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21 21:43:43
◎6月21日,來伊份跌5.44%,之前的20日,公司股價跌9.43%,還一度觸及跌停。分析人士認為,來伊份近日的股價下跌或與近期行業內對休閑零食未來發展趨勢的研討有關。
每經記者 舒冬妮 每經編輯 文多
6月21日,來伊份(SH603777,股價16.35元,市值55.03億元)股價下跌5.44%,報收于16.35元,6月20日,來伊份股價跌幅達9.43%,午后一度被封在跌停板上。而在去年12月初,公司股價最高一度上漲至25.81元。
消息面上,公司于6月20日晚發布公告,控股股東上海愛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愛屋企管”)持有來伊份股份17312萬股,占來伊份總股本的51.44%,此次質押股份數量為1230萬股,質押完成后,愛屋企管累計質押來伊份股份數量為6814萬股,占其持股數量的39.36%,占來伊份總股本的20.25%。
截至公告日,愛屋企管未來半年內到期的質押股份數量為3600萬股,占其所持股份總數的比例為20.79%,占來伊份總股本的比例為10.70%,對應融資余額為1.5億元。
公司經營層面,網聚資本副總裁陳小龍認為,來伊份近日的股價下跌或與近期行業內對休閑零食未來發展趨勢的研討有關。21日,他在微信上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休閑零食行業正進入新的時期,特價特賣的零食折扣店(即零售量販店)流行,對于品牌而言,單店的投入產出比下降,未來營收利潤可能呈現下降趨勢。
“不久前行業對這個話題探討過,已經形成了一種共識。”陳小龍說。
2002年創立于上海,2016年上市,來伊份被稱作“零食第一股”。目前,公司產品涵蓋肉類零食、糕點餅干、堅果炒貨、膨化食品、沖調速食、海味即食、果干蜜餞、糖巧果凍、果蔬零食、進品食品、節禮文創等十二大品類,自有品牌產品約1000余款。銷售渠道包括直營門店、加盟門店、特通渠道、電子商務和來伊份APP平臺等全渠道。
2022年,來伊份營業收入約43.82億元,同比增長5.03%;歸母凈利潤約1.02億元,同比增長229.12%。
分渠道來看,來自門店零售的營收為27.46億元,同比下降3.54%,占總營收的62.67%;電商營收5.02億元,同比上年減少7.54%,占總營收的11.52%;加盟商批發營收6.4億元,同比增長37.46%;特渠營收3.5億元,同比增長80.08%。
對于業績增長的原因,來伊份表示,主要系加盟業務和特渠業務的銷售增長和銷售毛利率的提升。截至2022年年底,來伊份的全國門店總數為3622家,同比增加134家。其中直營門店2128家,加盟門店1494家,加盟店占比41.2%,全年加盟簽約店數超700家。
2017年,來伊份開始推出“萬家燈火”計劃,加速線下渠道拓展布局,并加大加盟業務發展,計劃2023年實現一萬家門店規模,精耕上海、江蘇等成熟市場,發展安徽、北京等成長市場,培育深圳、江西、重慶等新市場。
但從目前來看,實際數字與計劃仍相差較遠。來伊份在2022年度暨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暨現金分紅說明會上表示,公司持續推進萬家燈火戰略,加大全國的加盟力度。
但來伊份的經營戰略或許正受到市場挑戰。
2023年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收12.12億元,同比下降7.8%;歸母凈利潤0.71億元,同比下降23.04%,收入與凈利潤雙雙下滑,創下近四年同期新低。
21日,一位休閑零食領域的基金研究員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零食折扣店的興起流行,對中高端零食品牌的沖擊更大。前述基金研究員對記者分析表示,零食折扣店的興起和流行,對中高端零食品牌沖擊更大,因為價格差更大。對于門店來說,性價比和效率是核心,中高端品牌門店下沉一直存在瓶頸,因為下沉市場客單價更低,更加追求性價比,而性價比也成為目前經濟環境下更多消費者需要考慮的因素。
該研究員提到,全國零食折扣店數量2022年約1萬家,根據測算,預計2025年或達5萬家,供給端(渠道)快速擴張,但消費者需求沒有擴張,休閑零食領域價格戰會越發明顯,各大品牌以前的單店模型效率必然會往下走。
“如果說零食賽道上一輪紅利是電商紅利,那么折扣店的渠道紅利就是下一輪紅利。”該研究員認為,但對于一些品牌,也可能是沖擊。
公司如何看待近日股價下跌?如何應對零食折扣店的興起?6月21日下午,記者多次撥打來伊份董秘辦電話,但均未接通。記者也發送了采訪函,截至發稿尚未獲回應。
在2022年度暨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暨現金分紅說明會上,來伊份曾回應表示,量販零食的特征在于直接與品牌商對接,繞開了經銷渠道,所以影響最大的就是經銷環節,而不是品牌商。另外,從產品結構看,量販零食選品標準是好看好吃且低價,主打中低端的下沉市場,與公司消費群體有區別。公司將保持戰略定力,建設多業態消費場景的生態大平臺,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新鮮美味、高品質高顏值、健康營養的休閑食品,滿足用戶全天候各類場景下不同需求。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