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14 19:46:23
◎對于預虧原因,博匯紙業解釋稱,2023年上半年,公司主要原輔材料進口紙漿和木片成本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是受整體消費市場環境影響,產成品價格的下降幅度更大。綜合以上因素,2023年半年度盈利水平較去年同期回落。
每經記者 彭斐 每經編輯 董興生
雖然試圖通過提價對沖市場疲軟,但從造紙企業上半年的業績走勢來看,相關企業為“保價”而“漲價”的動作顯然不成功。
7月14日晚間,博匯紙業(SH600966,股價6.31元,市值84.35億元)發布2023年半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預計2023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76億元至-2.74億元,與去年同期4.32億元的盈利相比,不僅同比下降,還出現了虧損。
圖片來源:公告截圖
與此同時,在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的扣非凈利方面,博匯紙業預計2023年半年度實現歸母扣非凈利潤-4.92億元至-3.9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盈利水平下降,也將出現虧損。
對于預虧原因,博匯紙業解釋稱,2023年上半年,公司主要原輔材料進口紙漿和木片成本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是受整體消費市場環境影響,產成品價格的下降幅度更大。綜合以上因素,2023年半年度盈利水平較去年同期回落。
從業務范圍來看,博匯紙業專注于漿紙一體化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白紙板、文化紙、箱板紙、石膏護面紙。
紅塔期貨的相關文章顯示,我國文化紙行業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再加上電子媒體的沖擊,紙作為文化傳播的用途大大降低,導致文化紙產銷量增速除個別紙種、個別年份小幅為正之外,大部分時間增速為負,其中新聞紙產銷量增速更是多年來為負值。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機制紙及紙板(外購原紙加工除外)累計產量13691.4萬噸,累計下降1.3%,市場整體供需弱平衡。面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超預期因素沖擊,全年紙價先高后低,但工業包裝紙需求受國內消費需求疲弱的影響,供需矛盾逐漸突出,2022年白紙板產品平均售價較2021年同期有所下降。
事實上,進入2023年以來,造紙行業的低迷仍在持續。7月10日,工信部發布2023年1-5月輕工業五類細分行業運行情況。造紙行業方面,1-5月,全國機制紙及紙板產量5544.8萬噸,同比下降0.8%。規模以上造紙和紙制品企業營業收入5379.40億元,同比下降5.4%。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一季度,博匯紙業就已出現4.97億元的虧損,結合上半年預虧數據,其經營狀況在二季度已經出現好轉。不過,從造紙行業當前的低迷狀況來看,這種好轉可能并不具有持續性。
今年6月份,博匯紙業在互動平臺表示,受去年超預期因素影響,經濟和消費市場目前處于逐步修復狀態,市場和客戶需求的韌性猶在,企業發展面臨短期階段性挑戰。
博匯紙業在預虧公告中稱,報告期內,公司通過探索創新產品,調整產品結構,增加差異化產品占比,搶占市場份額,2023年上半年公司銷量穩健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以來,紙漿價格陷入調整,給造紙企業帶來了喘息的機會。數據顯示,紙漿期貨從年初接近7000元/噸下降至5000元/噸附近并企穩,跌幅超預期。分析認為,上半年紙漿價格下跌的原因,或在于海外闊葉漿的巨大產能投放。此外,海外高利率背景下消費低迷等因素,也對上游紙漿價格形成明顯制約。
在紙漿價格向下之際,雖然有些漿廠采取行動“挺價”,但效果并不明顯,對于紙漿價格的后續走勢,多數機構并不看好。
申銀萬國研報認為,紙漿供強需弱的格局延續,基本面偏空,整體反彈空間預計有限。但前期跌幅已經基本反映當前的弱勢格局,后續持續大跌的空間也較有限,下半年整體維持低位振蕩走勢。
不過,從博匯紙業“受整體消費市場環境影響,產成品價格的下降幅度更大”的表態來看,由于紙漿價格承壓,左右造紙行業景氣度的首要因素再次從成本端轉向了需求端。
博匯紙業生產車間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從一季度來看,多數紙企業績比較萎靡,營收規??壳暗奶柤垬I今年一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5.66億元,同比下滑16.21%。而山鷹國際、晨鳴紙業一季度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41億元、-2.75億元,同比分別大幅下滑270.67%、341.76%。
然而,在供需平衡被打破的背景下,即便造紙企業主動漲價,市場需求端能否買單還是未知數。
《證券日報》在報道中提到,今年以來,各紙種中境況最慘的當屬白卡紙。統計數據顯示,國內250g至400g白卡紙市場均價從年初的5110元/噸跌至目前的4110元/噸,并仍在不斷刷新近五年新低。
面對白卡紙價格跌跌不休的態勢,7月3日起,廣東、江蘇、江西等地區的部分中小型白卡紙企業率先發出漲價函;7月6日,白卡紙行業頭部企業博匯紙業、太陽紙業(SZ002078,股價11.02元,市值307.97億元)等也跟進發布調價函,計劃7月6日至7日將所有卡紙類產品在目前售價基礎上上調200元/噸。
漲價或是無奈之舉。據悉,目前,白卡紙已呈現成本與紙價嚴重倒掛的局面,紙企只能通過攜手調價來達到止跌的目的。
事實上,在今年2月初,造紙業就已醞釀漲價,博匯紙業、晨鳴紙業、萬國紙業等頭部紙企率先對白卡紙進行提價,此后岳陽林紙等紛紛跟漲,漲價潮從頭部紙企向中小紙企蔓延。然而,后續效果卻不甚理想,落地效果也一般。主要原因還是下游需求比較疲軟,紙企無奈提價,實則是為了保價,防止價格進一步下滑。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