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03 15:33:13
每經編輯 王月龍
據央視新聞,當地消防部門官員透露,2日印度奧迪沙邦發生的列車相撞事故已導致238人死亡。
據報道,印度官員表示,事故發生在當地時間2日19時左右。一列客運列車發生脫軌事故,散落的車廂與另一輛駛來的列車相撞。還有印度官員稱,一列停在現場附近的貨運列車疑似也卷入了這起事故,但他們沒有提供進一步的細節。
BBC稱,這是“印度本世紀發生的最嚴重的列車相撞事故”。當地官員表示,預計死亡人數還會進一步上升。
乘客描述細節:“現場能看到殘肢”
附近醫院排起獻血長隊
據海外網援引印度新德里電視臺網站等印媒報道,奧迪沙邦官員表示,一趟客運列車在該邦巴哈納賈火車站附近脫軌,車廂散落四周,一些車廂落在對向軌道上。隨后,另一趟客運列車從對向軌道駛來撞上脫軌的車廂,造成該列車幾節車廂也發生了脫軌。
圖源《今日印度》
據極目新聞,一名幸存者告訴當地電視臺,事故發生時他一直在睡覺,醒來時發現自己被困在大約十幾名乘客的下面,然后才從車廂里爬出來,脖子和手臂受傷。一名目擊者告訴路透社:“我在現場可以看到血跡、斷肢和在我周圍死去的人?!?/strong>
據新華社,印度媒體播放的視頻畫面顯示,事故現場一片混亂,一些車廂橫七豎八地疊在一起,受損嚴重。救援人員切割車廂并打破門窗,以救出受困人員。
印度官員說,大約1200人投入搜救,超過200輛救護車被調派到現場,另有數十輛大客車幫助運送傷員。
圖據美聯社
大量傷員需要救治。在事發地附近一家醫院,人們排起長隊獻血。印度報業托拉斯援引乘客魯帕姆·班納吉的話報道,事故發生后,當地民眾趕來幫助乘客脫困,還給他們水喝,幫忙找行李。
乘客萬達娜·卡萊達告訴新德里電視臺記者,她所在的車廂猛然一晃,脫離軌道,乘客紛紛跌倒,“人壓著人”。另一名幸存者描述,一些乘客胳膊或腿骨折,身上血跡斑斑。
每個罹難者將獲得100萬盧比賠償
據海外網援引印媒稱,事故發生后,至少有51趟列車改道、取消和終止,奧迪沙邦多地的災害應急反應部隊以及約60輛救護車已被動員并展開搜救行動。印度鐵路部長當天下令對脫軌事件進行調查。
據中新網援引路透社消息,印度總理莫迪稱,對該事件感到痛心,并表示與遇難者家屬同在。他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救援行動正在事故現場進行,將向受影響的人們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span>
《印度斯坦時報》稱,由于這起事故,奧迪沙邦首席部長納溫·帕特奈克6月2日宣布進行為期一天的全國哀悼。奧迪沙邦信息與公共關系部宣布,這一天全州不會舉行慶?;顒?。
據央視新聞,印度鐵道部長阿什維尼·維什瑙6月3日在接受訪問時表示,此次奧迪沙邦發生的列車相撞事故是一起巨大的悲慘事故。事故罹難者將獲得100萬盧比(約合人民幣8.6萬元)賠償,重傷者將獲得20萬盧比(約合人民幣1.7萬元)賠償,輕傷者將獲得5萬盧比(約合人民幣4300元)賠償。印度政府已成立高級別委員會來調查此次事故原因。
兩車相撞后沒及時通知第三輛車
專家:管理混亂是主因???
據九派新聞,印度鐵路部長在現場接受采訪時稱,“這是一起重大的悲慘事故。鐵路部門、國家災害反應部隊、國家災難反應部隊、當地政府正在進行救援行動,將提供盡可能好的醫療設施。昨天已經宣布了賠償?,F已成立一個高級別委員會來調查此事。現在評論事故原因為時過早,還不能說是過失,目前重點應該放在救援和對傷員的救治上。這個事故不應該被政治化。照顧人們的情感應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新德里電視臺稱,迄今已有18列長途列車因該事故取消。
據環球時報,BBC稱,印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列車網絡之一,盡管歷屆政府都投入了數億美元改善相關基礎設施,但事故仍然頻發。印度歷史上最嚴重的列車事故發生在1981年,一輛嚴重超載的客運列車在比哈爾邦被大風吹離軌道墜入河中,造成至少800人死亡。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印度鐵路基礎設施老化,再加上維護不善,造成列車事故頻發。2021年,印度全國發生了近1.8萬起鐵路事故,造成16431人死亡。根據印度國家犯罪記錄局2021年的數據,大多數(67.7%)鐵路事故被報告為“從火車上墜落/與鐵軌上的人相撞”。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劉宗義3日表示,印度的鐵路設施基本都是英國殖民時期遺留下來的,所以盡管印度的鐵路里程長,但現代化程度很低。最近幾年印度政府在鐵路方面投入不少,但實際上該國的鐵路系統依然是以1947年之前的為主,比較陳舊和落后。不過,設備陳舊只是釀成事故的一小部分原因,更多還是要歸咎于混亂無度的管理和嚴重不足的應急能力。劉宗義指出,印度這起列車事故傷亡人數如此之高,和事故發生后沒能及時通知其他將要經過的車輛,沒能及時處理現場、沒能及時救助傷員有很大關系。
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林民旺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不僅是列車事故,印度發生各種事故的頻率都是很高的,包括墜機、“誤射”導彈等,這與印度人“差不多就行”的做事風格有很大關系,他們向來在遵守規則和追求準確性方面有所欠缺。
編輯|王月龍?杜恒峰
校對|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新華社、財聯社、環球時報、公開資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