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15 14:10:42
每經編輯 畢陸名
據央視新聞6月15日消息,6月15日,“中遠川崎336”輪集裝箱船在南通、常熟、太倉三地海事部門的精心護航下,順利離開長江江蘇段出江試航。該輪于去年3月開工,9月開始塢內搭載,今年3月初下水,該輪總長399.99米,型寬61.3米,型深33.2米,最大載箱量達24188TEU,滿載后可達22層普通住宅的高度。
“這艘船在設計時順應了全球航運業的發展趨勢,融合了當今最主流的研發成果及智能化手段,是中國造船史上具有行業代表意義的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船舶建造訂單。”南通崇川海事處處長李鋒說。
近年來,江蘇南通船舶海工制造業也持續高質量增長。據南通海事局數據統計,2023年已交付或計劃交付新造船舶或海工產品外貿訂單74個,同比增加17.5%,其中船舶65艘次,海工產品9個,訂單總金額達187.19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115.1%。截至5月底,已交付訂單22個。
中國造船業正在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
5月份,中國船企再次以壓倒性優勢奪得全球新船訂單量第一寶座,連續3個月超過韓國造船業。
據克拉克森6月7日發布的數據,今年5月,全球新船訂單成交量為79艘206萬CGT。其中,中國承接了52艘141萬CGT,以68%的市場占有率繼續排名榜首;韓國承接了17艘51萬CGT,以25%的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二。
從今年前五個月的累計接單統計數據來看,中國承接了299艘713萬CGT,以52%的市場占有率穩居榜首;韓國承接了104艘474萬CGT,以35%的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二。其中,中國在1月份、3月份、4月份和5月份四次登上月度接單榜首。
不僅如此,作為船舶工業最高水平的象征,6月6日,我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順利于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2號船塢出塢。該大型郵輪先后攻克了多項核心技術,并形成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
當前,我國造船業國際市場份額已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從仿制引進到自主創新,中國造船業已經在國際賽道中跑出了加速度。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大型郵輪、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航空母艦,被譽為造船工業“皇冠”上的三顆明珠,代表著當今全球船舶工業的最高水平,也象征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我國船舶工業經濟運行企穩回升,呈現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穩中提質三大特點。統計數據顯示,1至3月,我國造船完工量917萬載重噸;新接訂單量1518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3%。截至3月底,手持訂單量1145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5.6%。
進入第二季度,我國船舶業發展勢頭依然強勁。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發布行業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我國船企手持訂單占全球市場份額達到51.3%。報道稱,相比造船訂單的快速增長,造船產能的擴張卻是非常緩慢,由于造船對于地理條件、氣候條件和勞動力條件等要求很高,所以新增船塢數量相對受限。目前,國內造船廠只能通過提升效率的方式來擴充產能,而這需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當前船舶需求旺盛,疊加原材料漲價和設備升級帶來的綜合成本上漲,新船價格正在持續上漲。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公開數據
封面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