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21 19:29:07
每經編輯 黃勝
端午假期就在明天,3天的假期之后,人們又將迎來周日調休上班,經歷一周6班。“調休”也再次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
據潮新聞6月21日報道:如果按傳統經濟學意義上的數據,勞動投入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是40%,每周多休一天,帶來的是5.7%左右的經濟損失。
不過,浙江大學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川川強調,這筆經濟賬不能這樣簡單算。因為連機器都需要休息和調試,人更是如此,并不是多上一天班就能提升效率。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張川川解釋,之所以用調休拼湊長假,是由旅游消費的性質決定的。作為一種跨地區的消費形式,旅游消費需要剛性的時間投入。沒有足夠的時間,就無法真正形成刺激消費的目的。當假期總天數固定,通過調休能湊出更多增加出行、促消費的長假。
其實,人們現在對于調休的怨言,很大程度是針對“放假了工作卻要繼續做,不能休息”的現狀和“不敢跟公司提休年假,身邊的人都不太敢休”的顧慮。如果能更好地執行休假制度,人們對于靠調休湊出來的假期出行的需求自然會減弱。消費總量不變,但是均勻分散到全年,對經濟發展和人們的假期幸福感都會有莫大幫助。
1999年起,我國將春節、勞動節、國慶節統一定為休息3天,移動節日前后的2個周末共4天和法定假期3天集中休假拼成7天長假,由此,開始有了“黃金周”模式。
2007年起,勞動節假期縮減為1天,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3個傳統節日。同時,用調休拼成了春節、國慶2個7天長假和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5個3天左右的小長假。
4月18日,話題詞#專家:建議固定法定假期取消調休#沖上每經熱榜前列,并引發網友熱議。
4月17日,“能不能接受五一放一天不調休”的話題沖上熱搜第一。在媒體設置的#不調休,五一僅放一天你能不能接受#網絡投票中,45.6萬人(共有82萬人投票,占比55.4%)選擇“能,放過周末吧”;11.3萬人則選擇“不能,不如不放”;接近20萬人選擇“多放幾天不行嗎”。
對此,新京報4月19日評論道:
到底要不要取消假期調休,這是個年年討論又年年重復的話題。對支持者來說,像勞動節這樣法定假期僅一天的節日,通過調休變為5天小長假,意味著可以獲得一段較長而完整的休假時光,無論是外出旅游還是回家探親,都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但它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為了拼湊出這5天假期,前、后都要加班,不少人心生疲憊,甚至催生了“放假一時爽,節前節后累斷腸”的吐槽。這也正是反對調休的主要理由之一。
取消調休的話題近幾年顯得格外“熱鬧”,背后折射的還是社會對于休假需求的一種變遷。
比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或許更在意休假質量,需要一種更舒緩、從容的休假環境,而對集中出游表現出更多不適。
另外,帶薪休假得到更多落實,一部分人對調休拼湊長假的需求可能未必有以往那么強烈了。這種國民休假心態的變化,在設計休假方案時,需要予以考慮。
但也必須承認,無論怎么設計休假制度,都只能是取社會最大公約數,任何一種方式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討論空間。
而社會對于一項政策表現出不同的聲音,這其實是正常的。包括現在要求取消調休的聲音看似很大,但這里面不排除與一些支持的聲音更傾向于“沉默”有關。
當然,輿論關于休假安排的討論和建議,作為一種社會心聲,還是應該被決策者所看見,并作為繼續優化假期安排的一種參考。而在不斷接收反饋中完善,本身是公共政策制定的最基本要求。
還要看到,盡量減少調休帶來的弊端,又未必僅僅是取消調休這么簡單。它的背后還涉及法定假期是否有必要繼續增加,帶薪休假能否得到更多推廣和落實,以及日常休假權利的保障等。因為這些因素,也關系到大家對調休的觀感和接受程度。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潮新聞、新京報、公開資料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41595415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