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05 13:24:02
◎當地時間8月1日,美國頂級癌癥研究機構“希望之城(city of hope)”發布公告稱研發出一款能殺死所有實體癌瘤的藥物,引發大量關注。癌癥有救了嗎?
每經記者 蔡鼎 李孟林 譚玉涵 每經編輯 高涵 孫宇婷
當地時間8月1日,美國頂級癌癥研究機構“希望之城(city of hope)”發布公告稱研發出一款能殺死所有實體癌瘤的藥物,隨后引發廣泛關注。癌癥有救了嗎?臨床試驗走到哪一步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連線美國一大型醫院相關人士解答。
此外,近期一韓國研究團隊稱發現了一種名為LK-99的室溫超導材料,不少圍觀網友驚呼“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然而,該論文在上傳后不久就被要求撤回。背后的研究者都有誰?“一周人物”為您揭秘室溫超導LK-99烏龍背后團隊。
一夜蒸發11500億元!蘋果沒有人買了嗎?烏軍無人艦艇襲擊俄海軍基地,外媒曝光畫面;更多內容,盡在《一周國際財經》。
能殺死所有癌瘤的藥物要來了?業內:還早!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8月1日,美國頂級癌癥治療和研究機構希望之城(City of Hope)國家醫療中心發布公告稱,在臨床前研究中,該機構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名為AOH1996的分子藥物,這種藥物“似乎可以消滅所有的腫瘤”,同時還不傷害健康的細胞。
這一消息立即引發廣泛關注,根據研發團隊在《細胞化學生物學》上刊發的最新論文,這款靶向化療藥物在臨床前的研究中顯示出了“巨大潛力”。
不過,有美國某大型非營利性醫院中國代表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希望之城公布的這款抗癌藥物在美國不算什么大新聞,(都)是國內媒體在大篇幅報道,而且該藥物距離實際的應用還差“十萬八千里”。
每經記者注意到,由于該藥物目前僅處于一期臨床試驗,其距離真正投入應用還有至少數年時間。此外,還有專業人士質疑稱,該科學家團隊在論文中對AOH1996“殺死癌細胞”這一說法的支持似乎有限。
論文顯示,希望之城的研究人員在70多種癌細胞系和集中正常對照細胞中測試了AOH1996,發現該藥物通過破壞正常的生殖細胞周期來選擇性地殺死癌細胞。AOH1996對來自幾種不同癌癥類型(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腦癌、卵巢癌和肺癌)的實驗室培養細胞有效。該藥物阻止DNA受損的細胞分裂并復制有缺陷的DNA,因此導致癌細胞死亡,但不會中斷健康細胞的生殖周期。
據悉,AOH1996是以1996年出生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的癌癥患者Anna Olivia Healey命名。Anna在年僅9歲時便死于神經母細胞瘤,這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兒童癌癥。
AOH1996代表了希望之城20年研究的高光時刻。這種新藥的作用是靶向一種叫做PCNA的蛋白質,即增殖細胞核抗原。在其突變形式下,PCNA幫助癌性腫瘤茁壯成長。
希望之城官方新聞稿
目前,AOH1996藥物正在希望之城進行一期臨床試驗。由于AOH1996殺死了幾種癌細胞系中的癌細胞,帶來了這種藥物有朝一日可用于治療乳腺癌、前列腺癌、腦癌、卵巢癌、宮頸癌、皮膚癌和肺癌的希望。這也意味著,這種新藥有一天可能會成為聯合治療和開發新化療藥物的有用工具。
AOH1996的開發始于一項艱巨的挑戰:創造一種能夠與PCNA的L126-Y133區域相互作用的分子,PCNA是一種在擴大的腫瘤中對DNA復制和修復至關重要的蛋白質。科學家們轉而使用先進的軟件來模擬分子的不同形狀和位置,以確定可以與PCNA的這個區域結合的理想結構。
這一過程被稱為計算機建模或計算機篩選,已成為現代藥物發現的基石,它使科學家能夠模擬和分析數百萬種不同分子和特定蛋白質目標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這種方法,他們可以預測每個分子的可能作用,并確定有希望進一步研究的候選分子。
經過20年持續不斷地模擬和分析,出現了今天呈現在全球面前的AOH1996。這種分子藥物顯示出抑制PCNA活性的潛力,從而破壞癌細胞中的DNA復制并誘導細胞死亡。這一發現標志著該項目的重大突破,因為PCNA由于其復雜的結構和在細胞增殖中的重要作用,以前被認為是“不可能被用作藥物(undruggable)”的靶標。
研究人員計劃進一步研究AOH1996的作用機制,以更好地了解這種藥物,并改進正在進行的臨床測試。他們在論文中寫道:“這項研究報告了AOH1996在多種癌細胞和集中動物腫瘤模型中的抗癌活性。但我們承認,積極的動物研究結果并不總是轉化為在治療癌癥患者方面的成功。未來的臨床研究需要進一步確定(該藥物)對癌癥治療的有效性。”
未經處理的癌細胞(左)和用AOH1996處理的癌細胞(右)正在經歷程序性細胞死亡(紫色)
圖片來源:希望之城
外媒報道中稱,即使如此,希望之城對AOH1996的發現也僅僅是一個開始。這種分子藥物需要在實驗室合成,在體外對癌細胞進行測試,并評估對正常細胞的潛在毒性。在考慮進行臨床實驗之前,這種嚴格的測試過程對于確保潛在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關重要。
希望之城對AOH1996嚴謹的描述也表明,他們承認,盡管早期試驗表明這種療法可能是醫學界的一個突破,但目前還處于早期的階段,無法保證其能在人類癌癥患者身上成功。此外,研究人員在試驗中的癌細胞是從實驗室切除的腫瘤中提取的,而不是從患有癌癥的人類身上提取的。
雖然當前沒有理由懷疑AOH1996的療效不會在臨床試驗(涉及人類患者)中得到復制。但專家指出,大約90%的新型抗癌藥物以失敗告終,其中包括許多一開始就非常有希望的藥物。之所以會出現高達90%的失敗概率是因為這些藥物要么與現有的藥物相比不能充分治療目標的癌細胞,要么是因為有太多的副作用。
因此,在AOH1996這一新藥廣泛使用前,還需要經過嚴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測試,以及大規模的臨床試驗。
英國華威大學分子腫瘤學教授Lawrence Young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他表示,他一直對所謂的癌癥治療“突破”持懷疑態度。他指出,“這種新藥看起來非常有趣,但要準確地測試這種藥物與傳統療法相比可能帶來的好處,還需要幾年時間。要證明一種新藥的真正益處,需要在數千名患者中進行大規模的隨機試驗,即所謂的三期臨床試驗,通常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
Lawrence Young教授還警告稱,不要把任何一種癌癥治療方法都視為靈丹妙藥:“任何單一藥物治療的問題都在于癌細胞會對特定藥物產生抗藥性。這就是為什么組合療法(使用不同藥物的混合物)是治療癌癥的最佳方法。將這種新藥與免疫療法等其他靶向方法結合使用可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倫敦大學圣喬治學院細胞生物學教授Dorothy Bennett則認為,這個科學家團隊的說法并未得到充分證實。Dorothy Bennett指出,“論文中對AOH1996‘殺死癌細胞’這一說法的支持似乎有限。論文只提供了3個人類癌癥品系的細胞殺傷數據,而且顯示每個培養物中部分癌細胞被殺死,而不是全部。同樣,對植入小鼠體內的人類腫瘤進行的測試也沒有顯示 AOH1996 能殺死癌細胞,但 3 種腫瘤的生長速度有所減緩。”
室溫超導LK-99引發“烏龍”事件,
背后的研究者都有誰?
圖片來源:arXiv
如果有一種材料能夠在常溫常壓下無阻力地傳導電流,那么人類將會擁有什么樣的未來?磁懸浮列車、超級電網、超導量子計算機……這些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或許就會變成現實。
然而,這樣的材料真的存在嗎?最近,一篇名為《首個室溫常壓超導體》的論文在預印本網站上引爆了全球科學界和網友的關注。論文聲稱,韓國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名為LK-99的室溫超導材料,并展示了它可以實現磁懸浮的視頻。不少圍觀網友驚呼“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將來臨”。
然而,這篇論文卻在上傳后不久就被要求撤回,原因竟然是團隊內部的矛盾和爭奪。這個團隊并非知名科研機構,主要作者名不見經傳。他們究竟是怎樣發現LK-99的?他們又為何陷入如此尷尬的境地?他們真的掌握了室溫超導的秘密嗎?
韓國AI企業Lablup軟件工程師Seo Sanghyeon憑借自己的母語優勢和對技術論文的熟稔,梳理出了這次“烏龍”事件的來龍去脈。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所有信息都來自媒體報道和公開論文。
LK-99的故事要從1993年說起。那一年,韓國高麗大學化學系教授崔東植(Chair Tong-seek)提出了一種名為“原子間超導帶理論”(ISB)的超導理論。這個理論與學界主流觀點相悖,因此未被重視。但他的兩名學生李石培(Sukbae Lee)和金智勛(Ji-Hoon Kim)卻在1999年發現了一種可能符合ISB理論的材料,并按照兩人姓氏首字母加上發現年份命名為LK-99。
可惜,室溫超導研究困難重重,李石培未能獲得終身教職,只能靠在東國大學教授計算機課程謀生;金智勛則進入企業界,投身于助聽器電池研發。隨著兩人離開學界,LK-99的研究陷入停滯。
直到2017年,即將去世的崔東植遺憾未能見到ISB理論和LK-99的可能性,留下遺囑,希望自己的弟子能夠進一步開展研究。李石培和金智勛遂拉來高麗大學研究教授權英完(Young-Wan Kwon)加入兩人成立的量子能源研究中心,擔任首席技術官,主要目的是借權英完的關系使用超導量子干涉裝置(SQUID)和獲得科研資助。
從左至右:崔東植,李石培,權英完,金賢卓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隨后,團隊2022年又邀請美國威廉瑪麗學院的金賢卓(Hyun-Tak Kim)加入研究團隊,金賢卓成為團隊里面最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據李石培透露,2020年他就向《自然》雜志投稿,但由于此前美國物理學家Ranga Dias發布在《自然》上的室溫超導論文引發海量爭議,自己的投稿被拒。據此推斷,團隊或許是想借金賢卓的學術聲譽和對西方學術規范的熟悉,沖擊頂級刊物。
當一切都在按計劃準備時,2023年7月22日,權英完突然在未通知其他人的情況下,在預印本論文網站上傳了一篇粗糙的論文,用上了《首個室溫常壓超導體》和“開創人類新時代”的吸睛表述,并把自己列為李石培、金智勛之后的第三作者(一共三位)。得知消息的金賢卓在兩個半小時后上傳了一個六人署名版的論文,把權英完名字刪除,將自己列為第三作者(后三人為量子能源研究中心其他科研人員)。這篇論文的內容和數據更為詳實規范,但仍然出現了“書簽未定義”的文檔錯誤,說明是在匆忙之中上傳的。
權英完為什么要搶先發布研究?坊間流傳的說法是,諾貝爾獎最多只授予三人,在發現LK-99的兩人之外,第三人無疑只能在權英完和金賢卓之間二選一,而顯然后者現在扮演著更中心的角色。據李石培的說法,權英完在四個月以前就已經辭去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職務,已經與中心沒有關系,韓國媒體亦稱,高麗大學聯系不上權英完。最終的原因,或許只能等待權英完自己出面解釋了。
注:文中涉及韓國姓名漢譯均為谷歌翻譯結果。
蘋果突然“崩了”,一夜蒸發11000億!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美東時間8月4日美股收盤,蘋果公司股價重挫4.80%,收于181.99美元。市值一天之內蒸發逾1600億美元(約合11500億元人民幣),跌至2.85萬億美元,失守3萬億美元。
就在前一天,蘋果公司發布了截至7月1日的2023財年第三財季的財報。財報顯示,蘋果第三財季營收817.97億美元,不及上一財年同期的829.59億美元,連續三個財季同比下滑。
其中,“拳頭產品”iPhone銷售額396.7億美元,同比跌2.5%。除此之外,Mac和ipad也均出現銷售下滑情況。具體來看,ipad同比銷售下滑20%,總銷售額57.9億美元。Mac銷售額同比大幅下降7.3%至68.4億美元。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庫克安撫投資者向所有人推廣了其“明星產品”——混合現實(MR)頭戴式顯示設備Vision Pro。庫克稱該新品很震撼,自己每天都在使用。
外媒曝光烏軍無人艦艇襲擊俄海軍基地畫面
圖片來源:CNN報道截圖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8月4日,烏克蘭媒體報道稱,烏克蘭安全局和烏克蘭海軍在俄羅斯新羅西斯克港利用無人艦艇發起襲擊行動,造成俄羅斯“奧列涅戈爾斯基·戈爾尼亞克”號大型登陸艦嚴重損壞,已無法執行戰斗任務。
同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一項法律,允許俄強力部門攔截所有無人駕駛設備。
據環球網8月5日消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當地時間4日報道,針對“俄軍艦在海軍基地遇襲”一事,烏克蘭國防情報局發言人安德烈·尤索夫做出回應。
CNN報道稱,針對這起事件,尤索夫回應稱,“在莫斯科,有不明飛行物。在這里,我們有不明漂浮物,它們顯然破壞了這艘登陸艦”。他還稱,這次襲擊對克里姆林宮來說是“一記響亮耳光”,這對俄艦隊來說當然是一個“嚴重損失”。不過,報道稱,尤索夫未直接證實是由烏克蘭實施了此次襲擊。
據CNN報道中貼出一張衛星圖像,圖像上可以看到從軍艦上漏到海里的油。
特朗普或面臨死刑?
美聯邦法官最新回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海外網8月4日援引《新聞周刊》網站3日報道,美國聯邦法官在當天對特朗普的庭審中回應了死刑謠言。
當地時間3日下午,特朗普就涉嫌推翻2020年美大選結果一案出庭應訊。檢方指控特朗普串謀欺騙美國、串謀阻礙官方程序、阻礙/試圖阻礙官方程序以及串謀侵犯公民權利。對于最后一項指控,早前有傳言稱特朗普可能面臨死刑。但治安法官莫西拉·烏帕迪亞雅(Moxila Upadhyaya)在提審時澄清,共謀侵犯公民權利罪的最高刑罰是10年徒刑。
當天的提審是特朗普2021年卸任以來第三次受到刑事起訴,也是他第二次被聯邦政府刑訴。特朗普否認在當前所有針對他的案件中存在不當行為。特朗普多次批評檢方和美國司法部,稱特別檢察官是“瘋子”。
另據海外網援引美國政治新聞網站2日消息,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當天表示,他或因多項刑事審判獲刑561年,并稱這是無休止的政治迫害。特朗普通過競選籌款電子郵件發表這些言論,并稱“有人試圖把你關進監獄六輩子,只能傳達出一條信息,那就是恐懼。”
“推特殺手”Threads日活暴跌82%
馬斯克:它讓人無聊至死!
圖片來源:X截圖
最新的行業統計顯示,被Meta視為“推特殺手”的社交應用Threads推出一個月后,用戶參與度已降至新低。
根據Sensor Tower的數據,截至7月31日,Threads的日活用戶數量比剛上線時下降了82%,每天只有800萬用戶訪問這款應用。Sensor Tower表示,這是自該應用發布后第二天以來的最低水平,當時日活用戶達到約4400萬的峰值。
此外,人們打開Threads的頻率也降低了。在發布當天,Threads用戶平均打開該應用程序14次,平均花費19分鐘瀏覽。然而,到了月底,這些數字大幅下降。
一位用戶在馬斯克旗下現已改名為X的社交平臺上發帖分享了這一消息,并發了一張惡搞動圖,顯示馬斯克喜笑顏開地抬著一口棺材在跳抬棺舞,棺材上面刻著Threads的標識。
馬斯克回應稱:“它犯了大罪:讓人無聊到死。”
惠譽下調美國信用評級至AA+
北京時間8月2日(周三)早間,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Fitch Ratings)將美國長期外幣債務評級從AAA下調至AA+,展望從負面轉為穩定,為該機構自1994年首次發布美國信用評級以來首次下調美國評級,同時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信用評級被下調。
花旗集團前全球外匯主管、深數宏觀(DeepMacro)聯合創始人兼CEO Jeffrey Young曾在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就指出,他不認為惠譽此次下調美國的評級在短期內會有很大影響,盡管從長期來看,這確實會引起人們對美國債務動態的關注,這可能會對美國國債市場和美元造成負面的影響。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記者:蔡鼎 李孟林 譚玉涵
編輯:高涵 孫宇婷
視覺:劉青彥
排版:譚玉涵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12303349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