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30 22:43:33
每經記者 梁宏亮 實習記者 溫雅蘭 每經編輯 張凌霄
如果把實體經濟比作人,制造業就是支撐人類身體的骨骼,是國家經濟的命脈所在。在大力推行“智能制造”的背景下,中國制造業在轉型過程中面臨著哪些困境,我們能夠采取哪些手段來轉型突圍?
在《安泰行業評論》中,由上海捷勃特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長蔣耀以及營銷總監孫遠祥共同撰寫的《重重困難下的制造業轉型》一文指出,產品水平、核心技術、成本優勢和貿易保護四大危機使得中國制造業的轉型變得迫切,而工業機器人的自主研發和政策引導將是制造業轉型的重要導向。
文中提到,中國制造業發展正面臨著四大挑戰。
雖然我國產業結構正在不斷升級,產業鏈也日益完善,但是,當前我國部分制造業產業鏈主要集中在下游,基礎普遍薄弱,在產業鏈的高端、核心環節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我國制造業處于尷尬的“三明治”困境中。
此外,核心技術的缺失,是我國制造業面臨“大而不強”發展窘境的關鍵原因。隨著勞動力紅利的消減以及土地成本的快速上漲,制造業發展的成本優勢正在逐步消失。
從外部環境來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使得當前經濟結構經歷深刻調整,這對我國制造業轉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主可控的數字化轉型,尤其是“機器換人”將成為我國制造業智能化發展的關鍵。文章認為,“機器換人”是指通過向機器要人、向技術要產能來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也是指以現代化、自動化的裝備提升傳統產業,使勞動人員逐漸從傳統生產方式中解放出來。
目前,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已經進入第三代智能化發展階段,人工智能新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使得機器人智能化發展從單一感知向全域感知提升,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升級,從單機智能向集群智能演進,更好地提升了機器人在工業制造領域的關鍵地位。
未來,我們要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國產工業機器人與智能化新技術融合應用,這既是推動智能制造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也是制造業轉型突圍的重要基礎。
在技術發展的基礎上,政策引導也是制造業轉型突圍的一大抓手。
通過在細分行業精準施策扶持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按照“以示范帶應用,以應用帶集成,以集成帶裝備,以裝備帶強基”的思路加強核心裝備突破與系統集成應用。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相關產業政策制定需要重點扶持核心技術攻關,突出國產化機器人行業的重點扶持。相關部門需要引導標準體系建設,夯實產業基礎,補齊各類短板,加快培育特色產業集群,打造以機器人為核心的智能制造生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