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31 14:58:59
后摩智能聯合創始人、研發副總裁吳仲謀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存算一體AI芯片已經走到了規模化落地的前夜,后摩智能要以領先行業的產品乘勢而上。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葉峰
今年以來,隨著ChatGPT和AIGC概念的爆火,通用大模型創業公司方興未艾,大模型對于算力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
在這樣的背景下,帶寬低、時延長、功耗高等傳統馮·諾依曼計算架構下的瓶頸更加突顯。一時間,能突破芯片算力和功耗瓶頸、實現芯片能效比階躍的存算一體技術引爆了行業與市場的關注。
作為國內首家存算一體智駕AI芯片公司,后摩智能從2020年成立伊始就選擇以存算一體的底層架構創新來實現AI計算效率的極致突破。經過2年的不懈努力,該公司在今年5月推出了國內首款存算一體智駕芯片后摩鴻途H30,其AI物理算力、功耗等多項數據驚艷市場,也為快速發展的智能汽車產業帶來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后摩智能聯合創始人、研發副總裁吳仲謀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存算一體AI芯片已經走到了規模化落地的前夜,后摩智能要以領先行業的產品乘勢而上。“未來3~5年內,我們希望成為國內智駕領域排名前三的頭部芯片企業。”
算力架構“第三極”,有效解決傳統計算架構瓶頸
2020年,離開地平線的吳強選擇自主創業。他認為存算一體技術是AI芯片的新方向,并聯合多位頂尖學者和芯片工業界資深專家組建了后摩智能。
所謂存算一體,指的是在存儲器中嵌入計算能力,以新的運算架構進行二維和三維矩陣乘法/加法運算。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加速落地,存算一體架構甚至被業界描述為繼CPU、GPU架構之后的算力架構“第三極”,能有效克服傳統馮·諾依曼架構的瓶頸,實現計算能效的數量級提升。
吳仲謀也是后摩智能專家團隊中的一員。在他看來,后摩的創始團隊自帶AI芯片的基因:“這是團隊人員的專業背景所決定的。并且人工智能發展這么多年,賽道很寬、市場也足夠大,我們當時確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做一個人工智能的芯片。”
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AI芯片才是有競爭力的?經過多方調研和考察,后摩智能團隊發現,隨著AI的飛速發展,對芯片容量和算力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大;其次,基于SRAM的存算一體芯片已經開始走出實驗室,正處于從學術界向工業界轉化的臨界點,后摩的成立正好趕上了這一波浪潮。
有第三方數據顯示,到2030年,基于存算一體技術的芯片總市場規模約為1136億元,前景可觀。
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創投合伙人王光熙也告訴每經記者,首先,存算一體可以做到從底層計算架構入手,在現有的半導體材料體系下以幾倍增長來突破原來的功耗;其次,由于AI本身就牽涉大量的系數矩陣數據運算與轉移,存算一體也非常適合做AI相關的計算,并將帶來功耗的大幅提升。
“整體而言,存算一體是一個挺好的路線,目前也還處于一個相對比較藍海的狀態。我們認為,未來存算一體在云、邊、端將大有可為。”
開啟存算一體智駕芯片量產落地新時代,加速推動汽車智能化進程
從應用場景上來說,智能駕駛、云計算、邊緣計算、物聯網等都是存算一體芯片的優勢領域。
后摩智能選擇了從智能駕駛領域切入。吳仲謀表示,智能駕駛是一個很具象化的場景,不論場景還是客戶都非常清晰,存算一體芯片從該場景切入也有一些鮮明的特點與優勢。
“首先,車對能效比是相當敏感的;其次,把時間維度拉長,尤其是在大模型的驅動下,車對于算力的需求是持續提升的,上限空間也比較高;第三,近年來車規級芯片成了整個產業供應鏈的剛需,也給國內創業者提供了千載難逢的超車時機。”
今年5月,該公司正式發布基于SRAM存儲介質的后摩鴻途H30智駕芯片,也是國內首款存算一體的智駕芯片。根據后摩方面提供的數據,后摩鴻途H30最高物理算力可以達到256TOPS,典型功耗35W。在Int8數據精度條件下,其AI核心IPU能效比高達15Tops/W,是傳統架構芯片的7倍以上,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據悉,為了充分發揮存算一體帶來的高計算效率,后摩智能面向智能駕駛場景還打造了專用IPU(處理器架構)天樞架構。得益于靈活、高效的硬件架構設計,后摩鴻途H30實現了性能2倍提升的同時,還降低了50%功耗,也引發行業和市場的廣泛關注。目前,后摩智能的第二代產品也在全力研發中。
雖然已經發布了首個產品,但在吳仲謀看來,目前后摩智能還處于“從0到1”的發展階段,而該公司當前的重心是掌握好產品力、有一定的成熟度并打磨出幾個典型的目標客戶案例。“希望在未來3~5年內,后摩智能可以成為國內智駕領域排名前三的頭部芯片企業。我們也將與生態鏈上的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共同推進萬物智能的實現。”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25665175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