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09 14:01:08
◎中國貿促會預計,本屆展會將有300多家企業參展,國際參展商達到30%左右。專業采購商和觀眾人數預計超過10萬人次,國際采購商占比預計超過40%,覆蓋5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貿促會將為廣大展商、客商提供專業化、國際化的全鏈條服務,并推薦運輸代理服務商,協助境外展商報關、清關,提供通關和運輸便利。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旭
作為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將于今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舉辦。
發布會現場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6月9日,國新辦就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籌備情況舉行發布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現場向中國貿促會提問:首屆鏈博會將邀請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參會,請問目前展會的招展招商情況如何?將為參展企業提供哪些服務?
中國貿促會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聶文慧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做好招商招展工作是鏈博會取得圓滿成功的關鍵所在,現在眾多中外企業的踴躍參與,為中國貿促會做好下一步籌備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提問 圖片來源:國新網(劉健 攝)
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在發布會上表示,舉辦首屆鏈博會既是主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空間的重要行動,有助于中國企業更加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加強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推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也是疫情后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搭建的一個全新交流合作平臺,有利于各國企業加強合作、共享機遇,促進各國產業銜接更有序、暢通更高效,推動構建富有韌性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
圍繞首屆鏈博會具體招商、招展情況,聶文慧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近期,中國貿促會赴十多個省市進行宣介推廣,在天津、北京舉辦兩場企業參展簽約儀式,在德國、比利時、瑞士舉行境外路演活動,招展工作有力有序、成效明顯。
“我們堅持優中選優,目前已有上百家中外領軍企業確認參展。預計屆時將有300多家企業參展,國際參展商達到30%左右。專業采購商和觀眾人數預計超過10萬人次,國際采購商占比預計超過40%,覆蓋50多個國家和地區。”聶文慧說。
聶文慧表示,中國貿促會將為廣大展商、客商提供專業化、國際化的全鏈條服務。首先是推進展館升級改造,創造良好的展覽展示、參觀參會環境。其次,推薦運輸代理服務商,協助境外展商報關、清關,提供通關和運輸便利。
“三是制定綠色搭建標準,公開征集遴選優質施工服務商,保障展示效果。四是引進商務咨詢、多語種翻譯等專業服務商,強化現場管理,為展商和觀眾提供一站式服務。五是加強知識產權法律咨詢、糾紛處理等服務。”聶文慧說。
近年來,從廣交會到進博會,再到服貿會、消博會,各種高水平國際化的大型展會百花齊放,鏈博會與其他展會相比又有哪些突出的特點呢?
對此,任鴻斌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首先是辦展理念不一樣。當前,供應鏈是世界經濟的“熱詞”和“關鍵詞”,鏈博會以鏈為名,將“鏈接世界,共創未來”作為展會主題,有助于凝聚更多開放共識,推動各國共同克服全球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讓開放為全球發展帶來光明未來。
“同時,鏈博會以鏈為媒,通過展覽、論壇、研討等多種方式,讓全球工商企業攜手成鏈、聚沙成塔,找到供應鏈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發出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的最強音。”
其次,辦展方式不一樣。任鴻斌指出,鏈博會不是展示單一產品,而是展鏈條、展生態。鏈博會將縱向展示各鏈條上中下游全球領先的產品和技術,突出綠色發展、低碳環保和數字化轉型;橫向展示金融、物流、貿易咨詢、商事法律、文化旅游及創意設計等供應鏈服務,形成相關產業發展的生態圈。這里既有供應鏈上的旗艦鏈長企業,也有專精特新、小巨人、隱形冠軍等中小企業。
三是辦展成效不一樣。任鴻斌介紹,鏈博會不是單純讓展商和采購商展商品、簽訂單,而是更加注重供應鏈上中下游企業的交流合作,讓大家找到自己在供應鏈上的準確位置,找到最對口需要的合作伙伴。鏈博會不僅關注短期交易,更關注長期合作和共同發展,這是鏈博會和其他展會不一樣的地方,企業獲得感不一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6月8日晚,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宣傳推介會暨中外企業交流會在北京中國大飯店召開。
中展集團董事長林舜杰介紹,首屆鏈博會展覽總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設置智能汽車鏈、綠色農業鏈、清潔能源鏈、數字科技鏈、健康生活鏈等五大鏈條和現代物流等供應鏈服務展區。期間將舉辦開幕式暨全球供應鏈創新發展峰會,圍繞五大鏈條舉辦5場主題分論壇,以及供需對接、新品發布等一系列配套活動。
封面圖片來源:國新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