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28 22:44:02
◎《方案》明確了主要目標,2023—2024年輕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速4%左右,規上企業營業收入規模突破25萬億元。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星
輕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優勢產業、民生產業,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2022年輕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的16.2%,是工業經濟穩增長的重要力量。
7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工信部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近日聯合印發《輕工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明確了主要目標,2023—2024年輕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速4%左右,規上企業營業收入規模突破25萬億元。重點行業規模穩中有升,主要產品國際市場份額保持穩定。新增長點快速發展,推廣300項以上升級和創新產品,輕工百強企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培育升級50個規模300億元以上輕工特色產業集群。
當日下午,相關部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方案》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記者注意到,《方案》共提出了著力穩住重點行業、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充分激發內需潛力、積極穩住出口優勢、推動產業生態協調發展、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等六項工作舉措。
在著力穩住重點行業方面,共提到家居用品、塑料制品、造紙、皮革、電池、食品等行業。在培育壯大新增長點方面,共提到老年用品、嬰童用品、文體休閑用品、生物制造和預制化食品等。
這主要是出于何種考慮?對此,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秘書長郭永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家居用品、塑料、造紙、皮革等行業產值大、比重高,是輕工業傳統優勢產業。電池是新能源產業,符合綠色低碳發展要求。食品是人民群眾健康的保障,也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產業。
“老年用品、嬰童用品是消費品質要求高、市場發展空間大的產業,是可以帶動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郭永新說,生物制造科技含量高,對食品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而預制食品是適應現代生活節奏的產業,目前正處風口期,涉及第一和第三產業,帶動面廣,也是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輕工業門類廣、產品多、市場大,《方案》在以上重點行業和新增長點多維度布局,對輕工業穩增長具有重要意義。”郭永新說。
在今天的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表示,要著力穩住家居產品、塑料制品、造紙、皮革、電池、食品等六大萬億級規模行業,培育壯大老年用品、嬰童用品、文體休閑用品、生物制造和預制化食品等市場空間大的新增長點。
“每個行業分別實施1—3項標志性舉措,確保政策落實落細,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何亞瓊說,如在家居用品領域開展智能家電互聯互通、“百企千縣萬村美麗家居”行動,造紙行業實施一批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項目。
輕工業覆蓋面廣,民營企業多,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面臨較多困難,目前輕工業運行情況如何?
對此,何亞瓊表示,今年以來,有關各方積極作為,克服重重困難,共同推動輕工業運行企穩回升,具體看,呈現以下五個方面特點:
一是生產回穩向好。6月當月,輕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較5月回升1.7個百分點。紙漿、電池制造行業增加值增速超過20%,家電制造業增加值增速超過10%。上半年,輕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4%,實現由負轉正。“上半年輕工業10.6萬億規模,盤子這么大的情況下,實現增長十分不容易。”
二是消費逐步恢復。上半年,輕工11類重點商品零售額3.5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5.4%,同比增長6.3%。其中,金銀珠寶類、體育娛樂用品類、化妝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7.5%、10.5%、8.6%。
三是出口穩中趨緩。上半年,輕工8種重點商品出口額2196億美元,同比下降4.4%。塑料制品、家用電器、家具出口保持規模優勢,均超過300億美元。
四是效益保持平穩。今年上半年,輕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13.2萬家,實現營業收入10.6萬億元,同比增長2.1%,高于全國工業2.5 個百分點。實現利潤5682億元。
五是新動能較快增長。上半年,附加值比較高的電動自行車產量增長10.7%,電池、助動車制造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3.3%、10.7%。
“總體來看,今年上半年,在國內經濟持續恢復的背景下,輕工業發展保持一定韌性。”何亞瓊說,作為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撐產業,輕工業近年來總體保持平穩,對工業經濟增長貢獻度保持在20%以上,對工業經濟穩定發展起到了較大支撐作用。
何亞瓊表示,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工信部將在輕工領域認真貫徹落實,以輕工業穩增長工作方案為抓手,靠前發力、精準發力,以系列有效舉措夯實輕工業恢復基礎。
具體而言,一是加大民營企業數字供給技術研發,推動低成本、模塊化智能制造設備和系統的推廣應用,讓成千上萬的中小微輕工企業可以上云,可以實現數字化網上銷售。
二是在重點領域開展“大企業發榜、中小企業揭榜”工作,圍繞重點產業鏈和產業集群開展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活動,讓更多的中小微企業與大企業在項目合作中共同成長。
三是支持民營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共建技術研發中心、產業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平臺,加強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輕工企業穩定、持續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