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11 23:51:59
如何把產業優勢轉化為人口優勢
每經記者 楊歡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新華社
據“蕪湖發布”消息,近日,蕪湖市人民政府正式印發了《蕪湖市推進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實施方案》,該方案從提升產業、創新、融通、人才、服務等多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并細化提出33項具體重點工作任務,全面推進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
為了全面提升人才層級,方案明確提出,以國際視野延攬高層次領軍人才、高端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大力培養本土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導入機制,放大“紫云英計劃”品牌效應,優化人才驛站功能。開展產教融合協同育才計劃,培養跨學科、實戰型人才,加快打造“創業蕪優”之城,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每年新增常住人口6萬人以上。力爭2035年城市總人口突破500萬。
解讀:今年3月,安徽印發《關于支持蕪湖市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見》,明確支持蕪湖成為安徽經濟增長第二極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在此之后,“蕪湖發布”發文表示,經濟強省發展不完全依靠省會城市的“一城獨大”,而是得益于“雙城驅動”,甚至“多城驅動”。
現階段,安徽明確了“2027年經濟總量向7萬億沖刺”的“小目標”。想要實現目標,安徽亟需除合肥以外的其他城市“站出來”。
蕪湖有幾分底氣?首先從經濟數據來看,蕪湖繼2021年邁上4000億元臺階后,2022年邁上4500億元新臺階,達到4502.13億元,穩居安徽經濟第二城。但與陜西、湖北、河南等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相比,差距仍然不小。
聚人才增人口被蕪湖視為推動發展的關鍵因素,在這方面,蕪湖則需要更多的努力。眼下,安徽人口第二城阜陽,常住人口814.1萬人,蕪湖尚不及阜陽半數,僅為373.1萬人,在長三角城市群41個城市中,常住人口數量居于第28位,在安徽全省16個城市中,居于第8位。
按照蕪湖的既定目標,力爭2035年城市總人口突破500萬,缺口不可謂不大。早在蕪湖“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曾直指,蕪湖城市人口集聚度和吸引力不足,外來人口流失與產業用工困難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并表示將全面放開落戶限制,提高常住人口落戶率,爭取把產業優勢轉化為人口優勢。
眼下,蕪湖的產業優勢正指向新能源汽車,其被定義為蕪湖舉全市之力高質量發展的首位產業。在此次方案的重點任務中也首要提出,加快產業集群培育。到2027年,蕪湖市首位產業規模在全省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中占比過半,培育形成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3000億級產業集群,新材料、智能家電2000億級產業集群。
河南確保全省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5%左右
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的通知》,從激發活力助力企業穩崗擴崗、分類施策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加強組織實施三大方面,共十二條具體舉措穩就業。該通知表示,河南省將就業工作納入省政府督查范圍。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穩就業責任,細化各項政策措施,定期調度各地就業工作進度和政策落實情況,確保全省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
浙江首條省方全資建設高鐵線全線橋梁貫通
7月10日,浙江交通集團投建的杭溫鐵路二期全線22座橋梁全部貫通,至此“路、橋、隧”線下工程全面收官,為項目在2024年6月具備開通條件打下扎實基礎。杭溫鐵路二期項目是浙江省首條省方全資建設的高鐵項目,由浙江交通集團主導投資建設,項目新建正線全長59公里,設計行車時速350公里,總投資94.8億元。該項目全線建成后,將串聯起杭州、金義都市經濟圈,是浙江省實現“省域1小時交通圈”的關鍵工程。
廣西出臺12條措施加快恢復和擴大餐飲消費
近日,廣西印發《關于加快恢復和擴大餐飲消費的若干措施》,提出12條措施進一步培育壯大餐飲市場主體,更好發揮餐飲業繁榮市場、拉動消費、擴大就業的重要作用。其中,對自2021年起年營業額首次達到200萬元,自2022年起年營業額首次達到1億元的餐飲企業,符合相關條件的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5萬元和50萬元;對自2022年起,年營業額每新跨上一個億元級臺階的餐飲企業獎勵15萬元,每家企業累計獎勵不超過200萬元。
川渝共同出臺行動方案加快自貿區協同開放
7月11日,重慶市政府網發布消息,重慶市與四川省共同出臺《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深化改革創新行動方案(2023—2025年)》,從聯動推進貿易投資、物流樞紐、產業發展、開放平臺、營商環境5大領域推出24條舉措。力爭到2025年,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基本建立與國際先進經貿規則接軌的制度型開放體系,培育一批國際區域開放合作平臺,打造一批川渝特色的開放產業集群。
自然資源部:突破耕地紅線等重大問題,一票否決
耕地保護是“國之大者”,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7月11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劉國洪表示,如何推動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壓緊壓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主體責任,是守住耕地保護紅線的關鍵所在。
今年初,中央已經印發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考核辦法,對考核的對象、考核內容、考核步驟、考核結果運用等作出了全面規定,考核工作的整體制度框架已經基本建立。
他介紹,總的考慮,一是落實黨政同責,明確國家對各省(區、市)黨委、政府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落實情況,實行一年一考核;二是突出考核重點,明確對突破耕地紅線等重大問題實行“一票否決”,體現嚴管嚴保的堅決態度;三是規范考核程序,設置了省級自查、實地抽查等考核環節,確保考核結果客觀公正;四是強化結果運用,明確將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干部綜合評價、政績考核、審計問責等重要參考,還將根據各地耕地保護目標的完成情況,實施經濟獎懲。
2022年,我國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收入同比增6.9%
國家醫保局10日發布《2022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4592萬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2022年,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基金當期結存6324.93億元,累計結存42639.89億元。參加職工醫保人員享受待遇21.04億人次,比上年增長3.1%。職工醫保參保人員住院率17.6%,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50多萬博士生分布“地圖”:近八成在省會 部分萬億GDP城市“掛零”
據中國科學報消息,2022年博士招生人數達13.9萬人,在校生人數則達到55.61萬人。博士點的數量是衡量高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尺,其區域布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空間分配格局。
從城市看,四大直轄市共擁有93所博士學位授權高校(由于河北工業大學坐落于天津市,因此將其計算在內)。此外,有超過一半的博士點高校分布在27個省會城市,總量達到215所高校,連同4個直轄市所擁有的數量,共占據了國內博士點授權高校總數的77.39%。
省會城市中,南京市、西安市、武漢市、廣州市和哈爾濱市位列擁有博士點高校數量的前五。其中,南京市和西安市各有17所,后三個城市分別有16所、14所和13所,沈陽市、杭州市和成都市緊隨其后。
非省會城市共擁有90所博士點高校,除計劃單列市外的地級市及其以下的有70所高校,計劃單列市的大連市、青島市擁有博士點高校的數量較為突出,分別為8所和7所。在地級市中,桂林市以4所博士點高校的數量位居第一,徐州市則以3所緊隨其后。
“萬億俱樂部”城市中的225所高校擁有博士學位授權點,占據全部博士點高校的一半以上。其中,北上廣等10所城市的178所高校擁有博士點,且各自的高校數量均超過了10所。佛山、東莞兩市雖然也是“萬億俱樂部”的成員,但至今沒有一所高校擁有博士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