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05 17:26:26
大運會后,成都將依托大運場館、城市綠道、商業街區、社區運動空間等,積極舉辦受眾面廣的線上線下體育賽事;加強體育公園建設,大力發展智能體育裝備,持續提升科學健身智慧化水平;廣泛開展各類體育消費促進活動,激發體育消費活力,成都將爭創國家級體育消費活力城市。
每經記者 吳林靜 每經編輯 唐元
成都是歷史商業名城,自古因商而立、因商而興,錦繡繁華自東漢年間延續至今。8月5日,成都大運會城市宣傳系列新聞發布會(第18場)“消費成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專場召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當前,成都正聚焦“打造十大特色消費場景、培育十大新型消費平臺、推進十大領域消費創新、煥新開展‘新十二月市’活動”,不斷增強新消費創生環境,推動消費數字化綠色轉型,塑造“成都服務”“成都創造”“成都消費”的城市品牌。
正在舉辦的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作為極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世界賽事品牌,將為成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成都市商務局分管負責人李玉萍在發布會上介紹,近年來,成都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以做強國際門戶樞紐、形成強大消費市場、塑造高品質消費場景、培育新型消費平臺、建設國際消費目的地等支撐功能,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從五個方面,加快建設蘊含天府文化特色、彰顯公園城市特質、引領國際時尚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具體包括以持續做強國際門戶樞紐功能為支撐,鏈接全球的消費供應鏈;以不斷提升城市美譽度為方向,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消費新高地;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為導向,塑造高品質的消費新場景;以科技創新動能轉換為引領,培育新型的消費創新平臺;以建設國際消費目的地為目標,構建區域協同發展的消費新格局。
記者從會上獲悉,成都有著繁榮發達的消費市場。2022年,這座城市的旅游總收入為1814億元,餐飲營業收入1445億元,體育產業總規模突破1000億元,音樂產業產值為503億元,會展總收入實現711億元……各種消費業態在成都融合并進。
在此過程中,體育成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與世界賽事名城建設的鏈接交匯點。成都市體育局副局長陳志透露,2020年,成都入選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后,“持續深化體育消費試點工作,積極推進體育消費提質擴容”。
成都推出了體育消費的八大行動,還連續出臺了體育產業建圈強鏈發展規劃、促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和二十條政策,已經累計投入7000多萬元專項資金支持體育市場發展壯大。
尤其是本屆大運會的籌辦,成都以此為契機,開展主題體育消費促進活動,發放各類體育消費券和惠民運動券,促進體育消費持續穩步增長。整體來看,到2022年,成都體育消費總規模達到578.6億元,居民人均體育消費實現2720.6元。
陳志表示,大運會后,成都也會依托大運場館、城市綠道、商業街區、社區運動空間等,積極舉辦受眾面廣的線上線下體育賽事;加強體育公園建設,大力發展智能體育裝備,持續提升科學健身智慧化水平;廣泛開展各類體育消費促進活動,激發體育消費活力,成都將爭創國家級體育消費活力城市。
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良好的消費環境離不開基礎設施的保障與通達。成都以國際航空門戶樞紐和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的優勢,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做足了內外通道的保障支撐。
成都市口岸物流辦副主任柳樹國在發布會上提到,成都正在搶抓國際客運貨運航線恢復“窗口期”,推動航線復航,并增班加頻,完善“全貨機+包機+客機腹艙”航空物流服務體系。目前,成都國際(地區)定期直飛客運航線已恢復至41條,穩定運行國際(地區)貨運航線20條,通道網絡逐步恢復“內暢外聯“的態勢。
空中通道通達全球,陸運體系也在穩定運行。“全天候、大運量”是鐵路運輸的優勢,成都在過去形成的西進歐洲、北上蒙俄、東聯日韓、南拓東盟的“四向拓展”格局上,不斷提升運行品質和效率,促進成都與歐洲、東盟、中西亞等國際消費市場的有效互動。目前,汽車、水果、食品等消費品都已在成都實現常態化進口。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圖片來源:新華社
記者從發布會上還獲悉,成都已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口岸開放平臺體系,包括雙流國際機場口岸、天府國際機場口岸、成都鐵路口岸三個口岸,具備進口藥品、生物制品、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水果、肉類、植物種苗、汽車整車、糧食等9類10項指定口岸(監管場地)功能,在中國中西部城市中,成都市口岸開放平臺數量、功能和裝備水平均處于第一梯隊。
下一步,成都將圍繞增強成都口岸開放平臺承載能力,加快推動天府國際機場口岸綜合性指定監管場地驗收投運,積極申報建設天府國際空港綜合保稅區,為成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貢獻口岸物流力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