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16 12:59:06
每經記者 董天意 每經編輯 范文清
在國內車市日趨“內卷”的競爭背景下,2023(第二十七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暨新能源汽車博覽會(以下簡稱粵港澳大灣區車展)如約而至。
本屆粵港澳大灣區車展以“先行向未來”作為主題,啟用深圳福田會展中心1~9號所有展館和室外區域,首次全方位打造圈層式、互動式、共享式展館,展館使用率創國內車展的新紀錄。現場還開設大會論壇區,智能科技展區、試乘試駕區,無人智能駕駛區等多個場景體驗區。
作為眾多企業的產品展示戰略重點,本屆粵港澳大灣區車展得到了各汽車品牌的積極響應。據官方數據,本屆車展的展出規模達15萬平米,現場約100家中外汽車品牌攜1000余款車型集中亮相。其中,昊鉑、smart、銀河、猛士、仰望、睿藍等十余個品牌也將正式完成在大灣區車展的官方首秀。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粵港澳大灣區車展期間,梅賽德斯-奔馳、比亞迪集團雙雙“包館”。其中,比亞迪包攬6號館打造品牌專館,這也是繼“BBA(奔馳、寶馬、奧迪)”等傳統豪華品牌之后,在粵港澳大灣區車展打造品牌專館的首個民族品牌。梅賽德斯-奔馳今年將繼續包攬5號館,這也是其第10次在粵港澳大灣區車展打造品牌專館。
在產品層面,作為新能源汽車主題車展,多數參展品牌均帶來了智能化應用的新車型,也幾乎所有整車品牌均攜帶了新能源技術的車型。如,勞斯萊斯閃靈將在本屆車展做全球首展、全國首發、華南首秀;問界M5智駕版實現交付;捷豹路虎全新攬勝星脈上市,新車售價為56.8萬~78.8萬元;此外,蔚來ET5touring、昊鉑超跑ssr、上汽大眾iD NEXT、仰望U8、U9等車型也一同亮相展臺。
事實上,深圳作為創新之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據深圳市汽車電子行業協會秘書長陳會軍透露,深圳現有汽車電子企業1500~1600家,產值超過1500億元。2022年,深圳新能源汽車銷量達21.15萬臺,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48%,登頂國內一線城市榜首。
良好的市場表現離不開深圳雄厚的新能源產業基礎。據悉,目前深圳擁有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正在打造燕羅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推動頭部企業提升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創新研發能力,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體系。深圳今年明確提出,將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產業增加值突破650億元。
另一方面,深圳也在政策層面加碼,積極促進當地新能源汽車消費。今年4月,深圳市南山區發布了《關于開展“愛車南山購”汽車專項促消費活動的有關通知》,從4月20日起至6月15日推出1億元購車現金補貼。
6月14日至8月31日,深圳市的“愛車南山購”汽車專項促消費活動,第二輪現金購車補貼正式開啟。在此次活動中,南山區工信局(商務局)聯合80余家轄區內汽車經銷企業,補貼總額達1.5億元,相較第一輪發放金額增加50%,單筆最高可領3.3萬元。
除了南山區以外,深圳市福田區目前也開啟了2023年夏季汽車消費補貼活動,從6月16日開啟,個人消費者在納入福田區限額以上零售業統計的汽車經銷商企業初購買小汽車(新車),即可申請領域5000元到15000元的補貼(補貼1.5萬元需要汽車金額在30萬元及以上),活動的補貼總金額為3000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近期汽車行業利好政策不斷出臺。如,6月8日,商務部辦公廳印發的《關于組織開展汽車促消費活動的通知》提出,今年6月至12月,商務部將統籌開展“百城聯動”汽車節和“千縣萬鎮”新能源汽車消費季活動。商務部計劃選取百城,聚焦全鏈條促進汽車消費;鼓勵地方政府及金融機構給予消費政策及汽車信貸支持;商務部指導千縣萬鎮,開展新能源車促銷活動,鼓勵企業推動適銷對路車型下鄉,推動售后服務網絡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此外,據新華社消息,6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為更大釋放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會議提出要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
按照此前規劃,新能源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將于2023年12月31日到期,而上述消息也意味著新能源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將再獲延續。
國金證券研報認為,在上述政策加持下,汽車銷量有望增強,汽車市場將進一步下沉,加速電動化。
“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有利于降低新能源汽車購車者負擔和促進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普及,從而反向推動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生態的整體成長,鞏固和提升我國在全球能源智能汽車領域的頭部地位和產業優勢。未來還需要在行業創新環境、新技術應用,以及產業配套環境建設方面多加扶持以促進‘車能路云’的融合發展與行業生態的整體快速擴大與產業優勢提升。”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桐桐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