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01 20:50:43
每經編輯 孫志成
8月1日,美國超導(AMSC,股價10.08美元,市值3.05億美元)美股盤前直線拉升,現漲超100%。消息面上,此前聲稱其發明了一種新的室溫超導材料的美國泰吉量子公司公布了其發明的一張照片,“是傾斜著疑似懸浮在一塊磁體上的黑色樣品塊,該公司稱其是“一種石墨烯泡沫材料,非常易碎”。
但該公司沒有在官網上公布任何實驗數據,尤其是與磁化、電阻等相關的實驗數據。
美國一公司稱獲得室溫超導專利
7月30日上午6時,泰吉量子發布推特稱,“我們很高興地宣布我們終于被授予了高于室溫的第二類(第II類)超導體的專利。與最近從韓國流傳的一些論文報道相反,在論文標題中簡單地寫上 ‘世界第一 ’并不意味著你就是世界第一。經過兩年多的等待,我們的專利于上周獲得授權。請從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網站閱讀我們的專利。”并在文末附上了專利文件的鏈接。
泰吉量子公司在其推特賬號稱,“這種獨特的II型超導體(專利號:17/249,094)可在較寬的溫度范圍內工作,包括遠高于室溫的溫度,從約-100° F(-73° C) 到約302° F (150° C) ——這是在超導體世界中并不常見的一種特性?!?/span>
據美國專利商標局官網顯示,該專利于2023年7月25日獲得批準。
該專利文章摘要顯示,“本發明提供了一類第II類超導體,為一種帶有激活材料的多孔碳質材料,該激活材料是一種非極性液體,其結構中不包含π鍵。該超導體的制造方法是通過對碳質材料進行穿孔以產生空隙,并在碳質材料的至少一個表面上涂覆激活材料。”
文章稱,該超導體能在室溫及以上溫度下導電。
文章顯示,專利發明人為John A.Wood和Paul J.Lily。
據泰吉量子官網顯示,主發明人John A.Wood在多個技術領域擁有經驗和興趣,是八項美國專利的擁有者。他在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接受本科教育,主修化學(BS)。他在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接受研究生教育,主修物理化學(MA)。
多年來,他為先進分析化學、空氣監測和監測控制系統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最近幾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申請了他在不同領域的許多創新想法的專利。他經驗豐富,擅長應對復雜的技術挑戰,設計創新解決方案。
該公司官網顯示,未來將發布更多有關于發明人的背景信息。
在泰吉量子的推特下,有多位網友在評論中希望公布其發明的超導體的照片或驗證視頻。該公司在其官網和推特上都發布消息稱,“周一見!”
8月1日,泰吉量子公司新聞稿發布了一張照片:傾斜著疑似懸浮在一塊磁體上的黑色樣品塊,但卻沒有公布任何實驗數據,尤其是與磁化、電阻等相關的實驗數據。
圖片來源:泰吉量子公司新聞稿
截至發稿,該公司官網或官方推特尚未發布有關于其第II類超導體的更多數據或照片、視頻等信息。
據泰吉量子官網顯示,該公司是一家具有前瞻性思維的公司,專注于量子技術、基于區塊鏈的身份驗證系統,以及現在的突破性超導技術。該公司由Paul Lilly建立,致力于推動科學進步并培育一個安全、高效的通信世界。
據澎湃新聞,針對上述公司發布的消息和專利文件,有研究第II類超導體的業內專家表示,“專利是不算數的,一般不用數據佐證(的),不用當回事?!?/span>
通俗地來說,超導體可以被分為兩種:第一類(第I類)超導體只有一個臨界磁場,第二類(第II類)超導體有兩個臨界磁場。當外界磁場逐漸增強,第Ⅱ類超導體的超導態會被部分破壞,直至完全破壞。
此前曾有團隊稱發現室溫超導材料
其實,如今距離人類首次發現超導現象已經有100多年了。早在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Heike Kamerlingh Onnes就已經發現,當溫度降低至4.2K(約-268.95℃)時,浸泡在液氨里的金屬汞的電阻會消失。
今年7月22日上午,韓國量子能源研究中心公司相關研究團隊在預印本網站上陸續公布兩篇類似的論文,宣稱一種命名為LK-99的銅摻雜鉛磷灰石材料擁有“室溫+常壓”超導能力,系全世界首款室溫常壓超導材料。但其目前公布的實驗數據受到質疑,被認為不足以證明LK-99系超導體。目前,國際上多個研究團隊正在試圖合成LK-99,驗證其實驗結果。
7月30日下午,據媒體報道,上海市超導材料及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超導應用研究專家洪智勇在當天上午東吳電子舉辦的內部電話會上表示,近期韓國研究團隊公布的超導體極大概率不是室溫超導。
洪智勇表示,根據現有情況來看,他們團隊報道的測試手段和方法并不是很正統的超導材料驗證實驗。此前迪亞斯團隊公布的實驗條件是限制在1萬個大氣壓下,因為呈現數據過于“完美”,數據真實性受到質疑。但這次韓國團隊是反過來的,他們報道材料的合成方法非常明確且簡單,但測試方式和數據的呈現形式以及數據的嚴謹程度都非常粗糙,更和國際認可的一些驗證超導性能的測試方法差距很大。
從目前呈現的數據來看,他們還只是通過合成和摻雜,在本應不具備明顯電磁特性的鉛磷灰石化合物中,發現在室溫下具有了一定的導電性和弱抗磁性,但是這個導電性還弱于銅、銀等金屬導體,這是一個有趣的物理現象,但實驗結果離證明樣品是超導體或者說樣品中含有超導成分還相差甚遠。
在韓國此次的研究公布之前,也有其他研究人員聲稱開發出了室溫超導的材料。
3月8日,在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舉行的美國物理學會的一場學術報告中,美國羅切斯特大學教授朗加·迪亞斯(Ranga Dias)宣布,發明了21℃的室溫條件下就能超導的材料,但需要加壓到1萬個標準大氣壓。迪亞斯海在報告中公布了相關實驗數據,引發人們廣泛關注。
但僅僅大約一周后,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聞海虎帶領的團隊就公布重復實驗結果,推翻了迪亞斯等人的室溫超導研究結果。相關論文隨后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
編輯|孫志成 杜波 蓋源源
校對|劉小英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上海證券報、澎湃新聞、公開資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