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13 21:58:08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星
7月13日,國新辦舉行2023年上半年進出口情況新聞發布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據海關統計,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其中,出口11.46萬億元,同比增長3.7%;進口8.64萬億元,同比下降0.1%。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介紹,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規模在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0萬億元。其中,一季度、二季度分別達到9.76萬億和10.34萬億元,同比均實現正增長。從環比來看,二季度進出口比一季度增長6%,5月份、6月份均環比增長1.2%。
注:制圖數據均以美元計價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wind、西南證券、光大證券楊靖制圖、視覺中國圖
民營企業是穩外貿主力
上半年我國外貿整體運行情況如何,具體有哪些亮點和積極變化?
對此,呂大良表示,上半年,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主要發達經濟體政策收縮外溢效應顯現,國際市場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較多,我國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外貿進出口頂住了壓力、穩住了規模、提升了質量,總體是符合預期的。具體有三個方面的積極變化:
一是外貿活力走強。上半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54萬家,同比增加6.9%。其中,以中小微企業為主、充滿活力的民營企業不斷擴容,同比增加8.3%,外貿經營主體活躍度明顯增強。同時,民營企業也是外貿穩增長的主力軍,上半年進出口增速高于整體6.8個百分點,規模占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至52.7%,拉動整體增長4.4個百分點。
二是外貿結構更優。從貿易方式看,產業鏈更長、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速快于整體,占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1.2個百分點,達到65.5%,貿易自主發展能力穩步增強。從區域布局看,中西部地區、東北三省開放發展步伐加快,上半年進出口分別增長2.8%、4.5%,分別高出整體增速0.7個和2.4個百分點,合計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至21%,區域發展更趨平衡。
三是外貿動能匯聚。在外貿承壓的態勢下,我國大力開拓新興市場、打造高水平開放平臺、培育壯大優勢產業,不斷匯聚外貿新動能。上半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接近兩位數,占進出口總值比重提升至34.3%;同期,對拉美和非洲等新興市場分別增長7%和10.5%,國際市場更加多元。
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出口分別增長8.6%和26.4%,開放平臺作用發揮明顯。“新三樣”產品,也就是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合計出口增長61.6%,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8個百分點,綠色產業動能充沛。
實現里程碑式的新突破
近兩個月外貿增速出現了明顯回落,出口出現負增長,網上也有一些表示擔憂的聲音。
呂大良說:“當前我國外貿發展總體是平穩的,同比看起來似乎走得‘慢’了一點,但環比是一步一個腳印地穩步前行,二季度環比增長,最近連續兩個月的環比也是增長的,平穩發展是有支撐的。”
從規???,保持了增長,而且增量可觀。上半年我國進出口保持增長,規模創下了20.1萬億元的新高點,這在歷史同期是第一次,是里程碑式的新突破。這一突破,是在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全球貿易投資放緩的背景下取得的,也是在防疫物資和“宅經濟”產品等前期“一次性拉動因素”消退的情況下取得的,實屬不易。
“從增量上看,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加了4000多億元,形象地說,這就相當于我們國家去年一整年300多萬輛汽車出口的總值。”
從支撐來看,數量在增加,增長更扎實。價格和數量是影響貿易規模的兩大表觀因素。經測算,一季度,我國進口、出口數量較去年同期均有所減少。進入二季度,進口、出口數量同比轉為“雙增”,當季進口數量增加了5.9%,出口數量增加了2%。
能源產品等進口量、汽車等出口量同比增速均超過兩位數。貿易量的增加帶動貿易規模的增長,意味著我國外貿進出口基礎堅實,是實實在在的增長。
從全球看,優勢鞏固,份額有升。世界貿易組織預計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長1.7%,明顯低于過去12年2.6%的平均水平,貿易放緩是各個經濟體面臨的共同挑戰,困難更多是全球性的。
與周邊已公布數據的經濟體相比,我國外貿仍然展現出了較強韌性,競爭優勢穩中加固。根據WTO公布的最新國際數據進行測算,前4個月,我國出口產品占國際市場份額實現了小幅提升,可見我國外貿表現出更強的競爭力。
“2023年全年我們有信心繼續鞏固市場份額,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呂大良說。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