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12 21:12:42
◎對于當前市場瑞幸、庫迪等已有的“9.9元咖啡”競爭,品牌主理人陳子宇認為對Grid影響有限。
每經記者 李卓 楊昕怡 每經編輯 劉雪梅
Grid Coffee北京嘉里中心門店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卓 攝
咖啡新玩家們仍在奮力“破土而出”。
今日(7月1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本土新銳精品咖啡品牌Grid Coffee方面了解到,Grid Coffee將在北京王府中環落地全新PRO首店,預計2023年新增30~50家門店。
這是Grid成立10個月以來交出的首份成績單。自2022年8月誕生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街邊小車,初始只賣黑咖,試營業48小時內即賣出了1068杯黑咖。品牌創立半年,售出了百萬杯咖啡。
作為國內首個全系專注于“單一產地”咖啡的品牌,Grid Coffee品牌主理人陳子宇表示,Grid全線產品均在經典咖啡框架內,希望回歸本質,關注原料、產地、在地風土和細節,也希望表達對“咖啡奶茶化”這種主流風潮的小小反叛。“售出百萬杯咖啡,未添加一滴糖漿。”
所謂單一產地咖啡,是在單一已知地理來源內種植的咖啡,簡單說,這一批咖啡豆從種植到處理和最終沖煮,都同根同源,保持了純粹滋味。
和單一產地咖啡相對的,是拼配咖啡。精品咖啡產業發展至今,單一產地是否一定比拼配好?陳子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不一定。但單一的品質‘下限’更高,也更能代表一個產地的風味。”
據介紹,單一產地咖啡風味的表現主要依賴于當年當地的風土條件,沒有后期調和拼配的余地。因此,在其種植、處理、烘焙和沖煮各個環節都需要更加嚴格的篩選和把控。同時,“多元的地域之味”是單一產地咖啡最為核心的文化精髓,這也突破了對傳統咖啡味道“酸、苦、甜”的固有認知,進而可以延伸到更形象立體的花香、柑橘、草本等風味。
在此背景下,Grid第一個產地季在今年啟動,已巡游至埃塞俄比亞。同時,Grid2023年特別推出C系列,是中國產區咖啡豆,將與云南產地進行深耕和直接貿易合作。
陳子宇同時對記者透露,Grid已經實現單店盈利。下半年新增門店會考慮上海、蘇州、成都等地,但依然以北京為主,截至目前其在北京已經開設了13家門店。
“現在市場知名的Seesaw、Manner、M-stand等精品咖啡大多是上海品牌。Grid想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北京品牌。”陳子宇如是說。
從門店類型看,Grid標準店以快取模式為主,選址多在太古里、嘉里中心、王府中環、國貿商城等成熟商圈;即將開業的PRO店,與普通門店相比,更追求咖啡口味和專業性上的極致:更好的豆子,更小的杯子,并且PRO店有嚴格的選址標準,僅布局一線及新一線城市;商場體驗店則會提供更多座位。
記者從Grid Coffee門店了解到,其客單價集中在22元-36元區間。對于當前市場瑞幸、庫迪等已有的“9.9元咖啡”競爭,陳子宇認為對Grid影響有限。據透露,從Grid客群來看,目前占比接近50%的是30-40歲的成熟咖啡消費者,年輕人則占比30%左右。陳子宇稱:“Grid的產品設計邏輯,成熟消費者會更懂。”這也是Grid早期擴張的主要抓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