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28 14:51:32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肖芮冬
近日,中基協披露了2023年二季度各項資管業務月均規模數據。每經記者注意到,在非貨前二十基金公司方面,二季度12家環比增加,7家環比減少,永贏基金躋身前二十。而從具體的規模變動來看,部分公司的規模環比減少超過200億元。
再看基金專戶方面,月均規模前二十的基金公司斷檔依然明顯,僅有兩家基金公司月均規模超過了2000億元。另外,最大的變化是國壽安保基金退出前二十,招商基金躋身前二十。
首先,從2023年二季度的非貨公募基金月均規模前二十來看,相比于一季度的數據,有12家基金公司月均規模環比上升,有7家公司環比下降。
其中增幅超過百億的有9家,分別為華夏基金、富國基金、招商基金、國泰基金等,增幅最大的是嘉實基金,超過了200億元。
另有7家環比月均規模有所下滑,分別為易方達、廣發基金、南方基金、工銀瑞信、匯添富基金、中歐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其中下滑超過200億元的包括易方達、匯添富、中歐基金。
雖然對于權益基金占比較高的基金公司而言,二季度的規模下滑有一定的市場因素存在,伴隨著市場調整,一些權益基金的凈值規模出現了下滑。
但另一方面,記者注意到,有些基金公司二季度的新基金成立規模也將近150億元,可以看出新基金的新增速度,趕不上存量產品的減少速度。在新基金持續發行中,如果剔除新基金的規模,其實存量基金的規模下滑或更為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排在前二十的公司中,二季度最大的變化來自于華泰柏瑞基金的退出,永贏基金以2316.74億元的月均規模躋身前二十。
不過如果細看這兩家公司的產品結構,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華泰柏瑞基金的股票型產品規模超千億,而永贏基金的債券型產品超2000億元,在市場處于調整中時,或許對于股票型產品的沖擊會更大。
再看專戶方面,二季度的月均前二十的基金公司中,僅有兩家基金公司的月均規模超過了2000億元,而在一季度時,月均規模超過2000億元的共有5家。
具體來看,創金合信基金月均規模繼續增長,從一季度的月均7734.73億元增長至二季度的8398.94億元,增幅超過8%;建信基金的月均規模也從一季度的3546.38億元增長到了二季度的3810.28億元,增幅超過了7%。
而易方達、博時基金、平安基金二季度的月均規模都降到了2000億元以下。
整體來看,在規模2000億元之上,出現了明顯的斷檔,創金合信基金月均規模遙遙領先,由于專戶產品沒有太多信息披露,其在業內經常被稱為是“悶聲發財”。
在2000億元月均規模以下,競爭還是非常激烈,經常幾億元的規模差距就能影響排位,比如易方達和博時基金,二季度的月均規模僅相差不到11億元;銀華基金和景順長城基金,二季度的月均規模僅相差不到4億元;國投瑞銀基金和招商基金,二季度的月均規模僅相差不到2億元。
此外,環比一季度月均數據,比較明顯的變化還包括了國壽安保基金退出了前二十,招商基金以803.4億元的月均規模躋身前二十。
再看基金子公司的專戶規模,二季度月均規模超過千億的共有4家,分別為招商財富、建信資本、浦銀安盛資管、工銀瑞信投資管理公司。
回看一季度時,月均規模超千億的共有5家,除了上述4家,還包括了農銀匯理資管。不過,二季度農銀匯理資管月均規模大幅下滑,從一季度的1052.23億元下滑到了631.09億元,下滑幅度超過40%。
同樣出現明顯下滑的還有鑫沅資管,月均規模從一季度的903.08億元下滑到了二季度的584.27億元,下滑幅度超35%。
此外,規模環比下滑超過百億的還包括了博時資本、易方達資管。值得注意的是,富國資管(上海)退出了前二十,光大保德信資管躋身前二十。
最后來看下管理養老金的基金公司情況,這里所指的養老金包括了基金公司管理的社保基金(包含社保基金境外投資部分)、基本養老金、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不含境外機構委托管理的養老金。
每經記者注意到,截至二季度末,16家管理養老金的基金公司,主要出現了一個變化,相比于一季度末,招商基金的管理規模超過了銀華基金,排到了第8位,銀華基金位列第9位。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18415434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