為《饑餓熱點:糧農組織及糧食署嚴重糧食不安全聯合預警》的報告指出,極端氣候下,在涵蓋22個國家的18個饑餓“熱點(Hotspot)”地區,重度糧食不安全問題的規模和嚴重程度很可能進一步惡化。
圖片來源:FAO推特
FAO和WFP的報告強調,許多熱點地區正面臨日益嚴重的饑餓危機,主要集中在非洲、中東和美洲地區。沖突、極端氣候和經濟沖擊不斷導致越來越多的社區陷入危機。
報告還警示,厄爾尼諾現象一旦出現就將造成重大風險。氣候模式的預期轉變將對幾個熱點地區產生嚴重影響。例如,中美洲“干旱走廊”的降雨量低于平均水平;對于薩赫勒和非洲之角地區連續受到極端氣候事件沖擊的擔憂也在加劇。
報告預計,未來數月的全球糧食價格與歷史標準相比可能仍處于高位,中、低收入國家的宏觀經濟壓力難以緩解。這意味著其購買力隨之下降,將在未來數月對許多“熱點”地區家庭的糧食獲取產生負面影響。
BBC報道中稱,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里,一股巨大的熱浪將緩慢地穿過熱帶太平洋,向南美洲方向移動。這將引發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并將給全球各地的天氣模式帶來巨大的變化。氣候科學家們警告稱,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出現厄爾尼諾天氣現象的可能性已經高達90%。
一旦厄爾尼諾真的在今年晚些時候發生,那么影響可能是巨大的。科學家們此前已經警告稱,隨著碳排放的增加和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從現在到2027年,全球將有2/3的可能性將至少有一年突破1.5℃的全球變暖關鍵限制。此外,這還可能給美國和其他地方帶來破壞性的極端天氣,例如今年冬天預期中的暴雨和洪水。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預測中心主任David DeWitt表示,“我們預計,今年整個冬季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可能性已經超過90%,有80%的可能性在7月份就會出現。”
極端氣候的影響也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產生持續的影響。新罕布什爾州漢諾威達特茅斯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估計,從今年開始的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會在未來五年的時間內給全球經濟造成高達3.4萬億美元的損失。研究人員估計,在1982年~1983年和1997年~1998年的兩次厄爾尼諾現象后,美國的GDP在五年后下滑了3%。他們估計,如果今年發生類似規模的極端氣候,美國經濟將損失6990億美元。
研究人員還稱,秘魯和印度尼西亞等沿海熱帶國家在同樣的厄爾尼諾事件發生后,GDP下滑了10%。他們預測,由于氣候變化增加了厄爾尼諾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強度,本世紀全球經濟將因此損失84萬億美元。
“厄爾尼諾并不是簡單的一場沖擊。我們的研究顯示,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后,全球經濟生產力被壓制的時間要長得多,而且這不僅僅發生在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一年之后。”該研究的共同作者、達特茅斯學院地理學助理教授Justin Mankin說道。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從歷史上看,在厄爾尼諾模式開始后的一年內,全球非燃料大宗商品價格累計上漲約5.3%。隨著太平洋東部海面水溫升高,拉尼娜(La Nina)現象轉變為厄爾尼諾現象,亞洲部分地區的干旱會抑制印度糖、馬來西亞棕櫚油和澳大利亞小麥的產出。
在2015年至2016年的一次厄爾尼諾事件中,一些分析人士稱該事件為“哥斯拉厄爾尼諾”,由于全球最大的食糖生產國巴西的大雨降低了甘蔗中的蔗糖含量,并給壓榨季節帶來干擾,糖價跳漲。
據FactSet數據,年初至今,用于碳酸飲料和加工食品的食糖的全球基準價格已飆升30%以上,達到11年來的最高水平。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倫敦食糖貿易商Czarnikow的分析主管Stephen Geldart表示,過去十年,對新增食糖生產的投資已經放緩,導致全球供應緊張。此外,最近印度和泰國的食糖收成不及預期。投機者最近幾周也開始抬高價格,押注“哥斯拉厄爾尼諾”那樣程度的影響會再次出現。
在美國,包括內布拉斯加州、堪薩斯州和俄克拉荷馬州等生產小麥的平原地區,越來越多的地方正艱難應對極端或異常干旱。許多農戶已放棄了大量干旱土地,美國農業部預計冬小麥收獲面積占播種面積的比例將是1917年以來最低。通常用于烘焙食品的硬紅小麥的基準價格本月已經跳升約10%。一些種植戶擔心這些情況可能會蔓延到美國中西部的玉米產區,而預期的厄爾尼諾現象又增加了一個強有力的新變數。
除了對農作物的影響外,厄爾尼諾現象還可能導致傳染病變得更加普遍。
BBC報道中稱,針對2015年~2016年的厄爾尼諾事件的一項研究發現,彼時,美國疾病的暴發強度增加了2.5%~28%。具體來看,在加州,由蚊子傳播的西尼羅河病例有所增加,而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州、猶他州和得州也出現了主要由嚙齒動物傳播的漢坦病毒肺綜合征的暴發;在美國西部和西南部各州,盡管只有少數病例,但人類感染鼠疫的病例也有所增加。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