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02 00:26:30
每經編輯 孫志成
近日,有韓國科學家團隊宣稱發現了全球首個室溫超導材料——“改性鉛磷灰石晶體結構(LK-99)”。
這一消息在物理學界引起轟動,不少團隊都開始對韓國團隊的發現展開了研究。
除此之外,發現“室溫超導材料”的消息也帶動資本市場對超導產業的關注。
華科團隊合成LK-99晶體
B站UP主“關山口男子技師”首發視頻宣布:他們已合成了可以磁懸浮的LK-99晶體,該晶體懸浮的角度比韓國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CEO Sukbae Lee等人獲得的樣品磁懸浮角度更大,有望實現真正意義的無接觸超導磁懸浮。
簡介顯示,該UP主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其所在的團隊是由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常海欣帶領,成員是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楊麗。
據財聯社報道,對今日B站UP主上傳的題為“LK-99(潛在室溫超導材料)驗證”實驗視頻,華中科技大學常海欣教授向財聯社記者證實,該視頻確實出自所屬團隊。截至發稿,上述視頻在B站播放量已超430萬。
從發布的視頻來看,華中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合成的LK-99晶體,即是顯微鏡下的“小黑點”,直徑以微米計算。將一塊釹鐵硼磁體放在其下,“小黑點”隨著釹鐵硼磁體的靠近和遠離,不停地倒下或立起,無論S極還是N極均產生上述反應,即排斥和磁極無關,顯現出抗磁性。
而在兩天前,UP主“關山口男子技師”還在B站上表示,“抗磁性有,比較弱。零阻沒有,整體就一半導體曲線,估計如果有超導相,也是微量的超導雜質,不能形成連續的超導通過。”
但該UP主也指出,目前只驗證了邁斯納效應,只有一片幾十微米大小的樣品,若進一步測電阻還需等下一批樣品出來。
據上海證券報,記者輾轉聯系到一位接近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常海欣教授課題組的人士,對方稱:“一切還沒有定數,常老師讓關注一下他們官方發布的消息。”
日常生活中幾乎所有導體都存在電阻,這導致從小家電到特高壓電線,無不存在電能損耗。但如果將不存在電阻的超導材料應用在方方面面與電相關的領域中,電能損耗將大大減少——甚至有人將其視為人類能源危機的終極解決方案之一。此外,超導體的其他電、磁特性,也將為磁懸浮交通、核聚變等尖端科技帶來革命性影響。
近日,全球多個團隊均投入復現驗證實驗中。據界面新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也對韓國團隊的研究進行了驗證。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團隊發布的論文顯示,他們根據韓國團隊合成的材料,沒有檢測到超導性。
7月31日,東南大學教授孫悅(B站博主“科學調查局”)發布“室溫超導復現實驗-全流程”實驗視頻,視頻中表示無超導磁懸浮現象,是否是室溫超導依然有待驗證。
A股超導概念大漲
多家概念股回應
盡管LK-99的超導性仍有待進一步研究與驗證,但資本市場已經對超導概念做出顯著反應。8月1日,Wind超導概念股中,法爾勝、百利電氣、永鼎股份漲停,西部超導漲逾7%,聯創光電上漲6.3%。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逐一聯系了上述公司。針對LK-99是否具備超導性,行業公司方面普遍持觀望態度,有公司表示,難以武斷判定是否成功,還需要充分、反復的實驗論證。同時,即便此次室溫超導材料確證為真,距離實現工業應用也需要較長的時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77634149(圖文無關)
其中,永鼎股份主營產品中有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及其應用設備,以及超導(通用)電氣產品;聯創光電以高溫超導磁體技術為核心開展行業應用,包括感應加熱和單晶硅生長爐等領域;百利電氣旗下有子公司從事高溫超導材料的研發;西部超導則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低溫超導線材商業化生產企業。
盡管法爾勝被部分機構劃入超導概念股,并于近日錄得五天三板,但公司主要從事金屬制品業務和環保業務,似乎并不涉及超導領域。對此,8月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公司,法爾勝方面表示公司并無超導相關業務。
此外,對于近期“室溫超導材料”成功的可能性,上述公司的回應總體上呈現觀望情緒。
西部超導方面表示,該項技術目前還在實驗階段,公司不便做太多評價,正在密切關注。永鼎股份方面表示,公司也在等待驗證的過程,可能需要反復的驗證、求證才是秉承科學性的原則,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更加科學性的描述,才能讓大家有一個更準確的認識。
目前,超導領域上市公司主要圍繞低溫超導和高溫超導布局,此次的室溫超導材料若確證成功,將對這些公司產生哪些影響?
聯創光電方面表示,公司做的超導磁體是超導材料的下游,其磁體可以用低溫超導、高溫超導,也可以用室溫超導。目前,公司選擇使用高溫超導,是因為高溫超導的載流特性和制冷條件都是比較起來更優的選擇。“假設室溫超導出來之后,那么我們完全可以采用室溫超導的方案,它的成本肯定是更低的。如果把室溫超導做成磁體對接下游,肯定市場空間更加廣泛。”
同時,聯創光電方面也表示,短期來看,室溫超導對公司而言可能是一個熱點,但對業務而言并沒有很快的促進作用。因為新材料從出現到真正實現工業應用,可能需要二三十年的時間。
“像高溫超導材料釔鋇銅氧,是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發現的,但是到這個材料變成帶材也過了二三十年的時間,這中間有比較長時間的孵化,也是帶材成熟了之后,我們也才可以使用帶材去做超導的應用。”
編輯|孫志成 蓋源源
校對|陳柯名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界面新聞、每經app(記者:楊煜、實習生:陳詩鈺)、財聯社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