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15 19:15:51
◎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傅瑜表示:“計劃通過三年左右時間的努力,即到2025年末,全省直接融資規模突破6000億元,直接融資比重穩步提高,國民證券化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據傅瑜介紹,截至2022年末,四川全省境內外上市公司達203家,較2017年末增加75家,其中A股169家,較2017年末增加57家。2022年全年實現股權直接融資625.07億元,大約是2017年的2.04倍。
每經記者 熊嘉楠 每經編輯 魏官紅
近日,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聯合四川證監局、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等11部門印發了《四川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三年(2023—2025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
6月1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舉辦新聞發布會,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傅瑜、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副行長黃全祥、四川證監局副局長蔡英介紹了《三年行動計劃》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了解到,四川計劃通過三年左右時間的努力,即到2025年末,實現全省直接融資規模突破6000億元,直接融資比重穩步提高,國民證券化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為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決策部署,搶抓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機遇,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助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聯合四川證監局、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等11部門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
傅瑜表示:“計劃通過三年左右時間的努力,即到2025年末,全省直接融資規模突破6000億元,直接融資比重穩步提高,國民證券化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并實現以下目標:
企業培育總量不斷提升。到2025年末,納入四川省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企業數量超過700家,進入輔導期企業80家,報會企業40家。每年新增完成股份制改造企業60家。
掛牌上市公司數量穩步增長。到2025年末,力爭實現我省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突破260家。區域實現分類分梯次推進,“優勢區”不斷增強。
上市公司質量顯著改善。做優上市公司,打造上市公司梯度發展隊伍,到2025年末,培育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上市公司6家以上、市值500億-1000億元的上市公司9家以上、市值200億—500億元的上市公司34家以上。
債券融資規模穩步擴大,債券發行利率保持在合理區間。到2025年末,四川省非金融企業信用債融資規模超過5500億元。
資本市場生態持續優化。預警監測機制不斷健全,有效防控和有序處置風險。
據悉,為全面完成上述五大目標,《三年行動計劃》將圍繞“股債結合”工作思路,從上市培育、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債券融資、推動基金業發展、發揮行業機構作用等五方面具體開展工作。
據傅瑜介紹,截至2022年末,四川全省境內外上市公司達203家,較2017年末增加75家,其中A股169家,較2017年末增加57家。2022年全年實現股權直接融資625.07億元,大約是2017年的2.04倍。
四川直接融資水平的顯著提升和上市公司數量的加速增長源自四川對資本市場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多年的持續努力。2016年以來,四川堅持“股債結合,以債為主”的發展思路,開展了一系列資本市場重大改革,先后推出“五千四百”上市行動計劃、“債券優先發展”戰略;先后出臺了《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顯著提升直接融資水平全面服務實體經濟的實施意見》、《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實施意見》,各地、各部門圍繞提升直接融資水平,以清晰的時間表、路線圖扎實履行工作職能,推動全省直接融資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以來,為落實全省經濟穩增長的相關工作要求,四川轄內地方法人銀行切實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力度,資本消耗速度加快。
對于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在支持四川轄內地方法人銀行發行金融債券補充資本方面有何政策措施的問題,黃全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針對部分地方銀行的資本補充需求,人民銀行成都分行深入實施“四川省中小銀行資本補充計劃”,全面摸排省內法人銀行金融債的發行需求,審慎評估發行人業務狀況,積極做好政策宣傳、業務輔導,鼓勵和支持地方銀行通過發行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方式拓寬資本補充渠道。2022年,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共支持成都銀行、成都農商行等4家地方法人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113億元,發行金額同比增長25.6%。截至2023年5月末,全省轄內法人機構二級資本債存續余額368億元,永續債存續余額97億元。
據黃全祥介紹,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將認真推動落實總行金融債發行余額管理試點相關要求,強化政策宣傳和業務輔導,指導地方法人銀行結合實際制定完善資本補充計劃,積極通過銀行間市場發行金融債補充資本,逐步構建完善資本、風險、收益動態平衡的資本管理框架,進一步提升法人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