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17 16:02:41
每經記者 孫桐桐 每經編輯 裴健如
8月16日,東風公司宣布實施東風乘用車新能源“躍遷行動”,對自主乘用車新能源事業進行重大管理體制調整,由集團一體化管理東風品牌下東風風神、東風eπ、東風納米三大產品系列品牌,東風公司領導掛帥,集團總部上陣打仗。
至此,東風在乘用車領域形成面向豪華電動越野市場的猛士品牌、面向高端新能源市場的嵐圖品牌,以及面向主流市場的東風品牌的全新品牌格局。
“這是東風公司發布十四五‘東方風起’計劃和科技創新‘躍遷行動’之后,加快實施‘轉型升級三年行動’,順應汽車行業新能源快速發展的重要布局。”東風公司方面表示。
據悉,東風公司將成立東風乘用車銷售有限公司和東風乘用車制造總部,一體化管理東風品牌下的東風風神、東風eπ、東風納米三大產品系列品牌的營銷、制造工作。同時,將三個產品品牌的商品企劃與項目管理集中在集團統一管理,實現商企集中、制造集中和營銷集中。
同時,上述三大產品系列品牌定位進一步明晰,東風風神將加快從燃油車向節能車轉型;東風eπ定位為面向主流市場的電動化品牌;東風納米則是面向小型細分市場的純電品牌,將于8月23日正式發布。
東風公司在公告中指出,總部直接運營東風自主乘用車事業,實現“資源整合力出一孔”,真正做到資源一體化、責任一體化、職能一體化,壓縮管理層級,提升決策效率,發揮協同效應,提高面向市場需求、客戶需求的響應速度,全力搶抓新能源事業的窗口期。
實際上,東風對自主乘用車事業的大調整,與其當下所遇困境不無關系。東風公司港股上市公司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近日披露的公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預計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75%~80%。
對此,東風集團股份方面表示,報告期內業績波動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加速了新能源轉型,高端新能源品牌建設、平臺、商品、關鍵總成及核心技術資源持續加大投入。同時,行業合資非豪華乘用車品牌市場份額持續下探、商用車市場恢復緩慢導致集團合資乘用車業務及商用車業務利潤下降,非經營性損益則是當期外匯損益及股權投資帶來的收益比同期預減所致。
數據顯示,今年1~7月,東風公司累計銷售汽車110.9萬輛,同比下降24.7%;其中,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15.04萬輛,同比下降5.8%。
上述數據與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整體走勢反差鮮明。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7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累計批發427.9萬輛,同比增長41.2%。今年以來,國內新能源汽車累計零售372.5萬輛,同比增長36.3%。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整體銷量還是新能源汽車銷量,東風公司目前取得的成績,都與其既定目標相去甚遠。根據東風公司的發展規劃,2023年,其銷量目標為300萬輛,同比增長21.7%。其中,新能源汽車目標為60萬輛,同比增長73%;出口目標為19萬輛,同比增加28%。
在東風公司的新能源布局中,面向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嵐圖品牌,成立三年以來,目前已經順利構建了SUV、MPV、中大型轎車組成的車型矩陣,但市場表現卻難言樂觀。今年1~6月,嵐圖累計銷量突破1.5萬輛,同比增長118.54%。盡管增速較快,但其半年銷量仍與競爭對手差距較大。對比來看,理想汽車單月銷量突破2萬輛已不鮮見。2023年上半年,理想汽車累計交付新車13.91萬輛,同比增長130.3%,已超過2022全年交付量。
而面向豪華越野車市場的猛士,首款車型猛士917預計于今年成都車展期間上市,其表現還有待市場給出答案。
此次東風公司整合的三個品牌,各自銷量規模都不算大,獨立運營的確難以支撐,且還會造成資源重疊和浪費。2022年,東風風神累計銷量為19.06萬輛;東風eπ則是風神旗下全新主流電動系列品牌,目前只有一輛概念車——eπ2023;東風納米將于今年8月23日發布,此前已有一定銷量,累計約3.5萬輛。基于此,整合完成后,定位主流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東風品牌將被寄予厚望。
不過,今年以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頭部效應凸顯,價格戰加速車企“優勝劣汰”進程,如何進一步集聚資源,提升產銷規模,優化體系能力,是東風公司接下來加快搶抓新能源市場機遇的關鍵所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