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18 22:50:24
◎中國已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2022年中國機器人全行業營業收入超過1700億元,工業機器人銷量占全球一半以上,連續10年居世界首位。
每經記者 楊卉 每經編輯 陳俊杰
8月16日至22日,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召開。在凝心聚智—全球開放合作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提出,當前,全球機器人產業進入新一輪變革機遇期,正驅動人類社會加速進入智能時代;機器人產業逐漸逼近變革躍升的臨界點,呈現出智能變革更加迅猛、行業應用更加多樣、產業生態更加融合的特征。
技術層面,今年以來,AIGC爆火促進了機器人的智能化,大模型技術不僅增強了機器人的認知智能,還將提升機器人交互和推理能力,推動機器人大腦發育以及智能自主進化。從產業應用角度看,近年來工業機器人覆蓋面不斷拓展,物流、酒店服務、醫療、商用清潔等領域機器人銷量快速增長,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不斷智能化升級。
值得強調的是,據辛國斌介紹,中國已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2022年中國機器人全行業營業收入超過1700億元,工業機器人銷量占全球一半以上,連續10年居世界首位。
機械臂跳“千手觀音”,李白、杜甫講詩詞,一米七的人形機器人下場互動……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輪番上陣的“黑科技”產品引來大批群眾圍觀。
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參展機器人 每經記者 楊卉 攝
“機器人產業逐漸逼近變革躍升的臨界點。”在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主論壇上,辛國斌分析指出,當下機器人產業呈現出智能變革更加迅猛、行業應用更加多樣、產業生態更加融合三個發展特征。
首先是智能變革,具體表現為以人工智能、融合感知、數字孿生、結構仿生為代表的新技術交叉融合,推動機器人在感知、決策、執行等方面更加智能化。“如電子皮膚可以賦予機器人媲美人類的觸覺感知,多光譜視覺(可)使機器人具備遠超人類的視覺”。
談及人工智能,就不得不提大模型。
在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展廳中,大模型及AI無疑是“當紅炸子雞”,不少廠商紛紛將這類標語打在了展區的顯眼位置上。在辛國斌看來,隨著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未來大模型技術的應用將進一步提升機器人的交互和推理能力,推動機器人的大腦發育。如多模態大模型可支持機器人基于數據進行自主學習,理解人類語言、對任務進行自動分解和規劃,推進機器人智能的自主進化。
行業應用方面,辛國斌表示,隨著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不斷智能化升級,機器人適用的應用場景也在擴容,其中服務機器人商業化相對突出。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需求的增長及消費模式的演進,服務機器人的消費模式也開始發生變化。據辛國斌介紹,目前傳統的機器人制造銷售模式正在轉為集成運營服務模式。以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數據為例,2021年全球采用機器人即服務模式的機器人達到5200套,同比增長了125%,機器人的制造與服務環節正加速融為一體。
在這輪變革中,國內機器人產業率先走到了舞臺上。
辛國斌指出,在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的帶動下,中國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產業規模持續增長,2022年中國機器人全行業營業收入超過1700億元,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工業機器人銷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連續10年居世界首位;2023年上半年工業機器人產量達22.2萬套,同比增長5.4%;服務機器人產量達353萬套,同比增長9.6%;機器人優質企業受到資本市場認可,2022年機器人領域融資金額超300億元。
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英則指出,我國擁有廣闊的機器人應用市場,隨著機器人+行動穩步實施,機器人應用領域正加速拓展,并在新能源汽車、醫療技術、電力巡檢、光伏等領域的應用不斷走深走實,有力支撐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高端化、智能化生態構建成為中國機器人未來發展的關鍵詞。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據辛國斌透露,我國機器人產業在前沿技術取得重要突破,柔性皮膚、微納操作機器人、仿生機器人等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核心零部件技術水平持續提升;減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統等產品譜系日益豐富,其中RV減速器已覆蓋小、中、大、重等各種負載能力,進入國際投后企業的供應鏈體系。
談及機遇與共享,辛國斌強調,機器人的發展具有典型的世界性、時代性特征,要立足全球視野,面向人類共同挑戰來促進機器人應用探索,共創產業新生態,鼓勵國外機器人企業在華投資興業,做大市場,做強產業。不過,機器人的快速發展為人類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對就業結構、隱私保護、經濟安全、社會穩定乃至全球治理構成了一定的挑戰,迫切需要制定新的行業規則,規范智能機器人的發展和應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