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02 14:51:24
每經編輯 黃勝
8月2日,某藥企“深圳辦公室被端”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有傳言稱該藥企疑似為恒瑞醫藥(600276.SH)。對此恒瑞醫藥向e公司記者表示,公司及下屬分子公司,以及所有派駐機構目前沒有該情形。
盤面上,截至發稿,恒瑞醫藥跌2.37%,報42.35元/股,總市值2701.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自7月31日來,恒瑞醫藥股價已經連續三天下跌,公司股價自7月28日以來跌幅已超10%。
公司官網介紹,恒瑞醫藥創立于1970年,于2000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是一家專注研發、生產及推廣高品質藥物的創新型國際化制藥企業,聚焦抗腫瘤、手術用藥、自身免疫疾病、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領域進行新藥研發,是國內最具創新能力的制藥龍頭企業之一。
另外,化學制藥板塊其它兩家龍頭企業華東醫藥(000963.SZ)下跌1.29%、復星醫藥(600196.SH)下跌1.97%。
醫療領域的反腐正在形成一場席卷產、學、研各界的風暴。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7月28日,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
圖片來源:官網截圖
會議指出,集中整治醫藥領域腐敗問題是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凈化醫藥行業生態、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深入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
會議還提到,加大執紀執法力度,緊盯領導干部和關鍵崗位人員,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集中力量查處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形成聲勢震懾。
在稍早前的7月2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報道,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教育部、公安部、審計署、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國家藥監局聯合召開視頻會議,部署開展為期1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
會議強調,醫藥領域腐敗問題直接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要以“零容忍”態度堅決懲處腐敗,大力營造風清氣朗的醫藥領域發展環境。
短時間內兩次信號發出,醫療反腐的力度及決心不言而喻。
一位三甲醫院內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際上,醫療反腐并不是今年才興起,“醫療機構的反腐已經持續至少三年了”。
該人士在接受采訪時提到了大型醫院巡查,是指2019年國家衛健委方面曾發布《大型醫院巡查工作方案(2019—2022年度)的通知》,表示要開展一輪大型醫院巡查,自2019年11月啟動,于2022年6月底前完成。
圖片來源:官網截圖
方案指出,本次巡查范圍原則上為二級以上公立醫院,主要是查腐敗、查價格、查提成、查醫改、查財務等。其中,與醫藥企業、醫藥代表有直接關系的巡查內容為“重點巡查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落實情況”。
上述受訪人士表示,大型醫院巡查工作等醫療領域反腐行動進行以來,帶金銷售、醫療回扣等情況已經有了大幅好轉,“醫院會不定期開會展開檢查與自我檢查。很多醫藥代表都轉行了,醫院里基本上很難看到醫藥代表”。
如今看來,醫療領域反腐顯然沒有隨著前述巡查工作方案到期而結束。據行業媒體賽柏藍不完全統計,今年來,全國已有至少155位醫院院長、醫院書記被查,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的兩倍。
而從部分醫藥上市公司的近期公告以及醫藥板塊的股價反應來看,反腐的火焰也“燒”到了企業身上。
7月,衛寧健康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周煒因涉嫌行賄罪被立案調查及實施留置;賽倫生物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董事長范志和因涉嫌職務犯罪被實施留置并立案調查。
除了有上市公司高管因違法違紀問題被查,不少擬上市醫藥企業也因銷售費用問題倒在了IPO路上。以7月被終止審核的漢王藥業為例,2020年至2022年,漢王藥業銷售費用均接近3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近4成。在這之中市場開發費用又占據大頭,其中,推廣會議費占了8成,主要針對醫療機構人員、藥店工作人員、醫院科室人員等。
另一擬上市企業長風藥業甚至直接列出了“醫院拜訪”費用,2021年和2022年,該費用分別為16.6萬元和2385.76萬元,可以看到,該費用在2022年陡然增長了約143倍。截至7月28日,公司尚處于一輪問詢階段,尚未披露回復材料。
31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多家股價反應明顯的醫藥上市公司,多家公司表示,生產經營正常,并強調自身都是合法合規經營。
其中,恒瑞醫藥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股價波動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目前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迪哲醫藥方面則表示,“今天市場上的創新藥(概念股)都受到了影響,公司基本面一切正常,都是合規經營”。
九典制藥相關人士則在電話中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目前生產經營一切正常,公司沒辦法去左右和預判股價變化?;萏┽t療方面也表示,公司經營正常。
一名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表示,目前還無法評估反腐的具體影響,從今天的市場行情來看,情緒是主導因素。
前述三甲醫院人士則表示,醫療領域有大量腐敗案件都是由供述牽扯出。“被查的醫療機構、醫生群體與醫藥代表、公司是互相知情的關系,一旦一方被查,供述出相關方是大概率事件”。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證券時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陳星、許立波、陳浩)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12303349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