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05 10:00:49
每經編輯 畢陸名
近來,負面消息纏身的梵羽瑜伽又有新消息。
梵音瑜伽7月4日深夜于官微發布聲明稱,任何的退費聲明都是騙局,“我們沒有能力退費,雖然學校重啟了,大部分學生都是來抵扣費用的”。聲明稱,目前該機構在積極地開展瑜伽教練培訓,直播,也在和各大機構溝通為其會員提供耗卡。今后也會有更多的耗卡選項推出,但近期不會有退費。
此前,據媒體報道,梵音瑜伽被曝拖欠員工工資,不少門店閉館停業,消費者退費困難。
“梵羽國際瑜伽”公眾號顯示,梵羽瑜伽成立已有10年,在全國有超過150家直營門店,以及2所培訓學院、1所商學院。在輿論不斷發酵下,6月10日晚間,梵羽國際瑜伽公眾號發布了一則回應通告。文中,梵羽瑜伽承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也對部分門店的堅守表示了肯定。
“公司目前正在全力配合相關部門作數據梳理,預期一周后給出解決方案。目前有不法分子冒用梵羽的logo和公章,發布不止一個版本虛假的退款鏈接。請大家互相轉告,以免蒙受財產和隱私泄露的損失。”梵羽瑜伽回應道。
據每日經濟新聞6月12日報道,近日,在社交媒體上,號稱“華南地區最大瑜伽品牌”的梵羽瑜伽被指經營出現問題,在全國上百家門店中,至少十多家疑似關門停業。不少消費者表示卡內余額在萬元以上,目前遭遇了退費困難,正在組織維權,還有教練稱被拖欠了幾個月工資。
“這里6月8號上午還上了課,6月9號開始就沒上了,有人交了上萬的學費,現在都退不到錢了。”6月10日下午,梵羽國際瑜伽(以下簡稱“梵羽瑜伽”)深圳洪湖花園店外,一位自稱門店工作人員的女性告訴記者,這次關店讓她損失了近3個月的工資。
10日下午,記者來到深圳市羅湖區的洪湖花園店,現場大門緊鎖,部分鋪面已經拉起帷幕,一條周年慶橫幅還掛在門頭上,在培訓機構扎堆的大樓里顯得尤為安靜。記者撥打了廣告牌上的咨詢手機號,但已無法正常呼入。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資料圖)
一位自稱門店工作人員的女性看到記者后,上前稱:門店從6月9日開始就暫停營業了,自己每月1000多的工資也拖欠了近3個月,還有很多教練的工資也沒拿到。
但在福田區的盛世鵬程店,記者看到店內仍在開展教學活動。一位健身教練告訴記者,梵羽瑜伽沒有“爆雷”這回事,“他們傳得太夸張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追問了大范圍關店情況,該教練表示:“只是暫時停業整頓。如果買的年卡,這邊是可以通用的。”
不過,對于詳細原因和恢復正常營業的時間,該教練表示不知情,“那是公司內部的事情,我們不知道。”
梵羽瑜伽總部位于龍華區金鑾國際商務大廈,梵羽企業族群下多家公司均注冊于此?!睹咳战洕侣劇酚浾?月10日晚間趕到大廈4樓的“梵羽國際瑜伽培訓學院”時,幾名男子正手持提包走出。面對記者詢問,一名自稱“臨時工作人員”的人表示:“現在經營不了了,我們是過來臨時處理事情的,要把老師工資算出來。要退錢還是走法律程序吧。”
一位物業安保人員稱:“我們是物業的,現在配合政府管控這里。公司具體情況我也不太清楚,一個星期前這個事就慢慢延伸開了。”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記者在某社交平臺以“梵羽瑜伽“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時,“欠老師工資”“退費”和“倒閉”成了前三大關聯詞。據記者了解,梵羽瑜伽采取預付費模式,不少會員一次性就購買幾十節課程或者多年年卡,付費金額可達數萬元,單節私教課的價格在300元到600元不等。
消費者楊女士在電話中告訴記者,她去年2月在梵羽瑜伽深圳皇崗口岸店辦了1張年卡,在“雙十一”又囤了1張年卡,折算下來還有4000多元沒有消費。她說,自己的金額在會員維權群里還算比較少,“很多門店會員都自發組織維權了。我們這個店的維權群里有80人填了損失金額,最多有4萬多的,加起來一共有60多萬(元)。”
“(所在門店)關店也不是毫無征兆,只不過當時大家都沒注意。”楊女士說,“5月中旬開始課程就慢慢變少了,晚上經常不排課了,當時給的理由是老師培訓去了,我看了老師發的朋友圈,也確認了這個點。后來才知道,那時候也有其他老師離職了,他們才沒法正常排班。”
“5月下半月,這家店工商登記的負責人和兩個教練就陸續離職了。6月初開始,他們就三天兩頭團建、電路檢修和各種維護,影響排課。7號早上說內部整頓停業三天,以前也有停過,這次就徹底停了。之后有一個店長在群里回復大家,發的都是公司統一口徑的話,我也不知道有沒有用。”楊女士表示。
“我在隔壁健身房辦過卡,他們倒閉后才轉過來的,沒想到又遇到這種情況。”多次經歷商家“跑路”的消費者CICI,也和楊女士是同一家門店的消費者。“今年3月梵羽給我作了評估,推薦買了4萬多元的私教課和終身卡。當時我也有點遲疑,他們說疫情幾年都堅持過來了,現在怎么會出問題?我再想想這么大的連鎖品牌,還是相信了他們。”CICI接受電話采訪時告訴記者。
《2022中國瑜伽教練培訓行業調研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瑜伽市場規模持續保持增長,2016年瑜伽市場規模174.59億元,至2020年達到471.78億元。
企查查數據顯示,2018~2022年我國新瑜伽相關企業累計約5.66萬家。其中,2019年為瑜伽相關企業快速增長的高峰期,一年增長1.47萬家;2022年則增長數量最少,跌破1萬家,僅新增8871家。截至今年3月23日,我國現存瑜伽相關企業5.98萬家。
瑜伽企業崛起的背后,2018~2022年我國吊銷、注銷瑜伽相關企業累計16700家,今年初至今(2023.1.1-3.23),我國吊銷、注銷瑜伽相關企業284家。
快速增長的瑜伽市場同樣引來了資本。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我國瑜伽相關品牌產品累計完成19次融資,總披露金額超7億元;我國瑜伽產品融資集中A輪及A輪以前的早期融資,占比超七成。其中,種子輪/天使輪7起,占比36.8%;A輪及Pre-A輪合計7起,占比36.8%。
不過,2020年以線下團課為主營業務的瑜伽服務受到疫情波及,部分資金力量薄弱的中小型瑜伽館在成本壓力下選擇退出,導致2020年瑜伽課程服務全年規模下滑。艾瑞咨詢報告顯示,2016~2021年我國大眾健身行業的融資總規模已接近150億元,但受疫情影響,2019、2020年融資規模出現較大幅度回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22年,卡莫瑜伽、熱醒Rexing、星瑜家、尚嬋瑜伽等獲得融資,投資機構包括唯品會、山東文旅集團等知名企業。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孔澤思、溫夢華、畢媛媛)、梵音瑜伽FineYoga官方號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